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中所謂御路之討論
2013/04/04 08:13
瀏覽2,250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一直以來就陷在「御路」何指的問題。
國內一般前輩皆以孔廟中丹墀前踏跺中之龍雕石板為「御路」,總覺並不合邏輯,而自認:當祭孔時打開中軸線上之所有大門所構成之迎神、送神經路才是「御路」,而龍雕石板則是此御路的標識。
就這點,我的想法一直是與大陸及日本一些前輩相通,例如最近九州孔廟的一位前輩即認為「御路應是指孔廟入口一直到大成殿為止之通道全體」,因為這樣的推論與「御路」或「御道」古来「御」字之一般用法相合,「御」字當頭,如御駕、御批、御覽 、御用...等不一而足,「御路」當然是指皇帝老爺走的路線,不會單指石版,但依梁思成<清式營造則例>(據知此書編於三十年代,是雍正朝版本的摘要)第80頁所載「御路為宮殿台基之前,踏跺之中,不作級式而雕龍鳳等花紋之部分」,依「文獻尊重」之原則,以「孔廟中之御路是專指丹墀前之龍雕石板」自應為正解。
因此,重新檢討,得以下述說邏輯:在帝制之學廟合一、教政一體的制度下,朝廷所在及其他行政等級較高之孔廟,在丹墀前踏跺中龍雕石板両側仍為踏跺,構成兩條通道,非如台北或台南孔廟之只有龍雕石板、沒有通道;而排成兩列由兩側抬著皇帝御轎的轎夫們便是由這兩條通道登上丹墀的,至於皇帝則在這同時隨著御轎由龍雕石板上空越過,一同登上丹墀。因此龍雕石板以「御路」一詞稱之,是相對於轎夫所走的兩側轎夫通道而言,是特指皇帝上丹墀的専用通道...這樣看是相當合乎邏輯的。
至於「當祭孔時打開中軸線上之所有大門所構成之迎神、送神經路」表面上雖與皇帝所走的御道一致,其實仍有不同。因為皇帝一路自皇宮而來,迎神、送神的經路則包含「迎神」、「送神」及「望燎」時之通天之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