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學校多,各地高中職拚命以獎學金「搶學生」,這種供需失調問題,大學恐怕也快面臨了。
大學錄取率太高,大學生素質降低,有人(包括李遠哲)指責是高中沒把學生教好,因此教育部考慮恢復留級制度。但不少高中校長反對,認為是走回頭路。
有一位高中「名校校長」說:「只要大學不收未達水準的學生,整個問題就解決了。」這樣的「菁英思考」未免太過簡單,無異於「何不食肉糜」。其實在供過於求,已然商業化的市場,掙扎於生存邊緣的大學當然會收任何高中生;同理,高中也不會在意新生素質。
另一位高中校長表示,留級不是辦法,關鍵是入學後如何學到東西,他說:「美國甚至不用考就有學校讀,但不一定四年畢業,籃球明星歐尼爾讀了七、八年,慢慢讀,直到能畢業,這比高中留級更重要。」
高中校長的思考,都這麼簡單嗎?關鍵是入大學後學到東西,難道入高中就不在乎學到東西?而歐尼爾的「慢慢讀,直到能畢業」不正是留級?美國也許沒有這個詞,台灣則把它污名化了。高中恢復留級是走回頭路,大學留級就不是?這是什麼邏輯?
若要保證大學生素質,不也應該留級?現在不少大學生延畢,何嘗不是留級?學分沒修滿不能畢業,當然也是留級。高中既然已採學分制,留級不必是停留在同年級,只要重修、重讀不及格科目即可。修滿學分才能畢業,學分制的精神不正是如此?
用不用留級一詞無所謂,重要的是把學生教好。現在討論的「入學寬鬆,畢業從嚴」,不正意謂可能要留級、重修、重讀?那些高中校長在反對什麼?如果留級很丟臉,是走回頭路,那麼舉歐尼爾當例子,又想表達什麼?
談留級,聽到兩位高中校長的發言,實在很訝異。也許校長也要留級。
- 5樓. 瞧瞧2009/08/23 08:20公平的受教權是符合正義的.
FEEDBACK
仔細讀了大家發表的想法,不知大家在教育的必要範圍內受惠多少? 我就是受害者,
但也是自己造成.大學人人可讀,也希望到高中是基本的學識能力,或許是為了有智識能比較容易生活.
價值觀有所偏差的態勢下產生的情形就是如此.
入學門檻算什麼? 動機或有心與否比較關鍵.,如我考運總是很好,
但學習過程卻有太多疑惑以不斷錯過,一路以來常常很心虛.沒有分數沒有排名不計較成績的前提,人人有比較公平的機會,
就算前段被制式化的評斷標準認定是功課不好的小孩都有機會補上應有的智識能力,
比較靈活而不投機的小孩進入職場亦有生存之道.當然規劃和輔導很重要,不止造就一個人的生活及生命也成就社會及國勢的發展,
整體關聯...資格論總是給教育上框架!
所以公平的受教權是符合正義的.
只有有意願人人能成為學子,
我們當今所處的環境是否能有機會接受適才適性的資源? - 4樓. 燈火闌珊2008/08/16 13:58立報:家長反對高中重讀制從嚴
家長反對高中重讀制從嚴
立報97.08.15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大學錄取分數年年創新低,教育部打算從高中及大學端著手調整,檢討現行學年學分制重讀、重修制度。不過,家長團體與高中校長對此仍抱持不同意見。
教育部次長呂木琳強調,依現行高中職採用的「學年學分制」來看,只是就不及格科目「重讀」,和以往「留級」不同。
北市大理高中校長謝念慈提醒,重讀可能涉及未來九九課綱的問題,需要審慎評估。謝念慈認為,重讀對學生意義不大,因為學校能重補修的時間很少,不是晚上,就是週末或寒暑假;學科沒過、新學年又要繼續上課,且高中又不像大學,如數學系學生微積分沒過,高等微積分可延後再選,學科弱勢的孩子可能會雪上加霜。
註:這個問題的確要討論
台中二中校長薛光豐不反對從嚴把關,甚至認為可以恢復留級,「許多校長也感慨學生學習態度出問題,恢復留級制度,可讓學生有重新學習的機會。」但他強調方法和門檻都要再討論。
不過,謝念慈認為,大學低分錄取的問題不能只歸咎學生,而是大學容量多,錄取問題可從限制科系基本門檻,「不可能要讀化學系卻連化學都考零分。」他認為,若真要有重讀或留級制度,也該給孩子選擇權,除非孩子自願降級重讀,否則從全人教育來看,已不宜沿用過去做法。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認為,首要之務是檢討升學與考試制度;他觀察近年國高中孩子缺乏讀書意願,出於教學環境不正常、教師授課方法應改進等面向。如基測原為基本學力門檻,現在卻變成升學標準,學校當然不會正常上課;挪課考試,造成孩子沒有學習意願,當然不可能有好成績。
註:讀不好,要重讀,與選擇權何干?以後出社會,工作做得不好,老闆要你重做,你也要求選擇權嗎?全人教育的精神,不等於完全不給學生壓力,現在強調「無壓力學習」有點過猶不及。全無壓力的學習環境,會不會造就草莓族?
謝國清說,「留級」或是「重讀」從嚴,對學生都是一種懲罰,畢竟學生讀不好,不見得全是學生問題,重點是學生沒有學習誘因,而這因素更需深入檢討。
註:所謂留級或重讀對學生是懲罰,當然可以這樣看,但也可以看成「讀到會為止」,譬如放學後,老師把部分學生留下來「教到會為止」,這是懲罰嗎?所以這仍然是把留級「污名化」的過度簡單思考。
學生讀不好,當然不見得全是學生問題,但這與「留級」或「重讀」沒有必然關係。
- 3樓. blue phoenix單飛的雙人旅行2008/08/16 09:40台灣太小
根本不需要那麼 多大學
大學容易進去
不是造成精英
反而製造出很多徒有大學文憑但只有高中實力的人
blue phoenix
徒有大學文憑但只有高中實力的人……
這可能還算好的,不是有些人連26個英文字母都寫不完整?我弟弟以前讀五專時(最爛的五專),就有同學如此。這所五專,現在也升格為大學了。
燈火闌珊 於 2008/08/16 12:07回覆 - 2樓. 戎撫天2008/08/16 06:25本位主義思考
兩位菁英校長完全陷入本位主義盲點,拒絕改革.
不過,問題的關鍵應該是,學生的素質真的變差了嗎?
未必!台灣學生素質並未變差,而是M型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許多人認為,8分就可以入大學,證明學生素質很差.
事實上,這並非學生素質問題,而是大學太多問題.
教育度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為各級學校分類,使不同類型學校擔負不同的教育功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校.不同的學校,應該有不同的管理制度.
教育部如果統一規定各校留級比例,校長們當然會反彈.
的確,所謂大學生素質變低,原因之一是:許多不適合讀大學的人都擠進去了。
撫天兄所言「為各級學校分類,使不同類型學校擔負不同教育功能。」的確是應該重視的方法。我一直呼籲重視的高職、專科教育,當年偏廢而都升格為學院、大學,是種下今天惡果的原因之一。
燈火闌珊 於 2008/08/16 12:01回覆
- 1樓. Jeff & Jill2008/08/16 01:50校長大人隨便說說
對某些學校來說,學生難求,根本是衣食父母,豈可虧待。何況此處「留」爺,自有不「留」爺處,有得是學校可唸。
只能大夥兒睜大眼睛,辦學不良的畢業生避而遠之,學校沒人唸自然倒閉。幾年內總會開始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