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ther 說:悲傷不要隱藏,悲傷要面對。
空行者在<書寫 療傷>中提到作家李黎於10/25/2009 美華慈心關懷聯盟四週年慶的演講,並在格文中引述演講全文。
有一人曾經幼子早喪的傷痛,十餘年了,始終懷著一分已自己的創痕為他人療傷的心意。另有一人聽著演講,思想著悲痛,寫下「這樣的書寫 療傷/才能真正接軌/人道主義的真實面向」的句子。
如今空行者,當年的聽講者,以書寫療傷的人,揮手遠去,留下一個真實的練習題:悲傷要面對, 然後選擇,要用那一種方式,在自己身上延續這一份記憶?
11/10 曉峰六七, 諸親朋好友,請念頌祝禱。
******
以下摘自<書寫 療傷>李黎演講,她的題目是 <與你同行 走出傷痛>。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無可避免的失去自己親愛的人。親人永遠離去,無論是以怎樣的方式﹐都會為我們的生命造成一個無可取代﹑無可填補的缺口,讓我們感到留下來的孤獨。而悲傷﹐正是一種最可怕的「孤獨」的情緒。
.......
走出傷痛﹐就是從自己的傷痛出發﹐走向其他受傷的人。悲傷是最最寂寞的情緒﹐而這份寂寞更加深了悲傷的痛楚。痛苦的感覺是孤獨的﹐因為旁人難以感知﹔但痛苦的人其實不是孤獨的﹐因為周遭有太多人正在承受各式各樣的苦。當我們知道世上還有別人也承受著相似的遭遇﹐至少悲傷不再是那麼寂寞了。當我們向其他人伸出手的時候﹐那正是療傷的第一步。
.......
我要繼續好好活著﹐還有一個使命﹐就是在自己的身上延續一份記憶。當我們想念著先我們而去的我們所愛的人﹐我們記住他們﹐同時希望這個世界也有其他的人記得他們。每個人有自己保存記憶的方式。無論是哪種種方式﹐全都是美的﹑好的。而最最美好的﹐莫過於化悲痛為慈悲﹐經由慈悲的方式﹐讓別人﹑讓這個世界記得我們逝去的親人。
.......
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無論是悲是喜﹐其實都是無常﹐終究都會過去的。平時我們常會慨嘆好景不長﹑快樂時光如飛而逝 ﹐其實同樣的﹐悲傷也終究不會是永遠的 -- 任何一種狀態﹐無論好的或是壞的﹐都不會是永久的。悲傷的力量是很大的﹐我們都感受過﹐可是悲傷可以化為思念﹐化為慈悲﹐那種能量也是很大的。悲傷的淚水可以侵蝕我的臉我的心﹐但也可以化為滋潤枯草的春雨。被慈悲滋潤的心靈不會孤獨,懷抱著慈悲的心靈更不會孤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