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鍾怡雯教授祖籍廣東梅縣客家的 馬來西亞華僑 在台灣發光發熱
2023/04/23 09:34
瀏覽2,590
迴響0
推薦8
引用0

鍾怡雯教授祖籍廣東梅縣客家的

馬來西亞華僑 在台灣發光發熱

圖與文 陳一宙 

本篇為1124月發表於台北市廣東同鄉會〝廣東文獻季刊202期〞會刊的文章,原文為黑白且不同編排,會刊僅會內少數讀者看到,因鍾女士為真博士,中文、英文造詣高深,出版書籍多由九歌、三民等出版社出版,文章、經歷值得推薦給大家,並期望讀者去欣賞,特此在本部落格以彩色及自行編排推出,敬請指教。

本人本籍海南特別行政區瓊山縣人,出生於海南南邊榆林軍港,但出生一個月即山河變色隨軍撤退台灣,現海南瓊山已改隸海南省海口市,而家父身分證仍屬廣東省,很多海南同鄉仍視廣東為同鄉,如今受邀參加廣東同鄉會,並忝為會刊編輯委員會委員。 

  鍾怡雯教授是馬華文學作家,作家余光中曾說:「鍾怡雯綺年麗質,為繆思寵愛之才女,但她的藝術並非純情的唯美。她對於青春與愛情,著墨無多,更不論友誼。相反地,生老病死之中,她對後三項最多著墨,筆端的滄桑感逼人如暮色。」 文學評論家李奭學稱鍾怡雯為「文界哪吒」。其散文作品〈芝麻開門〉與〈垂釣睡眠〉收錄於高中國文課本,另有散文收小入國中、國小課本,為「課本作家」。

  我們原先一直約不到鍾教授,她卸任系主任職務一年,在中壢住了二十一年的社區週遭大都更,正在搬家,這學期也剛好休假。好不容易最後連絡上了,約在11月30日於元智大學中文系五館六樓5613室她的研究室見面。

  元智大學,英文稱Yuan Ze University,簡稱YZU,私立大學,前身為1989年創立的元智工學院,於1997年升格大學。創辦人為遠東集團創辦人徐有庠先生,現任董事長為遠東企業董事長徐旭東先生。我們是第一次造訪,一進校門就被校園建築及高大校樹給吸引,還有好多現代感的雕塑景觀藝術,顯現不俗。我們直奔後端的第五館,清水建築工法興建,元智每一棟建築都是出自大師的手筆,五館圖書資訊大樓由知名建築大師姚仁喜設計,他的大哥姚仁祿是我大同初中同班同學,姚家三兄弟一門三傑,成就非凡,姚仁祿、姚仁喜及姚仁恭,分別是台灣室內設計、建築設計與燈光設計領域的佼佼者。元智五館曾獲「1998建築師雜誌獎」、「1999第一屆遠東傑出建築設計獎」傑出獎,是元智校園的知名景點,常有偶像劇、廣告、歌曲MV在此取景。元智在台灣的大學中排名第10,名列私校第二,1998年設中國語文學系,鍾怡雯教授就是元智創系元老。元智大學於201310月獲得行政院第14屆「國家品質獎」機關團體最高殊榮,為國內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獲得國家最高品質榮譽的教育機構設置「元智大學桂冠文學家獎」,以表彰華人世界重量級文學家對近代文學教育卓越的貢獻及影響。走在優雅的校園中,看著來來往往的學子,缺乏了當下學生的浮誇,散發著難得的氣質。

  五樓中文系,鍾怡雯教授54歲,卻看起來年輕、美麗、身材好、能幹,深受學生歡迎,在鍾怡雯的佈置下,充滿了設計文藝海報、文化走廊及一路都能看出中文系的氣息。很低調,沒有資料電子檔給我們參考,連照片都很少拍,夫妻更沒生活照給我們,我們就現場採訪讓她口述一番,最後她送我們兩本著作,回家研讀補充。 

  鍾怡雯,1969213日生,馬來西亞霹靂州金寶縣出生(首府怡保市大家就熟悉了),曾祖父由廣東梅縣客家人移民來馬來西亞,金寶(馬來語:Kampar),位於馬來西亞北部霹靂州的城鎮,霹靂州(馬來文:Negeri Perak,舊稱吡叻州)是馬來西亞十三個州之一,位於州的東南部,面積920平方公里,坐落於近打河流域,此區擁有豐富的錫礦。金寶開埠於1887年,是一個錫礦業小城。華裔人口多於馬來人,其中客家人最多。 

  馬來西亞金寶縣萬嶺新村,對外只有一條黃泥道路,而且有老虎出沒的山邑,曾祖父移民來從事錫業,1942-5年左右日本侵占馬來西亞時,鍾怡雯還沒出生,小時聽祖母說,日本人殺害不少人,很慘又殘忍,跟二戰時大陸很多日本人一樣殘酷,連婦人、小孩都被剖腹,家裡兩位叔公被殺。很多作家被害,只有口述歷史留下一些痕跡,歷史文件幾乎沒有記載,也很多華人向大陸爭取武器抵抗日本人,後來演變成馬來西亞1969排華,她剛出生在私立醫院,華人不敢在公立醫院生產,祖父採錫礦,家境清寒,祖母小孩多,42歲就眼瞎了。父母學歷都低且窮,生了6女,鍾怡雯是老大,最後母親生1弟弟才結束,父親為獨子,祖父要孫子,看親友的反應就知道了,以前老式社會,生女沒地位,非賭到生男孩,其實馬來人很喜歡女兒,能陪父母的歡心。 

 父親29歲離開怡保家鄉,起先住在荒涼孤島Pasir Kokok(字面的意思是海龜灣),一個沒有醫生藥房的島,只有曬鹹魚及蒼蠅的地方,一年後父親工作的炸石廠倒閉,全家再搬至南部居鑾Pamol Oil Palm Plantation,馬來西亞第三大油棕園,面積有半個台北市大,煉油廠就在園內,24小時不停地冒黑煙,空氣中瀰漫著那股苦酸焦澀味,她聞著那炙烤味十幾年長大。居鑾(馬來語:Kluang)是馬來西亞柔佛州中部的一個市鎮,也是居鑾縣縣府,在馬來語的原意是蝙蝠(keluang),也被稱為「蝙蝠城」。今日的居鑾,是個商業繁盛的市鎮,全國20%的棕油廠集中於此,馬來西亞是世界第二大棕櫚油生產國,僅次於印尼。棕櫚油除了用於食品烹飪以外,也可用於生產生物柴油。周圍還有大片菠蘿田和橡膠園,有機械與汽車修理裝配廠,橡膠和木材加工廠,磚瓦、紡織廠及工藝製作等。 

  父親轉工作後,鍾怡雯讀大象村華文小學一直到畢業,功課很好,鍾家五姊妹在同一小學,小妹還沒上學,每個年級都有鍾怡X,全校人人知道鍾家姊妹。她住棕櫚園,幾都是馬來人,所以馬來語講得非常溜。中學念華文學校,繁體、簡體字都會。得自祖母真傳,有潔癖,長相個性也像,動植物都會養,唯有不愛喝咖啡;父親卻一日沒酒、沒咖啡不行。從小聰明好學,聽一些台灣流行歌曲,除了紅樓夢,幾乎熟讀過所有經典中國古典名著,並讀金庸武俠小說、三毛作品。從小就要幫父親約一星期寫一封信給祖父母,父親要求嚴格,信不能塗改,馬來西亞華人不僅普遍都能掌握中文,文科學生對於中國歷史與文化的認識,甚至超越台灣學生。高二時曾與父親鬧翻,負氣離家,在學校附近租屋半年,因為受不了家的管束,受不了囚禁在油棕園有窒息感,很任性有些叛逆。我們小學唱的:「門前一條小河…後面有山坡…」,其實套上她家前有椰子,後有香蕉,沒有小河,卻有水牛洗澡的小池子,山坡不在後面,而是油棕葉層層疊疊的把她家困住,這也囚禁了她的青春。蕉風椰雨時,沒心情浪漫,只顧搶著收回曝曬的衣服及白鞋;難得吃完整的菜色,什麼都吃香蕉,母親作炸香蕉茶點、香蕉片零嘴、香蕉薄餅當主食、香蕉葉作客家菜包,以致後來看到香蕉就怕。 

  上小學單程約要40分鐘,走崎嶇山路及爬幾個坡,晨間多霧,一路上常蛇鼠到處爬,且蟒蛇居多,有次還發現蟒蛇就在女生廁所旁,這個夢靨一直困擾著她。蛇肉是她吃過最多的山珍肉味,偶而鄰居昌叔分給她們家大蜥蜴、果子狸、鱉、山豬、松鼠等野味,讓她有著強健的身體,以致到台灣都還是洗冷水澡。小妹小她十歲,小弟小12歲,常要代母職餵他們吃飯,對他們小時長相習性記憶特別清楚,後來讀到劉半農的「一個小農家的暮」,非常喜歡,那詩般的乾淨和安靜,令她回味無窮。現在也偶偶飛到倫敦,小妹在那生活,小弟在家鄉從商,姊妹都有成就,唯有離開才能真正看清楚,關於自身、家人在生命中的位置。

  左上是幼時與祖母合影,右上是住過的油棕園,左下是小時住過的金寶萬嶺新村老宅,右下攝於法國亞維農(Avignon),鍾教授喜歡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是繼桃園、吉隆坡之外最熟悉的機場,也曾在十年間每週六來回台北中壢學法文。 

  祖父及父親對叛逆的大女兒無奈,她嚮往油棕園以外的世界,高中畢業是全校高中第一名畢業,全馬文商組第八名,一心想離家到國外升學,幸運的是父親中了彩票5000元,給了她三分之二,留下父女溫情的一面。原想到英國念書,所有都通過了,家人都反對,因家裡沒錢,最後來台念師大,師大免費還有公費補助,但沒想到要當老師,因成績好,不用念僑校,直接上師大,當時對台灣一點不瞭解,家裡只母親小妹知道來台,父親被祖父罵。會馬來語、國語、廣東話、客家話、閩南話、印尼語、印度語、英語、法語,也聽得懂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語,真是不可多得的語文天賦,在馬來西亞讀中文及古文,程度比台灣還深還好,對目前台灣中文教學欲言又止,很不以為然。 

  鍾怡雯教授言談中,很有自信、有正義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所碩士班、博士班畢業。於學生時代即嶄露頭角,多次獲得各類文學獎,畢業後曾任《國文天地》雜誌主編。目前她仍是馬來西亞籍,但持永久居留權。離家半輩子,在台灣歲月比馬來西亞還長約一倍時間,回馬來西亞老家,進門還操客家話大聲喊:「我轉回來了」,有時在台上演講,會剎那的失神,有時發現有些東西不不覺流失了,離開僑居地家鄉的感想,就像有時想到過年時,母親煮著客家燒肉、白斬雞、蘑菇雞湯、豬肉吊片丸、大白菜、排骨肉,吃剩下的年菜再丟到大鍋,加辣椒乾和芥菜,全家其樂融融。 

  現在父親退休了,又搬回北部有小桂林稱的怡保,她曾經生活十幾年的老家記憶沒有了,回馬來西亞探親,對家人說回去,而不是回家,總有些許失落。在家鄉,母親不要她嫁馬來人,主因是華人文化的精髓和指標是吃豬肉,馬來人幾都是回教徒,吃豬肉,而最後她在台灣,認識讀台大中文系的陳大為,華人而且同為馬來怡保人,1994年結婚,陳大為一表人才,現任教台北大學中文系,彼此相愛互相扶持,沉默寡言,未生小孩,兩人幾乎沒有合照像,很少照片,各有所好,先生喜作詩,為詩人。在鍾教授辦公室進門門板背後,終於見到一張在新加坡夫妻演講的劇照,郎才女貌,還是各單獨照。

  中壢院子種了20年的吉野櫻,與愛貓小傢伙合照

   鍾怡雯教授兼有文學創作及文學評論,其作品融合感性與理性,散文題材部分取自日常生活,風格獨特真誠如同其人,時有獨創觀點和超現實的意境,能從平常事物之中抒發獨特的體會。曾獲得聯合報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新加坡金獅獎、梁實秋文學獎、中國文藝獎章,成就驚人。

  著作繁多:三民書局《河宴》、九歌出版社《垂釣睡眠》、《聽說》、《飄浮書房》、《陽光如此明媚》、陳義芝編選《鍾怡雯精選集》、《麻雀樹》、聯合文學《我和我豢養的宇宙》、《野半島》。

  另有論述編輯:文史哲出版社《莫言小說:歷史的重構》、萬卷樓《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象:1949-1999》、《馬華文學史與浪漫傳統》、《經典的誤讀與定位:華文文學專題研究》、聯合文學《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詮釋與批評》、《內斂的抒情:華文文學論評》、聯經出版《雄辯風景:當代散文論Ⅰ》、《后土繪測:當代散文論Ⅱ》、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傳記編輯:遠流出版社與陳大為合著《靈鷲山外山:心道法師傳2013》。圖文書編輯:麥田出版《枕在你肚腹的時光》、《路燈老了》。

  譯作編輯:格林文化大衛盧卡斯《我相信我能飛》The Lying Carpet

  這樣博學多才,語言充沛,經驗多多的人,鍾怡雯教授還有一年即將任滿教25年,是要退休嗎?她應該還有未來的計畫,祝她一切順利。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