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ulevard
2018/02/16 12:55
瀏覽92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高雄捷運美麗島站的英文譯作:「Formosa Boulevard Station」,每次聽到時都覺得怪怪的,卻又說不上來。今日翻讀王世宗《現代世界形成》裡的插圖時,才終於意識到其怪異之處所在。
王氏書中放了一張畫家比薩羅(Camille Pissaro)的畫作蒙馬特大道(Boulevard Montmartre in the Spring),該畫作繪於1897年,正是工業化社會興起的時代。巴黎於1853年至1870年間,開始了都市改建計畫,許多街道拓寬、廣植路樹,並築成一條條林蔭大道(boulevard),蒙馬特大道即為其中一條。印象派後期大師比薩羅的畫作,一方面呈現了首都詳和而
借用boulevard(林蔭大道)的歷史脈絡來看美麗島站,當你走出該站,眼前只是「大馬路」和稀疏的路樹,實在很難想像「boulevard」所指涉的寧靜詳和,以及現代化的美感。大概就是因為boulevard作為美麗島站的翻譯,以致於給了我某種出站後總能有所期待的錯覺。彷彿出站後,寬闊路面兩旁是成排的林蔭,人行道上的行人隨意漫步,路上還會不經意遇到悠揚的音樂,以及淡淡的咖啡香。都市的紛亂,以及社會階級間的衝突都消失了。城市此處的街衢都拔升起來,成為飄浮的島,去到了遙遠的彼端。因此,與其說美麗島站的譯名是種地標的展示,還不如說是某種地景的想像,一種對大高雄都市建設的願景,一副永遠難以抵達的想像畫面。
高雄仍舊美好,但我要的不是這種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