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訪時間:Summer 2023
很多年未赴高雄了,聽朋友說高雄改變很大,所以便安排了四日遊。我們的旅店在高雄火車站附近,位置很方便。車站周邊仍在施工,混亂可期,但路上流浪漢頗多,令人驚訝。我們來去主要搭乘捷運,沿途韓文和粵語不絕於耳,可見便捷的交通的確對觀光的推動大有裨益。
翌日早上前往旗津。旗津為高雄市的一區,舊名旗後,如今的名字來自日據時代高雄的第一個詩社。旗津漁港海產豐富,為高雄市的漁業中心。港邊海風徐徐,除了各種水上活動之外,還可眺望高雄市區,吸引大批遊客到訪。我們搭捷運再轉乘渡輪,跟著人潮前往老街。沿路吃的、喝的和玩的,令人眼花撩亂。午餐找了一家海產店大快朵頤,果然物美價廉。
旗後教會位於老街上,是長老會在台的第一間教會。英國的馬雅各醫生在 1865年抵達旗後,次年蓋醫館、建教堂。教堂名為打狗禮拜堂,便是旗後教會的前身。宣教士們在醫館招收學生並發給證書,嘉惠百姓良多。我們本以為可以進入教堂參觀,可惜大門深鎖。沿著老街走,很快就來到海邊,這日風和日麗,許多人放起五彩繽紛的風箏。多半的風箏都有著長尾巴,搖曳生姿,但有隻粗胖的黑熊也來湊熱鬧,十分逗趣。星空隧道原為軍事戰備隧道,經整治後,隧道內以星光及彩繪點綴,是遊客的打卡熱點。隧道出口旁便是馬雅各醫生當年登陸之處。這裡有座馬雅各紀念碑,造型包含十字架和天使之翼,碑文記載了馬雅各的事蹟。他離鄉背井,遠渡重洋來台醫病傳道,令人感佩。
▲往旗津多經鼓山輪渡站。
▲旗後教會成立於1866年。
▲繽紛的風箏裡胖黑熊最逗趣。
▲大傘勝小傘。
▲星空隧道裡人來人往。
▲馬雅各醫生紀念碑。
高雄燈塔又名旗後燈塔、旗津燈塔,在清末即已設立。當時英法兩國要求清廷開放包括打狗(即今高雄)在內的四個通商口岸,為了導航船隻,就在旗後山上建設燈塔。目前的燈塔為之後重建,白色八角形的身軀加上黑色圓形塔頂,特別之處是頂端的風向儀是以中文標出方向,為全台唯一。燈塔位於旗津最高處,繞行一圈可將市區景色盡收眼底,我們也認出高雄最高的85大樓。
之後我們轉往旗後砲台,此處地理位置險要,在清代即已設立砲台。斑駁的紅磚建築呈現歲月的痕跡,門匾上書有「天南」兩字。其實原本的門匾被日軍於光緒年間炸毀,只能依史料得知為威震天南四字。高雄市府修復此地時,刻意只清楚呈現兩字。門的兩旁各有一個以紅磚砌成的囍字,禦敵重地出現這麼歡慶的字,有些不可思議。
▲高雄燈塔。
▲居高遠眺高雄市區。
▲旗後砲台的門柱上有囍字。
▲砲台的基座。
▲回程亦經旗津老街。
打狗於1864年正式開港後,英方將淡水的副領事館遷至打狗,並升格為領事館,成為英國駐台第一個正式領事館。領事館文化園區包括領事館、領事官邸及登山古道,兩棟主體建築則為台灣保存最完整的西方領事館。我們瀏覽了平地設施後,便爬上登山古道。這條長約200公尺的石頭步道連接領事館與領事官邸,沿途有各種植物的標示。原來首任領事史溫侯(Robert Swinhoe,或譯郇和)除了是外交官,還是博物學家,對台灣的動植物多有研究。官邸過往為領事官員工的住處,紅磚建築帶有拱門的設計,十分典雅。官邸位置絕佳,背山面海,可俯瞰高雄港美景。
文化園區旁即為雄鎮北門砲台,寬敞的城門上面書寫著「雄鎮北門」四個大字,氣勢恢宏。雄鎮北門砲台和旗後砲台相互呼應,共同鎮守高雄港。雄鎮北門砲台的範圍雖比旗後砲台小得多,但我們見到兩門大砲,比旗後砲台空無一砲更有看頭。在月色星光下,位於山頂的高雄燈塔十分顯眼,彷彿伸手便可觸及。
離去時下起雨來,兩位年輕女孩和我們一起在公車亭等候。她們等雨停,我們等車。好在碰上她們,我們才得知傻等的公車已停駛。女孩還熱心指點如何前往火車站。我們依指示前往,走到半路,一輛摩托車停在身邊,原來兩位女孩回到家很不放心,又冒雨出來確定我們沒走錯路。兩位萍水相逢的女孩,居然願意為陌生人如此付出,即使事隔年餘,想起來仍是滿滿的感動!
▲打狗英國領事館。
▲登山古道。
▲領事官邸。
▲官邸旁的海港景色。
▲夕陽西下後的雄鎮北門砲台。
▲守疆衛土的大砲。
▲高雄燈塔彷彿觸手可及。
- 13樓. 意樵2025/03/13 22:25陌生的城市
我從小住台南市,高雄算隔壁市,至今高雄也只去過3次。
旗津更是沒去過。
我想我該找個機會下高雄晃晃。
我到高雄的次數大概和妳不相上下,此次重遊完全想不起來以前去過哪裡。唯一確定的是初訪高雄乃因參加澄清湖野營隊,所以去過澄清湖。
相較台南,高雄多了些打卡的景點,拍幾張相片,聊表到此一遊便可走人。台南的景點較能讓人慢慢探索,細細品味。
Flying Eagle 於 2025/03/14 23:57回覆 - 12樓. ~ Annie ~ʕ•ᴥ•ʔ2025/03/12 23:04
去過好多次高雄,似乎從未走訪古蹟,好好欣賞美景,星空隧道與高雄燈塔很美。
去年到高雄看黃色小鴨也遇到兩位熱心善良的女生帶我們搭公車與捷運,真的很感動與謝謝她們。
安排行程時,覺得高雄的打卡熱點很多。但是那些景點似乎較適合愛用社交軟體的人,所以僅從中選擇一些。
那兩位女孩真的超熱情,居然回到家又跑出來,而且還在下雨耶。希望台灣永遠保持這種最美的風景!
Flying Eagle 於 2025/03/13 18:44回覆 - 11樓. 中子(東籬居士)2025/03/09 17:35
同遊高雄,難免所見各異。文中提到英國領事館,適也有蠻深的印象。
或許因為打狗英國領事館居高臨港,可以遠眺西子灣及高雄港及對岸以85大樓為地標的高雄城市,夜色中,落著雨,更可以感受到昔日「港都夜雨」的情調。
<旅遊見聞>走馬高雄山(崗山之眼)河(愛河)海(西子灣)及六合夜市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5313324您有在地嚮導,幾乎跑遍高雄著名景點。我們自由行必須遷就大眾交通的班次,只能從中選擇一些前往。85大樓不愧是高雄地標,從好幾個景點都看到它的身影。英國領事館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以前的領事細心研究台灣的動植物,留下不少記錄,彌足珍貴!
Flying Eagle 於 2025/03/11 00:45回覆 - 10樓. Den2025/03/06 08:23旗津只去過一次,還是在晚上去參加偉士牌小姐姐的生日趴,摸黑甚麼也看不見。那時覺得旗津離左營好遠,繞了一大圈。先搭公車到高雄火車站再換公車去旗津,折騰半天。現看地圖,直線沒這麼遠。順著柴山西子灣沙灘望望夕陽闖過陸戰隊各個哨所就到了。但先要問作戰官今日口令為何才能行得通。
閨女和駙馬爺2023夏天曾到旗津一遊。讀飛鷹文才知道旗津有這麼多的古蹟。這是我首訪旗津,可能之前你提到偉士牌小姐姐讓我印象深刻,安排行程又見此地有吃有玩,就列為必訪。這一帶景點不少,吸引大批人潮。我們用餐的海產店生意興隆,好幾個大桌都是講粵語的遊客。
在旗津海邊時,我們碰上一群說英文的亞裔,另加幾位外國人。可見不遠千里而來的遊客大有人在。此次旅程是2023年夏天,說不定曾和令嬡擦肩而過呢!
Flying Eagle 於 2025/03/06 15:56回覆 - 9樓. 小樹rabenta2025/03/05 08:09旗津渡輪
最近幾次去高雄大多在市區及港口邊邊逛,好久沒去旗津搭渡輪了,上回去碰上大雷雨,小樹還在海邊的簡易涼亭內躲雨,哈哈~出門在外能遇見好人非常幸運,不然你們真的要等很久了。旗津是我久仰大名的地方,常聽人提,終得一訪。
那天在等公車的除了我和老爺,還有三位港澳遊客。三人聽見我們和年輕女孩的對話,知道公車停駛,便默默轉身離開。所以兩位年輕女孩不只救了傻等的我們兩人,三位港澳遊客也受惠。她們後來還冒雨騎車找我們,真的讓我們超.......感動的!
Flying Eagle 於 2025/03/05 11:09回覆 - 8樓. 筆記阿本2025/03/05 00:03.
多年以來去高雄總是來去匆匆,沒有深入探訪,雖然去過多次,閱鷹圖文仍感非常陌生,有如異域。
阿本兄到高雄可能有事待辦,不像我專程去玩,去的地方自然不同,看到這些相片便感到陌生。前幾天看到台鐵大幅漲價的新聞,記得你喜好鐵路遊,趕緊趁實施之前到處趴趴走喔!
Flying Eagle 於 2025/03/05 00:58回覆 - 7樓. PeterNJ(分散風險)2025/03/04 22:55
我以前曾經住過高雄一段時間,讀了此文,感覺高雄改變很多,有機會再去經歷一些。
原來,旗津的名字來自一個詩社。
第一次赴高雄是學生時代參加澄清湖野營隊,後來曾到高雄幾次,不過最近的一次都有二、三十年了。高雄的確變化很大,交通比之前便捷,也多了很多網美打卡景點。
旗津名字的由來我也是此次到高雄後才得知,以日據時代詩社之名命名既有歷史意義,還挺有詩意,對吧?
Flying Eagle 於 2025/03/05 00:48回覆 - 6樓. 花鼠妹2025/03/04 19:43
已經很久沒有去高雄玩,聽說高雄市區景觀變化很大.
感謝分享
- 5樓. 府城古意廣衡藝術郭老師2025/03/04 09:35讚讚好好的!
一起合作祝福您了
Flying Eagle 於 2025/03/05 00:04回覆
- 4樓. 紅袂2025/03/04 08:55原來您與家人也曾經南下高雄一採風光。
旗后燈塔這張您拍得很好,因為大部分時間周圍都有人潮,想拍出這麼乾淨的純照片,想必須天時地利人和。
至於旗後砲臺大門紅磚上左右兩個囍字有其典故,主要對應入門壁面四個角落的蝙蝠圖形,意取「雙喜賜福」,另也寓意這座砲臺可保國泰民安。小時候爸爸不讓我們亂跑,所以台灣很多地方我沒去過。如今若是時間許可,便到處走一走。我家老爺拍照很有講究,不能有閒雜人等入鏡,所以往往在景點等等等等..... 。 當然有時候人潮不散,也只好勉強接受。
看到砲台有著雙囍字覺得不明所以,如果是福壽安康等字眼,好像比較合乎場景。多謝紅袂提供解答,為我釋疑。
Flying Eagle 於 2025/03/05 00:0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