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主日學:教會歷史
I. 課程介紹
聖經、神學、歷史為基督教信仰的三大支柱,本課程介紹過去二千年世界與中國教會歷史的人、事、物, 透過教會歷史中的重大事件來連結現代基督徒的生活,並從過去教會曾經犯過的錯誤中看見人的軟弱與神的保守,同時見證神的大能與祂奇妙的救贖計畫。
II. 課程主要材料
§ 祁伯爾,「歷史的軌跡」,李林靜芝譯。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3 年。
§ 梁家麟,「福臨中華」。香港:天道書樓,1995 年。
§ 蘇文峰,「基督教會史」。海外校園,https://blog.oc.org/%e5%9f%ba%e7%9d%a3%e6%95%99%e6%9c%83%e6%ad%b7%e5%8f%b2/。
§ 蘇文峰,「中國教會歷史」。海外校園,https://blog.oc.org/%e8%b5%84%e6%ba%90%e4%b8%ad%e5%bf%83/%e4%b8%ad%e5%9c%8b%e6%95%99%e6%9c%83%e5%8f%b2/。
§ 賀宗寧,「教會歷史」,橙縣華人浸信會。
III. 課程針對的對象背景
本課程建議已經信主受洗的會員參加。
IV. 課程目標
a. Cognitive認知: 透過教會歷史中的重大事件來連結基督徒的生活,並啟發聖經真理如何在生活中實踐。
b. Affective情感: 讓基督徒更喜歡從歷史中學習到生命的功課。
c. Behavioral行為: 能夠分享教會歷史裏的一兩個事件對他們的啟發。
V. 課程計畫:
整批下載
1. 課程介紹 & 初代教會 (33—313) • 教會的起始 • 異端的攪擾 • 教會的回應 • 外面的逼迫 |
2. 國教時期 (313—500) • 君士坦丁和米蘭諭令 • 三位一體與基督位格的爭議 •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 拉丁教會之父:安波羅修,奧古斯丁,耶柔米 |
3. 中世紀教會 (500—1200) • 修道主義與修道院的形成 • 伊斯蘭教的興起 • 授衣禮之爭-政府與教會的地位爭奪戰 • 十字軍東征 |
4. 宗教改革之前 (1200—1517) • 宗教改革前的環境背景 - 宗教層面:宗教裁判所與獵巫行動 - 政治層面:民族國家 - 社會層面:黑死病 - 文化層面:文藝復興與人本主義 - 工技層面:活版印刷 • 宗教改革要求的層面 - 教會行政腐敗的改革:公會派與薩沃那柔拉 - 教會教義錯誤的改革:威克里夫,胡司,伊拉斯姆,丁道爾 |
5. 宗教改革運動 (1517—1600) • 馬丁路德 • 慈運理 • 加爾文 |
6. 宗教改革之後 (1600—1700) • 聖巴多羅買日大屠殺 • 亞民念主義 • 英倫三島的改革 • 重洗派 • 天主教的改革 |
7. 基督教在北美大陸的發展 • 清教徒在英國本土的改革 • 基督教在北美大陸的發展 • 歐陸的敬虔運動 • 英國的循道運動 |
8. 基督教的宣教熱潮 • 十八世紀大覺醒 • 啟蒙時代與美國獨立 • 十九世紀美國大覺醒 • 十九世紀基督教的宣教熱潮 • 二十世紀大復興 |
9. 異端的興起 • 神格唯一論 • 耶和華見證人會 • 摩門教 • 安息日會 • 自由派(新派)神學 • 新紀元(時代)運動 |
10. 靈恩運動 • 恩賜終止論與恩賜持續論 • 神秘主義 • 聖潔運動 • 三波靈恩運動 |
11. 中國教會史(1)-唐朝-清末 • 唐朝大秦景教 • 元朝也里可溫教 • 明清天主教 • 不平等條約與宣教士 |
12. 中國教會史(2)-民國之後 • 革命時期 • 五四運動與非基運動 • 四九年之後的中國教會 • 二十世紀中國大復興 – 宋尚節 – 王明道 – 倪柝聲 |
13. 台灣教會史 • 荷蘭西班牙時期(1624~1662) • 清朝時期(1807~1864) • 日據時期(1895~1945) • 光復時期(1946~1990) • 戒嚴時期(1949~1987) • 解嚴之後(19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