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摘自網路
清明放假的第二天,國府前空軍上校電子官李崇善,早早來到黑蝙蝠中隊文史陳列館。
這是一間為冷戰期間,執行國府對大陸秘密電子偵察任務的空軍「黑蝙蝠中隊」而設立的紀念館,坐落在台灣新竹市內當年黑蝙蝠的宿舍,而李崇善便是倖存的黑蝙蝠之一。
這一天,在眼淚和擁抱中度過-李遇見了四、五家黑蝙蝠的遺眷。
50年過去,黑蝙蝠隊員們的孫輩,差不多也快到當年祖父的年紀。滿目皆是遺孀、兒孫輩,戀戀地盯著當年的照片啜泣;而那些當年一起在暗夜中歷險的同袍們,大多已經定格為照片中永遠盛年的模樣。
82歲的李崇善,被館員們稱為鎮館之寶-他是上校電子官,對黑蝙蝠當年的核心任務最了解,陳列館許多史料和圖示,都出自他的規劃。
李崇善習慣把黑蝙蝠後代稱為孩子們,他仔細地跟大家解釋當年那段歷史的每一個細節。
替美國賣命
1939年,國民政府在四川都江堰蒲陽鎮,成立了空軍幼年學校,校長由蔣介石兼任,招收小學畢業或初中肄業的學生 ,為抗戰培養空軍預備人才。
1940年底,前黑蝙蝠中隊領航員鄒立徐8歲,成都遭遇日軍最慘烈的轟炸,鄒家住的蜀華街周邊死傷枕藉。
鄒立徐說:「我那時聽著爆炸聲,就想長大以後當空軍,把日本人趕出國門。」
在鄒立徐進入空軍幼校時,日軍已經投降。他的同學中 ,就有後來出任國府的空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與行政院長唐飛。
1949年,17歲的鄒立徐隻身隨著軍隊撤退到台灣。戰火中遷徙是常態,他並不知道自己要在40年後,才能再次回到蜀華街。
等到鄒從空軍官校畢業已經是1954年。他參加了一江山島戰役-這次戰役過後,解放軍攻戰了除金門、馬祖之外的所有海峽沿岸島嶼。
1958年,鄒進入剛剛使用空軍第34中隊番號的「空軍技術研究組」,隊友有相當一部分是幼校同學。
這個項目,國府代表是蔣經國,而直屬長官是空軍情報署署長、蔣中正夫婦前座機長、第一個開飛機橫渡大西洋的中國飛行員衣復恩。
第34中隊隊員們全部經過美方培訓,相當一部分去過美國,習慣用英文術語。
進入黑蝙蝠中隊,意味著技術、人品、思想、體格全部是最精銳的,是高尚的榮譽。
在海峽東岸的記憶中,黑蝙蝠的時代,台灣被世界拋棄。如果不是黑蝙蝠中隊和黑貓中隊,我們就不會有美國的經援和軍援。
幾乎所有受訪者,都提到這一句。
1953年,韓戰結束,美國將大陸當作蘇聯陣營的假想敵,希望蒐集大陸的防空電子情報,但又怕犧牲美軍,並擔上侵略別國的罪名。因此,美方找到一個替代方案:
利用國府急需美國援助和支持的心態,讓國府來做對大陸的偵察。
這可能是國府的最後機會。之前, 美國總統杜魯門曾發表白皮書,指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已無可救藥。
於是,當時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副秘書長蔣經國,出面和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Bill Dougan簽約(蔣宋美齡也曾參與協調),以西方公司為掩護,使用美方提供的最先進飛機和電子設備,成立國府空軍特別部隊-第34和35中隊,隊徽為黑蝙蝠和黑貓,分別承擔低空電子偵測和高空照相的任務,赴大陸蒐集情報。
CIA化身西方公司,坐落於新竹市東大路的灰白色洋房,住著很多外國人,黑色雪佛蘭的轎車進出,如同一部間諜電影般神秘。
白天,黑貓出發高空照相;晚上,黑蝙蝠出動蒐集低空電子情報。
情報比對分析,讓美方與能分享部份資訊的國府,得以知曉解放軍何處有雷達、高炮和導彈。
衣復恩過世前曾表示:
國府難有反攻大陸的能力,這些情報對國府意義不大,但對美方則很有幫助。
黑蝙蝠完成任務返航時,美機C-123已在新竹基地守候,飛機落地, 美方人員立即登機,把蒐集的資料帶回關島、夏威夷等基地分析,直接送白宮,只酌量與國府分享。
隊員柳克鑅表示:
美軍B-52、B-66轟炸機所用的防禦雷達,主要是依據當年黑蝙蝠偵察的成果。這是美方最經濟、成本最低的方式…
我們,成了他們的籌碼。
李崇善召集幾位隊友,設計了隊徽。
李崇善告訴記者:
他們晝伏夜出的工作節奏以及雷達的原理,都與蝙蝠特性相同,因此命名「蝙蝠中隊」。
偵察機都漆成黑色,於是隊徽是展翅的黑蝙蝠。
在有指引方向含義的北斗七星上,飛翔於深藍夜空。
蝙蝠翅膀為何穿透外圍的紅圈?因為,那時候我們說蘇聯是鐵幕,大陸是赤幕。
窺探老家
日落後24分鐘,黑蝙蝠伺機進入大陸,而當他們飛出大陸時,一定在日出之前。
最早,他們使用二戰中廣泛使用的B-17轟炸機。
飛機上的武器全部拆除,沒有任何自衛能力 。
鄒立徐回憶說:
我們就像跑到別人家裡偷東西的小偷,被發現了沒辦法打,只能跑。
黑蝙蝠在離地100~200米(500英尺)的低空飛行,大陸防空的雷達設施就會開啟,偵察機上的各式形狀各異的天線,就會測錄到大陸雷達的電子訊息。
下次再進去,便可執行電子干擾,使大陸雷達形同虛設。
每次任務,都是由西方公司直接下達,包括航線、任務重點。
黑蝙蝠還有自己的任務-投下數百磅反共宣傳的心戰文告、傳單、號召起義來歸證、日用品、食物包、米袋、救災口糧、流動糧票、收音機、玩具和報紙,以及給邊遠地區的反共游擊隊的武器給養,甚至-諜報人員。
這些穿著列寧裝的諜報員,在飛機即將起飛時,才在跑道上出現,坐後艙且不跟任何人交流。
鄒立徐還記得:曾載過的一名諜報員,到了目的地,他先將武器空投,在跳傘前回頭一揮手:南京見!
赤幕之內,是這些年輕人朝思暮想的老家。
作為機頭領航員,鄒立徐總是坐在飛機透明的前端。
經過東北時,俯視蒼莽大地,鄒哼起《松花江上》。
有一次,為了閃避解放軍的探照燈,他們幾乎貼地飛行,把某公社的群眾大會驚散。
航線曾在成都平原邊上掃過,此時,他離地只有一、兩百米。
想家,那時候,想-有什麼用?
一次任務中,輪休的飛行員李德風 ,戴耳機聽大陸廣播,不留神,突然響起正在工作的飛行員戴樹清父親的聲音:
樹清我兒,不要做背叛祖國的事。
李德風只能趕緊接替戴的工作,讓他聽著策反廣播,聊解思親之苦。
更常遇到的是:
每次飛機經過廣東外海,都會聽見這樣的廣播:
蔣軍兄弟們!廣州白雲機場的跑道燈還亮著,歡迎你們歸來!毛主席也在北京等著接見你們…
大陸的情報工作細緻入微。
隊員朱震在大陸的父母宣稱他已經死亡,可他剛做爸爸,就聽到大陸廣播中,祝賀他喜誕麟兒。
黑蝙蝠中間流傳著真實的笑話:
空投武器和人員到大陸,一般投得非常準-正好投在早有準備的解放軍包圍圈。
夜空秘密戰
當時大陸防空能力還很差。
李崇善清晰地記得:
黑蝙蝠和黑貓的潛入,如何激起兩岸的空中較量,導致大陸的空防能力節節升高。
1954年前,台灣每年飛往大陸的飛機約100架次,但未受任何打擊。
1956年是一個轉戾點。
解放軍能夜間作戰的飛行員成倍增加,並在各種保衛目標和作戰基地的附近,增加了23座蘇製IL-20(伊留申)三座標厘米波引導雷達。
這種雷達,可以探測高空飛行目標達300公里,有一定抗干擾能力 。
這年6月22日月圓之夜,一架黑蝙蝠B -17G型機潛入大陸,解放軍米格-17在IL -20雷達引導下,在江西廣豐將其擊落。
李崇善的老搭檔羅璞就在飛機上。
黑蝙蝠機組通常是13到15 人,一架飛機失事,意味著十幾人一同赴死。
李崇善說:
自從1956年幾架飛機被打下來,我們就只在全暗夜進大陸。
這些暗夜進入大陸領空的飛機,改裝和加強後的偵察設備,可以偵察到地面雷達的部署及性能,並能監聽大陸戰鬥機上的指揮通話。
這一設備提示與戰術變化,讓解放軍一度難以應對。
前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林虎的自傳,細緻地記錄了兩岸空中情報戰的全程:
1957年11月的一個暗夜,一架B -17G低空飛越大陸9省,長達9個多小時的航程,投下傳單、衣服、玩具,解放軍為了截擊,曾起飛18架次的飛機,但未能成功打擊。
次日凌晨2點半,聽到總參匯報的總理周恩來指出:
蔣機未進入北京上空,是不幸中的幸事。
上午11點,周總理又指出:
蔣機在我境活動10個鐘頭未被擊落,實在有點不太光彩。
李崇善就在這個機組,這樣的飛行了3次,前兩次完全沒事。
李崇善和戰友,因此被蔣介石召見數次,蔣詳細地向他詢問了大陸的情況。
在數次未能成功截擊黑蝙蝠之後,當年12月18日,毛澤東批示:
彭德懷同志,非常必要空軍全力以赴,務殲入侵之敵。
解放軍的新一輪技術改造開始。
米格機上的機載雷達P-II5性能被改進,抗干擾加強,既適合低空又兼顧中高空作戰。
1959年5月29日,解放軍空軍航空兵第18師夜航大隊中隊長蔣哲倫,駕著米格-17II,結合地面指揮和機載雷達,前後消耗了足足177發砲彈,終於擊落了一架B -17G,墜落在廣東恩平 。
這一提振解放軍士氣的戰功,讓蔣哲倫獲得毛澤東接見,並登上國慶觀禮台。
在這之後,黑蝙蝠較多地改用P-2V-7U電子偵察機。
這個型號,本來是二戰中,美國研製的海軍反潛巡邏機,後來拆除了全部機載武器,加裝了電子偵察設備。
必要時,P-2V-7U可以發動加裝的噴射式引擎,緊急加速。
機上有非常靈敏的偵察系統,半自動化的安全航行系統,對大陸雷達的干擾反制更加有力。
於是在長達一年時間內,大陸方面又沒有戰果。
經總參謀部批准,解放軍使用了陸軍和空軍108個砲兵營,18個探照燈連,組成16個炮群,配置在P-2V-7U電子偵察機進出口(進出大陸的地點),和主要航路檢查點(向基地報告的地點),長期不斷訓練配合。
憑藉美軍技術,黑蝙蝠已經掌握了大陸主要的雷達位置,經常在薄弱地帶金蟬脫殼而去。
然而,國府優勢正在靜悄悄地失去。
終於,瀋陽軍區設伏在大連東北城子的高炮群,於 1961年11月6日,首次擊落了一架P-2V飛機。
從探照燈照中飛機到飛機墜地,間隔僅30秒。
這一次,總參謀長羅瑞卿親自到現場慰問部隊,並指示就近立碑,埋葬P2V的葉霖等機組成員,以便於以後親屬認領。
1963年,空軍殲擊航空兵第24師獨立大隊副大隊長王文禮, 單獨駕駛米格-17發炮,在江西臨川縣擊落周以栗P-2V機組。
周是鄒立徐的同學,此後,國府空軍的子弟學校,有一所以他命名。
鄒立徐告訴記者:
他們那一代人,生於戰難,對死亡並不覺得難以接受。
軍人便是如此服從命令前赴後繼,我們的幾個隊長都不到40歲。
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組建夜間照明攻擊大隊,專為打擊P-2V。
群眾獻計獻策,發射照明彈將國府飛機照亮,再以殲擊機對其進行攻擊。
1964年,海航4師飛行員陳根發在山東萊陽城北,成功擊落一架海王星(P-2V外號)。
這架飛機的任務,據說跟偵測大陸核武發展有關。
陳根發和王?因此晉升為少校,並獲得周恩來總理親自接見。
「一群中國人拿著蘇製武器,一群中國人拿著美製武器…」
黑蝙蝠陳列室的志工講解員謝賓緯,如此解釋這一段空中秘戰的歷史。
在兩岸的史料照片上,當年那些在黑暗中追擊和躲避、分屬敵對陣營的軍人,都有著相似的英挺面容。
寂寞身後事
海峽夜空激戰之時,新竹和臺北的眷村無知無覺。
黑蝙蝠們的妻子和家人,只知道出秘密任務,卻從不知道親人在哪裡。
在新竹,黑蝙蝠們平時的休閒相當豐富。
按照美方的習慣,西方節日都有晚會,還會一起開音樂會、出遊。
聚會的時候,蔣經國經常會帶著俄國太太方良來參加。
正當盛年的蔣經國玩得很瘋,酒量也不錯。
孩子們記憶中的軍人,更多是他們生活的一面。
聯合報系顧問傅依萍,記得父親傅定昌愛聽黑膠唱片,她平生第一支英文歌,就是從那裡學會的。
傅依萍說:
黑蝙蝠的家人們並不知道,正是因為他們任務極端危險,一定要徹底放鬆,必須有娛樂。
1964年6月13日,黑蝙蝠飛行官葛光遼26歲的妻子,接獲國府軍方消息:
丈夫機組未返航。次日是端午節。
葛光遼的兒子葛寧佳當年10歲,還記得那天是奶奶的生日,奶奶原本笑容應客,突然大放悲聲:光遼回不來了!
葛光遼家是空軍世家。
父親葛世昌,是中國第一代飛行員,與鄧小平同期赴法留學,早年參與籌建張學良的東北航校。
葛光遼去世的時候,三個弟弟還在中小學,而父親已經退休。
不管男人被當成英雄抑或炮灰,妻子們的命運都是一樣的。
葛光遼妻子從此沒有再婚,她在孤獨中生活了42年,將兩個孩子撫養大,也陪伴婆婆終老。
她不准兒子上空軍子弟小學,她怕我從軍。
葛寧佳說,母親從此睡覺,從未關過燈。
至1974年12月黑蝙蝠中隊裁撤為止,先後有15架飛機被擊落或意外墜毀,殉職人員達148名,佔全隊2/3。
出於保密,沒有追悼、沒有表彰,至今有關資料,美國未解密,國府僅公佈出勤與失蹤人員的部份資料。
謝賓緯説:
很多家屬是在陳列室2009年開放後,發現丈夫、父親曾經也有黑蝙蝠徽章,才趕來打聽。
軍方規定:只有直系親屬,才能領取撫卹金。但有些人單身來台,殉職後不僅大陸家人在政治運動中被牽連,也無法得到撫卹。
一位前國府軍官告訴記者:
沉重的人員損耗下,34中隊的大陸偵測任務暫告一段落。
隨著越戰的升級,美軍不便前往的北越,黑蝙蝠以類似僱傭軍的形式,用民航身份掩護為美軍執行空降、空投以及運輸任務。
那時候,中華航空公司剛建立不久,也需要美國援助。
20世紀60年代, 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原子彈實驗很感興趣,不僅黑蝙蝠機身裝置空氣取樣設備監測原子塵,還因此啟動「奇龍計劃」。
「奇龍計劃」準備了2年,只飛了一次。
李崇善說:
1969年,他們從泰國起飛,經緬甸、雲南、青海,到甘肅雙城子一帶,空投下自動感應器,上面還寫著:中國科學院設備不准移動。
但第二年,美國已經可以通過衛星作更精確偵測,「奇龍計劃」不再執行。
1971年9月13日,黑蝙蝠突然發現整個大陸沿海的無線電信號一齊靜默-那一天,林彪出逃。
技術發展,局勢變化,黑蝙蝠逐漸走出歷史。
1973年2月,34中隊解除編制。
在這一年半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的聯合國權利,國府代表被驅逐。
接著,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毛澤東跟他見面的第一句話是:
我們共同的老朋友蔣介石委員長,可不贊成我們見面啊…
越海迎亡靈
大陸這邊,文革進入尾聲、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美國選擇承認北京。
國府這邊,蔣經國推出十大建設,全球能源危機之際,台灣的經濟仍然保持增長。
1986年10月7日,蔣經國會見美國《華盛頓郵報》及《新聞周刊》記者一行。
會見中,蔣經國告訴訪客:
我們準備在制訂「國家安全法」後解除戒嚴,開放組黨。
在場的翻譯、後來的總統馬英九,曾無數次回憶那個時刻,我們正在改寫歷史。
此時,擔任現場記錄的,是蔣經國的貼身侍從武官-葛光越-葛光遼的六弟。
後來,葛光越曾任空軍副總司令和國安會副秘書長。
1987年,台灣開放赴大陸探親,而大陸方面對此表示歡迎,並保證來去自由,盡力提供方便。
黑蝙蝠的遺屬們,開始尋找親人埋骨之處。
傅依萍是最早尋回父親遺骨的幸運者。
1959年,她父親傅定昌所在機組墜落廣東恩平 ,她才6歲,此後33年再無父親任何消息。
1992年,她在一本軍事雜誌上,得知父親機組的下落,並以自己任主流媒體副總編輯的優勢,透過專題報導,找齊了全機組在台家屬。
這年年底,14家家屬一同奔赴恩平。
在大陸較高層級的指示下,恩平政協聯誼會會長關中人全力協助、尋找、挖掘和火化。
遺屬們覺得溫暖,一切都很順利。
傅依萍念念不忘關的幫助。
關中人後來撰文,解釋自己細緻協助家屬的動機:
我的興趣,並不在於為個人積陰德,而是…為從根本上,為消除產生這種歷史悲劇的根源,創造條件。
這是兩岸展開交流以來,國府空軍人員由大陸集體歸葬的先例。
現在,機組成員合葬在臺北近郊碧潭空軍公墓,一個全長4.8米的大墓穴。
1989年,葛光遼三弟、前戰鬥機飛行員葛光豫已經退伍,他迫不及待地前往大陸,尋找大哥的下落。
他甚至請朋友訪問當年打下葛光遼機組的陳根發,打聽戰鬥細節和大致墜機地點。
葛光豫坦言:
我在國府空軍,有十餘年時間,常飛在東山和泉州沿海之間,每次都希望有機會打下米格機。
我們這一代對大陸的認識是-三反五反、紅衛兵、 文化大革命等等,有太多遺憾的事實。
然而,當他回到大陸,冷戰心態已然變化:
大陸今天已有太多走向現代化的改革,是我願意見到的。(因此)兩岸開放後,我想向陳根發打聽信息時,心裡已沒有任何敵意。
終於,那年9月30日,秋意已濃,葛光豫來到山東棲霞市官道鄉姜家村。
一位老農領著他走過一片高梁地,來到一條河溝邊。老農指著一方隆起的土丘說:就是這!
葛光豫捧撫黃土,想著大哥已經葬身荒郊25年了。
因無法聯繫其他家屬,他不能遷靈只能照相錄影,與妻子祭拜而去。
直到2006年去世時,葛光遼妻子從不相信三叔(葛光豫)說的是真的。
葛光遼失事後,國府軍方收集葛光遼的生前筆跡,說要拿去對比-有人在加拿大航展,看見葛光遼在中共代表團中 。
葛母此後,夜夜收聽大陸廣播,直到過世。
兒時父親面容遙遠,但葛寧佳仍希望親自迎回父親的靈骨:
我只想知道、看到,他摔下來的時候,死前一刻是在什麼樣的一個場景裡。
2007年,台灣公務人員赴陸規定鬆綁,葛寧佳決定趁著奧運年,親自去找父親的埋骨之地。
2008年早春,國民黨贏得大選,兩岸交流可望回復正常。
軍方找到他,簽署同意尋回父親遺骨的文件,並告訴他很快能做到。
合作尋遺骸
2010年3月,台灣立法委員林郁方在立法院總質詢時建議,台灣當局應該通過兩岸兩會機制,尋找1949年後陣亡在大陸的黑蝙蝠遺骸。
林郁方表示:
因為軍方不方便與大陸接觸,因此請託他來敦促完成。
林郁方指出:
國府可以藉鑑美國與大陸簽訂合作備忘錄,尋找朝鮮戰爭期間墜落大陸的美軍遺骸的方式,由國府出資,大陸提供檔案資料與人力支援。
林郁方希望利用「兩會模式」進行類似合作。
國府軍方也正式書面提出,要通過兩岸機制,讓冷戰期間的犧牲者歸葬入祠(台北忠烈祠)。
這件事要有公家力量,才能做得更好。
林郁方告訴記者:
2009年底,他寫信向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請託。
可是,結果不甚樂觀。
江丙坤的回信提到:
大陸海協會協查後表示:
掉在遼東的碧流河以東、永寧屯以北 300米處的葉霖機組,已因地貌變化無從尋覓;
而被掩埋在棲霞市官道鎮駝山村和姜家莊村交界處的葛光遼所在機組,因年代久遠失去蹤跡。
當地政府為安慰家屬,在附近修築了一座墓,但沒有遺骨、遺物。
葛光豫不能接受這個回覆。
他請記者透過所屬報刊,刊登當年與老農的合影,希望能找到那位應已年邁的知情者。
林郁方表示:
在現在的兩岸情勢下,面對這段歷史, 大家還是回歸人道主義,人道應該是高於政治。
戰爭,已經是太遙遠的記憶了。
黑蝙蝠的老長官衣復恩退役後辦實業,並回到大陸各地投資並捐資興學。
衣復恩為倖存的黑蝙蝠、黑貓弟兄們,帶回20本林虎的回憶錄。
陳列室籌備時,李崇善根據台灣軍方的記錄,對照林虎回憶錄,仔細整理兩岸每一次暗夜交鋒的戰術過程。
他的書,真實、正直、有道理,我要向他致意。
林虎回憶錄有一段落,描述大陸尚德贊烈士在追黑蝙蝠的P-2V時,因P-2V突然在嵩山躍升峰頂逃逸而去,導致尚德贊撞擊山峰壯烈捐軀。
在書中犧牲機組人員的名字下面,那架P-2V的正駕駛戴樹清畫上了橫線,並寫上三個字:對不起。
走出對抗,兩岸有了共同的記憶。
葛光豫父親的同窗好友高志航,在1937年抗日殉國,是國府的空軍之神。
2002年,高志航烈士紀念館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等單位主持下開幕。
一位國府前軍方人士說:大陸有了自信,才會正視這段歷史。
從台灣中科院退休後的李崇善,任職民間核能科技協進會的董事,他們定期組織兩岸的大學生,舉辦關於核能民用化的交流營。
傅依萍的兒子胡又天,來到北大攻讀中國近現代史碩士。
這個年輕的歷史學人,對黑蝙蝠歷史做過一番研究,他在郵件中對記者說:
從民族主義的角度來看,黑蝙蝠、黑貓與西方公司是在配合外人對付自己同族的同胞,並不光彩。
但從意識形態來看,這是自由世界與共產世界之爭……
這群烈士是對得起國家民族,以及自由世界大旗的。
只是,那些旗子本身有問題。
這就是所謂「歷史的局限」,現在也一樣…
所以,我對自己和同胞的期望是:
如果大環境、主流思想什麼的有問題的話,能看透它,盡量不被它綁住,慎思明辨,再去選擇你要從事的理想或事業。
有人在臺灣報刊上撰文說:這些大陸籍國府軍人 ,臺灣和大陸,哪個是家?
對這個問題,葛光豫對記者說:
如果能在我哥他們的殉職地點,立一個永久紀念碑,比移往台灣較有意義。
我10歲自大陸去台灣,對大陸有記憶和感情。
我雖然住美國20年,但是在臺灣成長的,我愛台灣。
我相信無論何種形式,中國人終究會走到一塊。
===================================
黑蝙蝠紀念曲《赤空碧血》
作詞-胡又天(黑蝙蝠遺屬後裔)
https://youtu.be/rYHCDTY-IYw
那風雨飄搖的新竹風城,迴盪著前一夜的隆隆機聲
那歷盡風霜的空軍眷村,哭訴著再不回的失事良人
嘆只嘆那風雲的變化,把多少生靈悉付戰爭
泣別以往乘風的容顏,孤兒寡母旁徨離去另覓生存
那高空的風流,總無情莫測翻覆著下界的雲雨微塵
那鐵血勳章的風光背後,是斑駁不可睹的民族傷痕
為只為那鋒面的膠著,讓多少生命作了犧牲
何等悲謬!隨風的忠貞菁英隊伍 繼續無悔賣命外人
黑夜蝙蝠,出沒在冷戰的年代
前仆又後繼,維繫中美的依賴
赤空碧血,豈只是征人與妻兒
忠烈的英魂,你們是歷史的悲哀
那風雨飄搖的新竹風城,迴盪著前一夜的隆隆機聲
那歷盡風霜的空軍眷村,哭訴著再不回的失事良人
嘆只嘆那風雲的變化,把多少生靈悉付戰爭
泣別以往乘風的容顏,孤兒寡母旁徨離去另覓生存
那滄桑的風景 他總在變更幻化著多少人事恩怨浮沉
那歸葬異鄉的風骨灰塵,又當得幾首輓歌多少銘文
問只問那風中的蒼生,有多少能夠超越此身
像那幾度臨風的側影,將起飛時那蕭瑟而又堅忍
黑夜蝙蝠,出沒在冷戰的年代
前仆又後繼,維繫中美的依賴
赤空碧血,豈只是征人與妻兒
忠烈的英魂,你們是歷史的悲哀
- 1樓. 人神佛魔上帝各種萬年禍害沒必要再丟臉萬代2022/07/22 17:41打擾了!!
A0568▲●轉傳:聊其他沒用!!▲●全人類有錢(●就無敵)!!▲●直接找1篇資料\^O^▲●全人類直接有錢.健康.幸福萬代\^O^▲👍💥●●●轉傳:聊其他沒用~沒人是永遠傻瓜~總會想通事情!!▲👍💖●●●祝你全家【●●●狠狠共富變強】!!→ ●●●●●直接有錢.健康.平安萬代(●●●●●不再受害、被騙)\^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