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個案」還是「以個案為中心?」
2025/06/06 21:50
瀏覽1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以前曾做過廣播節目,對無線通訊中的「調頻」與「調幅」並不陌生。無論是調頻還是調幅,目的都是讓音訊傳輸更清晰。
調幅是指:發射機載波之「幅度」,依照調變信號瞬時幅度的大小而變化。
調頻是指:發射機主載波之「頻率」,依照調變信號瞬時幅度的大小而變化。
我的工作中有一部分是督導學生,但我同時也會接受督導。最近很巧地發現,我與我的受督生竟然面對同一個議題——
那就是:到底該如何分辨,什麼是「配合個案」?什麼又是「以個案為中心」?
個案來諮商,一定有他的需求;當然要尊重他的步伐、情緒、當下的動力及準備程度等等。所以,大部分現代偏人本的諮商學派,都會強調「以個案為中心」。助人者在專業訓練中,也被鼓勵這麼做。
特別對初學者來說,一定要分辨清楚:諮商是以「個案最大利益」為中心的專業談話,而非自己任性或隨意的人際互動。尤其是個性負責又溫柔的諮商師,更得特別留意這一點。
因為——
諮商師若不忍心打斷對方,或太尊重對方述說需求,往往導致對方說了一大串、停不下來。等到諮商師好不容易見縫插針、稍微回應時,腦容量早已開到最大,強記摘要、努力跟上飛快的敘事腳步。
這時,諮商師很難從容「同在」,也更容易因訊息過多而漏掉細節,導致同理回應不夠精準。一場、兩場諮商下來,諮商師早已精力耗盡,覺得雖然很努力,卻不滿意整體成效。
一味地配合個案,不一定就夠專業,因為——
個案並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專業。
就像我上次去剪頭髮,跟設計師說我想要「中長髮大波浪」。但那是我十年前、髮質適合時的記憶中很美的髮型。對於我現在的髮質,或是我願意整理髮型的時間來說,未必適合。
此時,一個好的設計師應該要理解我想要的「柔美感覺」,然後溝通我目前的髮質、髮量是否能撐起這種髮型,接著討論該如何達成目標,或修正目標。
而不是說:「好喔,你說的喔!」——
明知道不適合,卻因為客人堅持就照剪。最後結果是雙方都不滿意:客人覺得設計師是專業,當然應該把關;設計師說:「既然你堅持,我就照做,免得爭議。」
在這裡,「配合客人」當然重要,
但——是否真的做到「以客人為中心」?
如果客人缺乏足夠的知識來判斷自己能否撐起某個髮型,髮型師是否需要努力溝通,把目標調整到「想像與務實兼顧」的區間?讓雙方都能接受?
回到諮商——
如果個案講得太快,來不及吸收,就該喊停,請個案等等。因為——此時雙方已經不同步了。
幾番練習,也得讓個案理解:「我們要慢慢來。」有反映、有重述、有摘要、有核對,在彼此調幅調頻的過程中,安全感與共時感就這樣,一步步建立。
這不需要快速進入詮釋或解決問題,因為:
打堅固地基,比蓋頂天高樓來得重要。
只是啊——
面對那些急切要求成效,或是付費諮商的個案,
如何在「慢」與「快」之間取得平衡,
就更考驗助人者的智慧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