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仞宮牆
2012/09/19 16:15
瀏覽1,072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萬仞宮牆
《論語‧子張》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子貢以自己的賢德僅及肩高,不如孔子之數仞,來譬喻孔子,於是後世在建孔廟時,總在大門外建一堵牆或壁,並寫上「萬仞宮牆」四個字以彰顯孔子德行之高,而成定例。
不過,孔廟大致可分成:
一、本廟-指曲阜孔廟
二、學廟-封建時代,與科舉及教育制度結合的廟宇;包含中央的和地方的,由國子監(太學)、省到州縣,規模大有不同
曲阜孔廟的「萬仞宮牆」實際上是曲阜城中之甕城的城牆,「萬仞宮牆」四個大字是寫在南城門上。如下圖所示:
至於學廟,以北京孔廟為例,孔廟右側(西側)為國子監,形成「左廟右學」(註:非台灣許多學者朗朗上口的左學右廟)的佈局,在孔廟先師門(相當於櫺星門)前有一八字形照壁,「萬仞宮牆」即書於此照壁上;照壁兩側並無牆垣延伸。見下圖所示:
◎圖二:
http://jiepang.com/photo/view?id=54968387&type=user
台灣亦有許多孔廟於照壁兩側並無牆垣延伸,但台北孔廟則是另一種形式,兩側有延伸的牆垣,將孔廟圍住,但牆垣高度遠低於「萬仞宮牆」,如下圖所示;
◎圖三:
四川德陽孔廟也是這種形式,如下圖所示:
◎圖四:
看來,學廟的「萬仞宮牆」是照壁,而不是甕城,頂多是與圍牆結合,成為圍牆的一部份而已。
照壁原有防風、防火、阻絕窺伺及避邪之作用,後來則成為身份之象徵,與甕城目的並不相同,不過對孔廟而言,書上「萬仞宮牆」四字以喻孔子德行之高,效果則無不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