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的片名,非常明顯地是在模仿西恩潘主演的美國電影「他不笨,他是我爸爸」(以下簡稱「他不笨」),這兩部電影其實並無相似之處,風格截然不同,後者說的是一個智障父親爭取女兒監護權的故事,而這部「他不壞,他是我爸爸」卻不折不扣地是一部「公路電影」。整個故事集中在一個單親爸爸帶走女兒的那幾天一路上所發生的事,從父女間的互動,一點一滴地揭露了這個單親爸爸不為人知的心酸,也讓我們看到了法律的侷限。
父母離婚了,媽媽擁有監護權,這在歐美國家不是什麼新鮮事;然而,這個媽媽千方百計地阻撓父親探視女兒,甚至灌輸女兒「妳爸爸很壞」的觀念,讓女兒根本不想親近爸爸,這就有點不尋常了。
電影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只知道這爸爸很倒楣:工作不順利、失去婚姻、失去最親近的老母親,還被指控為「有暴力傾向」,每次探視女兒都必須有社工員陪同……;ㄟˊ,慢著,假如這個男人真有暴力傾向,那麼他就是自食惡果,咎由自取,有什麼好抱怨的呢?竟然為了前妻不讓女兒參加祖母的葬禮就綁架了女兒,這不是很可惡嗎?我們幹嘛同情這個男人呢?

然而,看著看著你漸漸地發現了:原來這男人並不壞,原來他很疼孩子,原來他根本沒有做前妻所指控的那些事而含冤莫白啊!

當一個爸爸被偏執的媽媽誣陷為性侵害加害者時,會是怎樣淒慘的情形?基於保護兒童的原則,我們對於兒童性侵害案件當然要特別重視;但,怎樣才能做到毋枉毋縱,不致於冤枉人呢?當法律和社會輿論明顯地在家庭議題上偏袒女性時,男人又該如何為自己討回公道?做媽媽的可在離婚後以「保護孩子」為由,將父親徹底排除於孩子的生活之外嗎?到底誰才有權力決定「什麼是對孩子最好的」?
有一場戲,孩子擠進浴室要爸爸幫她洗頭,爸爸嚇得「逃」出浴室,看得真教人鼻酸啊!


當然,我們都同意,世界各地的婦女目前大多還處於弱勢,很少像北歐的婦女那樣擁有令人羡慕的合理人權。不可否認地,北歐這些福利國家在兩性平權方面的成就和努力,是非常值得我們仿效和學習的;然而,我們也需要提醒自己,不能因為追求女權而打壓某些無辜的男性,那同樣是一種不平等。我們的社會雖然少有這情形(到目前為止,多半是弱勢的女性對抗掌控資源的強勢男性),但也不妨做為借鏡,引以為戒,這樣,我們才能夠在制定相關法令時更加周延。
回到電影。既然這是聚焦於短短幾天的「公路電影」,整部電影的魅力當然就得仰仗演員對角色的詮釋。看完電影之後,你才知道這個長得不怎麼帥的男主角會得到「敘利亞國際影展最佳男主角獎」不是沒有原因的。有些男演員可能會把這種角色演得極為濫情,好能博取同情,他卻含蓄而壓抑得恰到好處,從頭到尾不曾呼天搶地大聲喊冤,但隨著劇情的推進,你漸漸地能夠暸解他的痛苦,進而同情他的處境,覺得這個社會也該給他一個公道。唉,這個男人演得真是好!
再說說這個童星吧。她絕對不是那種甜美可愛的小女孩,比起「他不笨」裡那個聰明慧黠的美麗小童星,真有天壤之別;然而,她那質樸純真的樣子,更像是個「孩子」,而不是早熟的「小大人」(坦白說,我在觀賞「他不笨」的時候,最不喜歡的就是這個部分),而大大增加了這個角色的說服力。我們很容易可以投入這個角色,體會到單親家庭的孩子是如何看待父母的離婚,又是如何去調適與自處。這會讓我們在面對婚姻╱離婚時更加謹慎,避免因大人的錯誤決定而殃及真正無辜的孩子。
這部電影的導演非常年輕(導這部片子的時候才三十七歲呢),是電影科班出身的。他花了六年的時間才將這個故事從劇本發展成電影。在發行商提供的資料裡,這位導演謙虛地說:「做為一個導演,我的小小心願是,能夠多感動幾顆心。」
我想,這一點他是做到了。

☆影片小檔案☆
片名:他不壞,他是我爸爸(Hold My Heart)
導演:提格威迪森
演員:喬根藍賀,維拉盧迪
長度:91分鐘
年份:2002
出品國:挪威(Norway)
語言:挪威話
得獎記錄:北歐國際影展最佳年度北歐電影銀牌獎,入圍2003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德國渥茲堡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 20樓. 甜水窩蜂鳥2010/07/22 20:09MORE
昨天看完了電影,也讀了一畝桑田提到的基測作文.
互相傷害的父母,無辜的是孩子!
- 19樓. 不能正經2010/07/22 06:51我指的相同處
是男主角被誤解(或該說被曲解)的部分,男女生看電影角度果然不同,有趣吔! - 18樓. 一畝桑田2010/07/21 19:48那一次,我自己做決定
今天在報紙上看到一篇基測寫作測驗滿級分作品,
不捨父母離婚,
身為兒子的考生面臨要選爸或選媽的痛苦,
文中將自己形容是「拔河繩最中央的準繩,躊躇在兩方之間」,
結尾則寫決定要當父母間的交集和橋樑,讓父母的婚姻走下去。
作文題目就是「那一次,我自己做決定」。
我也注意到那篇文章了,真難得在分秒必爭的考試裡還寫得出這樣有深度、有感情的文章。
有時候我會突發奇想,覺得「上帝果然是公平的」;這孩子在面臨選擇的時候想必很痛苦,但這個經歷卻成了他寫出這篇作文的養分。不是嗎?
心理師Rachel 於 2010/07/25 11:29回覆 - 17樓. 沉潛2010/07/21 16:12一鞠躬
早該向您致意的。
跟著您…知道了許多好電影。謝謝您如此用心。寫得很真情。
不客氣,寫blog就是為了分享啊。
我喜歡推介一些冷門的好電影,也喜歡從普通的商業電影(如「辣媽辣妹」)中尋找可觀之處。是的,我寫每一篇文章都是真心真意真情,謝謝您的欣賞。
心理師Rachel 於 2010/07/25 11:26回覆 - 16樓. 甜水窩蜂鳥2010/07/21 04:11夫妻翻臉 孩子受害
這樣的故事,真是不勝枚舉.
美國常有孩子失蹤,卻是被親人擄走的Amber Alert,是是非非,只有翻臉的夫妻心理有數.不久前一個真實案件令人髮指~一個沒工作沒監護權的爸爸把自己三個孩子綁架到巴爾的摩一家旅館,警方找到時,三個稚齡孩子都沒氣了,這喪心病狂的爸爸說:他只想給離婚的妻子後悔一輩子。
Hold my heart的故事翻轉了刻板印象,提供閱聽者一個不一樣的省思空間,我想,這導演是個有心人.
希望美國找得到這部片,我想看看~當愛已不再,倫理變調,無辜的孩子情歸何處?!
不好意思,因為出國工作數日,回覆遲了些。
你找到這部電影了嗎?也許很多人會不習慣這部電影的調子。它不像好萊塢電影那樣高潮迭起、催淚灑狗血;但在輕描淡寫中,可以看到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我喜歡這樣的電影,我不習慣別人替我下結論。
你說得對,每當看到這種故事,最讓人難過的就是無辜的孩子。
心理師Rachel 於 2010/07/25 11:24回覆 - 15樓. 熏衣草2010/07/20 00:26好電影
我也喜歡看好電影呀
日常生活中常有父親或母親帶孩子
對與錯沒法搞清楚 但辛苦是孩子了
單親常是出於無奈,我想這部片子是想提醒大家:不要先入為主地判定「離婚一定是男人的錯」、「母親一定是最適合照顧孩子的人」……。
你說得一點也沒錯,這種情況下最苦的常是孩子。
心理師Rachel 於 2010/07/20 22:44回覆 - 14樓. 不能正經2010/07/19 21:24強盜保鑣
看你的描述,也許"強盜保鑣"與這片較有相似之處.
「強盜保鑣」中,男主角跟小男孩非親非故,在「他不壞,他是我爸爸」這部電影中,他們是父女關係,我覺得差滿多的咧!心理師Rachel 於 2010/07/20 22:41回覆
- 13樓. 黃彥琳~~ 溫泉公園賞秋行2010/07/19 05:25好壞在一念之間
為了搶監護權,
離婚的母親誣賴孩子的爸爸性侵女兒,似乎時有所聞。
也聽過兩廂情願的一夜情,
女方想把「一夜」變成「無數夜」不果,
反告男生性侵……
男人是「好」是「壞」?
曾幾何時竟操縱在女人一念之間?
唉~~這混亂的世道,
只能說,
找對象要份外當心;
婚姻外的性關係像不定時炸彈,能免則免,
因為天下沒白吃的午餐。
我去看了你寫的「婚外情」,那故事的確讓人不勝欷噓。只能用「臨老入花叢」來形容了。 心理師Rachel 於 2010/07/20 22:38回覆 - 12樓. 牛小妹2010/07/18 11:34個性使然
比較起來,我朋友的先生比較辛苦,除了上班,還要回家做家事?(雖然這是人家的私事,我不方便過問)。這下子強勢是女方,個性還強得很;只能祝福朋友全家和樂融融,早日全家團圓。
接下文
- 11樓. 牛小妹2010/07/18 11:33個性使然
我有一位朋友,為了工入作待在此州,老公和女兒待在加州,這麼多年,有假她回去幾天陪孩子,但長年不在,像個單身女郎。不用操心孩子的一切活動,不用接送,煮飯燒菜,擔心誰誰誰的生日舞會沒參加。辛苦的是她先生,一個人照顧孩子,雖然也青少年了。少了跟孩子的互動,沒有參與孩子成長的經歷。換成是我,我寧可在當地找工作,一家人在一起。(這是我個人的想法),
電腦不讓我打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