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 Kirk 觀點 VS 聖經價值觀:主題二《墮胎是否屬於謀殺》
2025/10/07 09:24
瀏覽23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這部影片是屬於 Jubilee 出品的 Surrounded 系列,節目形式是讓一位著名人物(這裡是保守派代表 Charlie Kirk)與多位反對者(這裡是大約 25 位自由派大學生)進行高速辯論。
在節目中,若觀眾(或支持該方者)對某位參與者不滿意,可以「舉紅旗」讓其被迫退出該輪辯論。
參與學生與 Charlie Kirk 在幾個爭議性議題上輪番交鋒,從墮胎、性別議題、大學教育、DEI(多元性、公平、包容性)等。
完整辯論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V29R1M25n8&t=1261s
議題 |
Charlie Kirk 的主張 / 提問 |
學生 / 反方的回應 |
墮胎是否屬於謀殺 |
墮胎是結束一個子宮內的生命,因此等同謀殺。生命從受孕開始,必須被保護。 |
學生質疑「謀殺」定義,認為胎兒在早期是否具備完整生命權仍有爭議。提出「何時算人」的哲學與法律討論。 |
十歲女孩懷孕案例 |
即使是十歲女孩被迫懷孕,也不應墮胎,因為胎兒是無辜的。錯在施暴者,而不是孩子。 |
強調十歲女孩的身心尚未成熟,懷孕對她可能致命。強迫她懷孕是二次傷害,不人道。 |
母體 vs. 胎兒生命權 |
母親與胎兒都是生命,但胎兒更弱小、需要保護。若承認母體可以選擇終止胎兒,就等於否認胎兒的價值。 |
懷孕者是已存在、可感受痛苦的個體,她的生命與健康應優先於胚胎。 |
極端情境是否例外 |
一旦承認有例外(如強暴、亂倫),就動搖了「生命神聖」的原則,因此不應例外。 |
認為不應用「絕對」的道德標準處理極端案例,應考慮懷孕者的處境與選擇權。 |
胎兒是否等於人 |
胎兒雖未出生,但基因完整,具備潛能,是「尚未成形的人」,應享有完整的生命權。 |
胎兒與人格不同,特別是在早孕階段。學生認為「潛能 ≠ 人格」,因此不等同於一個獨立的人。 |
責任歸屬 |
墮胎懲罰的是孩子,而非罪犯。應嚴懲施暴者,而不是奪走無辜生命。 |
認為強迫受害者懷孕等同於將懲罰轉嫁給女孩,她被迫承擔痛苦與風險,不合理。 |
支持「墮胎等同謀殺」的聖經經文
這些經文強調 生命自受孕開始就是神的創造,不應隨意奪取:
詩篇 139:13–16「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 胎兒在母腹中已是神的工作,具生命價值。
耶利米書 1:5「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 神在胎兒尚未出生前,就已經賦予使命,暗示生命從受孕開始有價值。
出埃及記 20:13(十誡之一)「不可殺人。」→ 反墮胎者常引用此處,認為墮胎即奪去無辜性命。
路加福音 1:41–44約翰在母腹中聽見馬利亞的聲音就跳動。→ 顯示胎兒已具感知,被視為活著的生命。
反對「墮胎等同謀殺」的聖經經文
這些經文被部分神學家解讀為:聖經並未明確規定胎兒完全等同成人,且母體生命同樣重要。
出埃及記 21:22–23「人若彼此爭鬥,傷害有孕的婦人,以致墮胎,但沒有別害,那要按婦人的丈夫所要的,照審判官所斷的罰他。若有別害,就要以命償命。」→ 若只是導致流產,責任是罰款;若孕婦受害致死,才「以命償命」。有人據此認為經文區分了胎兒與母親的生命地位。
古代猶太和基督教文化認為孩子直到他們第一次呼吸時才開始擁有靈魂。 《創世記》2:7 記載上帝將「生命的氣息」(希伯來文:nishmat chayyim)吹入亞當的鼻孔,使他成為有靈的活人。這被一些猶太學者解釋為靈魂在出生時(或第一次呼吸時)進入人體。
猶太和基督教文化對於靈魂何時進入人體的觀念演進
🕎 猶太傳統
聖經時期(約主前 1000–400 年)
《創世記》2:7:亞當在第一次呼吸時成為「有靈的活人」 → 後世有人推論:靈魂在出生呼吸時進入。
塔木德時期(約主後 200–500 年)
《Yevamot 69b》:胎兒在 40 天前「如水滴」,尚不被視為獨立生命。
不同拉比有不同見解:有人強調出生與呼吸,亦有人認為在子宮中後期已具靈魂。
✝️ 早期基督教
1–3 世紀
沒有統一立場;部份思想承襲猶太傳統與希臘哲學。
希臘哲學影響
亞里士多德的「漸進靈魂論」:
受孕後 → 植物魂
中期 → 動物魂
最後 → 理性魂(即人類靈魂)
這種漸進論影響許多早期基督教思想家。
⛪ 中世紀基督教
奧古斯丁(354–430)
不確定靈魂何時進入,但傾向認為在受孕之後某一時刻。
多馬斯‧阿奎那(1225–1274)
承襲亞里士多德,認為男性胎兒在約 40 天,女性胎兒在約 90 天才獲得「理性靈魂」。
天主教後期立場(約 16 世紀後)
隨著神學發展,逐漸傾向認為自受孕起即有靈魂,並在現代成為教會正式立場。
自訂分類:旅美見聞
上一則: Charlie Kirk 觀點 VS 聖經價值觀:主題三 《LGBTQ 同性戀議題》下一則: Charlie Kirk 觀點 VS 聖經價值觀: 主題一 《女性何必上班,生兒育女才重要》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