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暄騰,百味交雜,各年齡的饕客推擠著蠕動著。國內外都說夜市是台灣特色,顧客不分藍綠,口味一律重鹹;但求今日口腔快活,不管健保支出也拜夜市衛生而提高不少,夜市人生第一關就是:先過一天再說。
夜市商品的供貨系統,自成體系,它不是大賣場生鮮轉熟食而已,它是生鮮次級品的天堂,在燈光包裝、強化麻辣之下,你分得出是沙茶羊肉或沙茶牛肉?你分得出滷味是第幾天回鍋,藥品是第幾次的包裝?
五都選舉,一開始都說人選難得,俱為一時之選。及至今日,宛如一鍋夜市「大補」湯,其色至黑,其料至雜:國際問題,不管東京影展、亞運失格,一律內銷;司法案件一律無限上綱,無限外延到九族,不!九十族都可以;堂堂行政院長,連牽猴仔都能出口,講話時還穿西裝吧!
最可怕的是粗話如何被動擴散:鄭弘儀爆粗口當然不對,但能夠讓全民都知道那次粗話,除了政治利益,有什麼必要,有什麼美感?譴責鄭是一回事,指責鄭和政黨是否連結是另一回事,前者任何人都有權利,但我們有幾人能去現場聽到?後者卻是政媒集團的專利,他們愛放送幾分貝就幾分,愛指責幾天就幾天,不弄到所有人都覺得好像是政黨指揮鄭弘儀說粗話,不肯罷休。
另一個可笑的橋段是對朱立倫與蘇貞昌縣政時代的爆料。無論是藍軍或綠軍,他們的議員在朱蘇執政時有拿過目前的議題來質詢過嗎?幾十個議員擺在那裡,從不曾形成可以改變施政措施的壓力,甚至沒有碰觸過這些議題,現在反而能勇猛的爆料或寫文宣,真正是枉為人民喉舌!如果朱蘇施政時的經費或法令限制無法做到,也不宜到今日算帳;如果是自己在野黨議員當年默許認同的預算,現在更沒有片面挑剔,裝成正義門神的樣子,這顯然又是一鍋酸掉的滷味。
不知道蘆花之美,就會覺得花團錦簇才是最美;不知蘆花深處有孤舟的蒼涼,就要指控或辯解空心菜貴不貴。我們活在政治算計的時空,文化人所留下的美感傳統如今只剩喊價,只剩人數。這個生錯時節的展覽,引發的不只是各說各話,還真是對花數鈔票,對花數選票,哀哉,花祭!
(李煜 望江南 千里江山寒色遠(一作暮) 蘆花深處泊孤舟 笛在月明樓)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