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寫的情書(世界日報家園版)
金慶松
日前,藝術家蔡國強以煙火在華府(Washington D. C.)甘迺迪中心寫下「跨物種 (Interspecies)情書:從地球到太空的天空繪畫」 ——我們提前兩小時抵達,只為 捕捉這場煙火與宇宙對話的每一瞬。
甘迺迪中心的工作人員極力讚美並推薦地說,「昨天晚上做了試演,真是美極了,你一定會喜歡!」並指引我們先去參觀園區內的景點以及蔡國強本次表演的創作過程。
甘迺迪園區大廣場內立起了三個巨大星球藝術作品,矗然分立,呼應地球到太空節(EARTH to SPACE festival)的主題,夜幕低垂時,還有影音的投影在大牆壁上,製造出 外星宇航的情景。我們也參觀天光館(Skylight Pavilion)的「跨物種情書:cAI實驗室 展覽」,展出這項紀念性作品的創作過程展覽。蔡國強的姓氏英文是Cai,他與時俱進,將藝術創作加入了AI元素,並創建了cAI實驗室。
「物種間情書」旨在科技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喚醒人類對外太空的熱愛、激發人類對地球的責任,與節日呼籲「星際合作與關懷」的主題產生共鳴。
cAI的愛情故事如下:「史黛拉是一顆在宇宙中積極探索外星文明的衛星,但一無所獲。她與工程師伊森在一起的回憶尤其加深了她的孤獨感。最終史黛拉也變得疲耗,不得不駛往墓地軌道。在宇宙的低語聲中,史黛拉突然接到一封來自遙遠恆星、跨越光年的情書,發送者向史黛拉傳遞出溫暖的情感。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史黛拉向伊森和她的外星崇拜者發出了告別信息:『即使我在遠離家鄉的軌道中瀕臨生命的盡頭,你們的愛讓我不再感到孤獨。我將有其他退役衛星的陪伴,像宇宙潮汐一樣與藍色星球一起橢圓舞動,靠近,然後滑向遠方……』」
八點三十分許,波多馬克河上空還可看見飛機飛過,觀眾也陸續進場,多數是華裔,應是衝著蔡國強的名號而來。等待時,我聽見身旁不少中文交談聲,忽然意識到——對海外 遊子而言,這場煙火或許不僅是藝術,更是一封寄給故鄉的「無字情書」,以火光代替筆墨,寫滿無聲的思念。
九點十分,第一發煙火終於劃破夜空。剎那間,金色的光痕撕裂黑暗,觀眾的驚嘆還未落下,第二發、第三發已接連綻放——河面驟然亮起,彷彿史黛拉正從墓地軌道投來一瞥。
大型投影將天空化為畫布,煙火如潑墨般揮灑,時而如星雲爆炸,時而如流星低語,波托馬克河的水面也成了第二片星空。每一次光芒劃破夜空,河面便倒映出流動的星河,像是史黛拉正從遙遠的墓地向地球眨眼吧?身旁的朋友輕聲說:「那像不像一封情書?」我點點頭,突然覺得,這或許是藝術家想表達的——在無垠的宇宙中,愛與孤獨本是同一種 語言。
蔡國強的煙火總帶著某種東方詩意,像是把水墨畫的留白變成了轉瞬即逝的光。而這晚,在異國的河畔,無數華裔抬頭的瞬間,或許都想起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只是明月換成了煙火,故鄉的山水化作了宇宙的星河。
當最後一縷光芒隱入黑暗,我忽然明白,藝術或許正如佛陀所言:尋者也被尋。我們仰望星空時,星空也在凝視我們;史黛拉收到外星情書的瞬間,人類也收到了來自宇宙的答案——在無盡的孤獨中,愛是唯一的共鳴頻率。
(寄自維吉尼亞州)
(7/25/25刋載在世界日報家園版)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2/8883080?from=wj_catelistnews
【補充】
展覽室的牆上,蔡國強的一句話也吸引著我:「當我凝望星空,思考宇宙的起源時,我常常想起佛陀的教誨:『宇宙不在時間之中,時間在宇宙之內。尋找者也是所尋找的。一切答案盡在覺知的當下。』」(When gazing at the starry sky and pondering the origins of the universe, I often recall Buddha’s teachings: ‘The universe is not within time; time is within the universe. The seeker is also that which is being sought. All answers reside in the awareness of the present moment.’ - Cai)
三月二十九日甘迺迪中心園區(Kennedy Center Campus)
活動免費,不需要門票。請注意:觀看區域將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則填充。所有與會者都可以透過他們的行動裝置參與互動元素,800 名幸運與會者將有機會在活動期間透過 cAITM 網路介面向天空發送單獨的煙火。
觀賞由國際當代藝術家蔡國強和他的人工智能模型 cAITM 創作的大型投影打造的非凡天空畫作以及波托馬克河上空的煙火表演。
我們建議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搭乘 Metrorail 地鐵、從 Foggy Bottom/GWU 出發的免費接駁車以及 43 號和 44 號 Metrobus 線即可抵達甘迺迪中心。
該計畫由國際當代藝術家蔡國強和他的客製化人工智慧模型cAI構思,以大型投影和客製化煙火。
三月二十九日夜,藝術家蔡國強以煙火在甘迺迪中心寫下「跨物種(Interspecies)情書:從地球到太空的天空繪畫」 。
跨物種情書的故事——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了管理衛星的生命週期,規定衛星在其運行壽命結束都必須進入距地球約 36,000 公里的「墓地軌道」(graveyard orbit)。
展覽室的牆上,蔡國強的一句話也吸引著我:「當我凝望星空,思考宇宙的起源時,我常常想起佛陀的教誨:『宇宙不在時間之中,時間在宇宙之內。尋找者也是所尋找的。一切答案盡在覺知的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