短短2個星期
1. 是山上的鄰居
19歲時因車禍癱瘓在床的兒子,纏綿病塌10年,走了
有人說:是他的解脫,也是父親的解脫
只有那父親,落寞的眼神
前一天
還在我山居訴說:
我的月退每月信託三萬給他,免得我掛掉時,他無援
好想出去走一走,剛好現在外勞交接,有2個人一起照顧
……
沒想到只隔一夜
兒子
走了
剩下在山上的日子,幫著處理他兒子的後事
他幾個老姐一直叮嚀我:
在山上麻煩多陪陪他的弟弟
他弟弟
就是我鄰居
跟我同年
妻子因為個性不合,很久沒再出現
2. 一樣在山上
老媽打電話說:舅媽掛了
舅媽
跟老媽同年
外公、舅舅、二表妹30年前相繼殞逝後
舅媽獨撐這一個家
養大二男三女
倖得繼承了外公將近三千萬元的遺產
看著靈堂上的遺照
舅媽開朗的笑靨依舊
只是
老態的皺紋卻很陌生
大概有五年了吧?
老媽終於放棄新春回娘家這一個功課
短短五年
我已經不再認識舅媽
幾位表弟妹
是很久以來就陌生的了
難怪
那天老媽接到表弟電話通知噩耗時
第一個先問:
你們還記得我在一個姑姑喔!
外公的靦腆
舅舅的紅露酒
舅媽端莊的美顏
表弟妹在割完稻子的田中奔逐
記憶猶新
高速公路的拓建
讓
昔日
因為公車不便
從中壢火車站步行到『三厝屋』的漫長
縮減
常常在回程
老媽就伸出手來:
阿公跟舅舅給你的紅包拿來
記憶
一一回歸
大表弟滿臉鬍腮
像極舅舅
卻
沒有舅舅的溫良
聽說
他
半年換一台車子
在中壢
大家都稱他『徐董』
尤其是打牌的時候
看見媽的出現
大表妹
立刻衝過來跪在媽的腳下
在表弟妹中
唯有她
很久很久會跟媽及阿姨聯絡一下
後來聽說她老公生意也作得不怎樣了
後來就沒多聯絡了
媽才會在電話中說:你們還記得有我這一個姑姑喔!
人已逝
功過難斷
也無須再斷
舅媽
好走
3. 家祭完舅媽
同行的姨丈說了另一個噩耗:
他三女婿在前天掛了
志孝
今年61歲
個性爽朗
不拘小節
跟媽很投緣
要唱
要喝
要聊
要抽煙
都有
朋友一堆
跟老媽更是有『相見恨晚』的知遇
沒有人料到
也不可能想到
就這樣走了
跟姨丈一起到他三女兒家
已經布置了靈堂
遺像
依舊是那帥帥的
有一點玩世不恭的灑脫
表妹說:您是長輩,不必捻香
老媽堅持:死者為大,何況『知遇難尋』
我跟他相處不多
幾次相處都甚融洽
更常在老媽口中對他的讚譽
回程
老媽不解的說:為什麼好人不長命?
我苦笑的回答:因為上帝的視力不好!
4. 老媽說:回埔心走走,看望一些老朋友吧!
桂花
是老媽的童年伙伴
敲了半天門
問了鄰居:
昨天因為氣喘住院了
落寞
在老媽離開那一座紅門時
那朐僂的背影
5. 我說:既然回到埔心,我們去看老鄰居吧!
巷內
唯二的鄰居都大門深鎖
巷口
幾戶也都是鐵門擋道
走進原來木匠的家
春叔公
87了
20年前是我們老中青三人行釣魚團隊
武尚
當年是壯年
寒冬仍能赤膊上身洗冷水澡
每次釣魚
他的行頭都用挑著去的
包括柴刀、鋸子、鋤頭當然還有釣魚用具
我總問:
還沒釣魚你都挑這一擔
釣到魚怎麼辦?
總是要將池塘邊清理乾淨他才開始釣
70歲
2年前走了
春叔公說:
就是因為他太壯了
後來只用水果當主餐
就掛了
春叔公
四個兒子
二個女兒
大兒
現住中壢
六十好幾了還沒退休
二兒
跟我童年
是他木工的傳人
頭腦超好
傳統木工後來過不了生活
他改變經營:
承包古董底座
前二年因為車禍
現在半退休狀
原在中壢有一棟房子
後來賣了
搬到桃園
到處租屋一陣子
現在買在中壢居住
三兒
逢甲銀保畢業
因為殷實
但卻反應稍慢
景氣好時
不過幫報關行跑件
一月不到2萬
現在失業在家
幸好這樣
現在『服侍在側』的也只有他了
老四在楊梅黨部工作
曾經到嫁到北埔的女兒家住
卻因有人閒話:有兒子還住女兒家
回來窩居
房子前段,臨路
租人
月租一萬
對方還要求降價
現在空置
從春叔公口中:
祥伯公的老婆
在83高齡時走了
6個兒子
老大離婚30多年了
老二夫妻在拉拉山經營民宿
老三跟我同年,妻子在生下一個女兒後,就過世
老四去年也離了婚
埔心
車站用鐵皮搭出來
道路
已經認不出幾條
天主堂
改建得富麗堂皇
匆匆的
買了2瓶醋(客家醋精)
送老媽回台北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