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AI與寫作:從協作工具到創意夥伴 —— 華府作協2024-2025寫作工坊第六課
2025/08/18 10:44
瀏覽226
迴響0
推薦9
引用0

AI與寫作:從協作工具到創意夥伴

—— 華府作協2024-2025寫作工坊第六課

李彩奕

 

2025年7月20日下午,華府作協2024-25寫作工坊迎來了本期的最後一課:《AI與寫作》。自去年九月開班以來,這群年過半百、熱愛寫作的學員們已先後探討過微型小說、散文、報導文學與短篇小說等多種體裁。而最後一課的到來,不僅為整個課程畫上圓滿句號,更開啓了寫作與科技結合的新篇章。

本節課由金慶松老師主講。因他熱心公益、快人快語、風趣爽朗,朋友與學生親切稱呼他為“金大俠”。他曾任華府書友會會長、華府華文作家協會會長、華盛頓新聞日報《文繫中華》欄目總編輯等職,目前是中文學校老師、大學IT講師、《金大俠部落格》格主、寫閱評聚主持人等,著譯、編輯作品逾二十餘冊,個人文章散見於《世界日報》各版面,文字風格兼具理性、感性與趣味,深受讀者喜愛。金老師擁有近三十年的IT工程師專業背景,三年前正式轉身為全職口譯員,並以驚人的精力同時擔任中文、電腦、圍棋等領域的兼職教師,身兼作家、編輯、演員、導演多重身份,涉獵舞台劇、短片、脫口秀等藝術形式。自ChatGPT面世以來,他以極強的好奇心與實務精神,投入AI寫作、教學、翻譯等實踐,成為 “與AI亦師亦友”的踐行者和推動者。正是這樣一位跨界的“行走江湖人”,用他豐富的經驗與幽默的表達,為這場關於AI與寫作的講座注入了獨特魅力。在短短一個下午,線上線下的學員們克服了對AI寫作的神秘感,收穫了實用技巧,更在探討AI與人的邊界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AI寫作的前生今世

金老師首先巧妙地以“當寫作遇上瓶頸”觸摸寫作者的痛點,引出“當寫作遇上算法”為一種全新的思路,然後帶大家走進AI寫作的發展簡史。他講述了語言模型從1950年的開始探索,至過去三年來的大躍進如ChatGPT、DeepSeek等的普遍使用,以及在他自己工作、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很快,他就破解了多個公眾對AI寫作的迷思:

“AI會取代作家嗎?

“AI寫的東西毫無靈魂?

“用AI寫作是不是作弊?”

金老師用AlphaGo(即“阿爾法狗”)來闡釋AI與人的關係。AlphaGo贏了人類最強棋手就不再下圍棋了,可是人類並沒有停止下圍棋。他強調,人類有寫作的需求,AI已勢不可擋,但它不是威脅,而是工具——甚至可能是一位可以激發靈感、陪你推敲的寫作夥伴。

AI寫作的理論與實踐

金老師為大家介紹了許多AI寫作工具。輔助型的工具如Grammarly、ProWriting Aid,旨在修正既有文本,適合用於校對和潤色已經寫出的文字。分析型的工具有Sudowrite、Autocrit, 核心功能是解構文本品質,可用於改稿和優化文字。生成型的工具有Chat GPT、Claude、NovelAI, 適合從零開始創造內容,可用於初稿階段以激發靈感。所有這些工具都不能取代人類為寫作注入獨特的生命體驗。

 隨後,課程進入重點——AI寫作的核心技能是用提示詞 (prompt)來定義COST (context, objective, style,technical), 也就是明確角色、設定語氣、說明體裁、調整節奏,添加限制條件……如何寫出高質量的提示詞呢?金老師用通俗的方式詳細解釋了基礎校對類、結構優化類、文學性強化類和功能強化類提示詞涵蓋的內容。通過精準提問,疊加指令,反覆交流,一個好的作者,就像導演給演員設定的分鏡頭腳本,越具體越能發揮AI的潛能。

進入實際操作環節,課堂氣氛迅速升溫。在老師指點下,學員們現場下載ChatGPT,嘗試生成各種體裁的文字:有人馬上生成了柏林遊記,發現它的口氣像文藝青年;有人要求AI寫一下自己家鄉的美食,卻發現自己都沒吃過!趕緊改提示詞,再模擬旅遊博主的語氣……作品分享環節笑聲不斷,也引發了熱烈的交流。許多學員第一次體驗“和AI一起寫作”,感到既驚訝又新奇。

AI寫作倫理的探問:原創、歸屬與透明

在課程進入尾聲之際,金老師帶領學員們走進了一個更具爭議性和思辨性的主題——AI寫作的倫理問題。這也是課堂討論最為熱烈的部分之一。

什麼是“原創”?用AI續寫已故作家的遺作是否道德?AI生成內容是否受著作權保護?當AI根據我們提供的提示生成內容,它的“作者”是誰?如果作品被公開發表、用於出版或參賽,是否需要注明由AI參與創作?更重要的是,企業用作家的作品來訓練AI謀利,是不是需要作者授權?作家們是否也借力AI傳播自己的作品?這些問題在學員中引發了不同觀點的碰撞。這些是立法者、出版社和作者要共同面對的問題。金老師沒有給出標準答案,因為“法律追不上科技”,作者自保的上策就是保留提示詞迭代過程。

因為AI生成方式有隨機的成分,它不能取代人的判斷、責任與倫理意識,所以創作的道德邊界仍掌握在作者手中,人類還是要承載情感、思想的責任。

擁抱不確定性和可能性

金老師總結道,在AI時代,寫作者面臨的不僅是工具的更新,更是對自我定位與價值的重新確認。在享受AI帶來的便利與靈感的同時,更要保有對文字的尊重、對讀者的誠意與對創作倫理的自覺。他強調「不完美的價值」——讀者珍貴的淚水,往往流在寫作者堅持保留的「笨拙真誠」處,而非AI打磨的光滑段落。他鼓勵學員們要擁抱這種變化,成為不僅是創作者,更是策展人,善於利用AI的優勢來拓展創作的邊界。

這場別開生面的課程,不僅為本期寫作工坊畫上圓滿句號,也在許多學員心中播下了新的種子。AI不是寫作的終點,而是可能性的起點。從一開始的抗拒,轉變為願意去嘗試,學員們意識到,雖然AI無法替我們寫出靈魂深處的痛與美,但它可以陪我們推開更多文字創作的門。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