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頂山---標高659m,小百岳編號76。位於屏東瑪家鄉,為東港溪與其支流牛角灣溪的分水嶺,亦為當地原住民魯凱與排灣族的聖山。屬北大武支稜的尾稜,又稱"小聖山";因山型似一頂斗笠而得名。假日常有上班族到此踏青健身,又名"公教山",為屏東地區最熱門的登山路線之一,登山口有四,大多以佳義國小後方的第二登山口登臨造訪者居多......。
2014.06.27
昨天錯估殘念鳴海山後,整個鬥志大打折扣,原本計畫在茂林住下,再戰尾寮山,一想到鳴海沒登臨,還是要再來一次,到時再訪尾寮不遲,當下決定更改計劃,來個輕鬆的渡假行程,車轉往三地門,在水門的民宿住下,一夜悠閒...。
清晨起床,簡單梳洗,照例到便利商店買咖啡當早餐後,順"涼山瀑布"的185縣道指標前進,過瑪家遊客中心後續行至33k佳義國小,過國小後,左後大轉順溪溝路行至啞叔停車場停車,時間雖早,卻已有幾部車輛停放,山上也已有卡拉OK的歌聲,看來比路ㄟ早出的民眾不少,下車整裝。
0703啟程出發(錶測高度110m)。出停車場過橋後取右柏油路緩上。國小牆壁有著原住民圖騰的裝飾,這是台灣山地村集特有的風情,對於由都市造訪的路ㄟ而言,有著另一種清新的感受。
0707行車終點登山口(H135m)。過橋轉為水泥路緩上,路徑寬廣易行,不久轉為寬大泥土路,仍舊易行緩坡,在這非假日裡,還是有不少山友造訪,可見這座郊山在屏東地區有一應的知名度。
0722叉路(H225m)。兩條路都能登頂,資料記載,右下經過卡拉OK休息站,左上是陡上坡,取左上,取階梯陡坡行。
0730叉路(H285m)。右邊是剛才叉路的會合點,取左行,又是無盡的階梯陡坡,只好放慢腳步。
隨著高度的上升,偶透的展望,可欣賞高屏地區的田野風光。
0741捷徑叉路(H360m)。取左捷徑上,不久接回正常山徑,續行。
0744過休息亭(H380m),有山友在此休息聊天,路ㄟ無意叨擾,取道緩坡前進,過私人果園。
0751叉路(H420m)。無指標,直行是另一登山口上來的會合路,取左上。時緩時陡的林間小徑,林中無風,頗悶熱,走來感覺不輕鬆。
0757林間平台(H460m)。林相風光在此分野,漂亮舒服的相思樹林,透著微微清風,走來安逸快活。
0801路徑轉為陡上。前段走的太舒服,忽然的陡上,竟讓路ㄟ來不及調整呼吸,走的有點上氣不接下氣,還好林相不差,放慢步履重新來過。
0805展望休息平台(H515m)。有山友在此休息,讓人開闊的展望,也吸引著路ㄟ駐足賞景片刻後續行。
0810最後展望平台(H530m),和下面的休息平台一樣,有著平坦寬大的休息空間,也有絕佳的展望,無疑是登頂前、後最佳的休息點,路ㄟ無意停留,取左山徑續行,上最後陡坡。
0825登頂笠頂山(H660m,記:659m)。大水塔前,林中基點無展望。比起上來時的休息平台,這個基點空間感覺弱了很多,拍完基點照,小休片刻,揹上來的水與動糧,不是帶好玩的,走的那麼辛苦,總要消耗一些,才不會白揹這一趟。
0845啟程下山。順原路下。這座山一路上來叉路頗多,卻似乎條條小徑通山頂,路ㄟ一時興起,改走正途下山。
0905回最後休息平台,再賞景一下下後續行。
0925捷徑後休息亭(H365m),取右行。一路不再抄"捷徑",取正途前進。
0936"可以居"休閒餐飲(H275m)。有不少山友在此泡茶聊天,也有人引吭高歌,現場熱鬧非凡,續行。
0945過木橋後接回上來時的第一個叉路。
0956回橋頭登山口。路邊停的汽機車已明顯變多,接回柏油路後,輕快下行。
1000回抵停車場。卸下裝備,脫下鞋子,秒殺一瓶行動水,好好的休息一下後開車離開。
1028車回抵瑪家遊客中心旁的涼山遊憩區。樹蔭下的停車位早被停滿,只好隨便找空位停車。一雙涼鞋,一頂遮陽帽,兩手空空,下車悠遊。寬廣、幽靜的遊憩區,看起來沒有什麼造訪遊客,走在路上,是一種寧靜的感覺(以下不做高程記錄)。
1040抵第一層瀑布區涼亭。多年前路ㄟ曾來過一次,這趟重遊感覺有重新整理過,寬大的空間,有遊客在休息,路ㄟ無意打擾。
第一層瀑布下,有戲水民眾,站在瀑布邊暑氣全消,優美的瀑型沒多大改變,這裡也是最容易抵達玩瀑的地方。
1043回到涼亭邊,取右橡膠胎步道上行。從這裡開始,其實已算是健行登山小徑,卻是造訪這裡的朋友最喜歡的路徑,因為,秘境就在路的盡頭......。
1046登上廢棄流籠頭(看起來又像是廢吊橋柱),路徑轉為平緩小徑,一路慢行,倒也自在,空氣中夾著一絲水氣,走來竟是一陣清涼,毫無暑意。
1055過第二層瀑布叉路。往下看第二層瀑下方,有一大群人戲水,已佔滿空間,決定不下去湊熱鬧,取徑前進。
1100路的盡頭。一渠翠綠水潭,有魚兒悠遊,山間翠谷,透著不一樣的風光。
涉溪過到對岸,取溪邊確保繩索,拉繩半溯溪,翻越巨大溪石,有著幾分快感,刺激卻安全。
1108抵達第三層瀑布。涼山瀑布共有五層,在開放的三層中,這個瀑布最大也最美,訪客特別喜歡到此賞景,兩層式的瀑布,由高處宣洩而下,翠綠、涼沁又安全的水潭,吸引部份訪客戲水玩樂,更多的遊客卻是與路ㄟ一樣,坐在巨石上,靜靜欣賞著美麗的瀑布流水,聆聽水與石頭拍擊的天然樂章,此刻是一種滿足,也有一種暢快。
1123取原路回步道,路程中仍有不少遊客上來,或帶炊煮工具,或帶戲水裝備,看的出來準備要在這裡痛快偷閒,或不定哪一天,路ㄟ也會邀幾個好友,把裝備揹上來痛快的玩一天吧!
1158回抵第一層瀑布涼亭,順路下行,離開柏油路,取右轉入瑪家遊客中心園區,寬大的青翠草原,幽靜的步道,是舉辦大型活動的好地方,也是輕鬆漫步的優良場所。中心外牆有著原民圖騰,顯得有特色,只是裝飾的LED告示燈,雖然先進,卻感覺有些不搭調,路行者不禁莞爾。
1214走回停車場,驅車離開,進入水門,簡單用過午餐後,取道過三地門往霧台前進,在德文檢查哨辦好入山證,開車進入霧台。
1316"八八風災紀念碑",莫拉克之後,受災頗嚴重的霧台,經過幾年的重建,已逐漸回復生機。紀念碑瞭望台前欣賞災後的溪谷風光與全台灣最高的跨溪大橋--"谷川大橋",但願這做高跨大橋能許霧台住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不再逢災必斷,也願天佑台灣偏遠鄉民,都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車續行。
過霧台後,路ㄟ才想起早期曾到過的阿禮部落,那裡是小鬼湖的入口,也是屏東賞櫻的祕境,決定驅車一探,沒想到路過一半,柏油馬路便崎嶇山路,路口有警告牌,建議小車勿入,開了一段後,發現前方路況更差,路ㄟ不敢再深入,只好折返。
1408回抵路邊小瀑。不起眼卻美麗。有遊客戲水。也有瀑布邊促膝聊天,偏遠的山區,在這山谷裡,有景如此,若能善加利用,想必會為地方帶來些許觀光財吧!
1428回到霧台石板藝術巷前停車。信步走入充滿原民風味的小巷道,這裡算是霧台民宿的精華區,標準的石板堆砌,原民特有的圖騰裝飾,在這非假日裡,沒有遊客到訪,路ㄟ走的悠然,中途民宿小吃,點了小米粽與愛玉冰,邊品原民風位餐點,邊與主人閒聊,阿禮部落早期密集優美的櫻花林在莫拉克後已摧毀大半,勝景已大不如前了,聽的路ㄟ有些惋惜。
順巷道前進,過教會,又是一個美麗的結構。天使與頭目並列在屋岩,下方階梯有勇士奮力合作的景象,石砌建築,有著另一種美。欣賞完霧台風光後,取道下山,目標....美濃!
後記:1.笠頂山由孝義國小登山口啟登,全程約5.2KM,上升高度約500M,大抵2.5~4hr(含休)能完登全程。沿途路徑清楚,無迷路之虞。
2.涼山瀑布步道易行,路寬不大,遊客頗眾,會路時建議小心讓行;第三層瀑布須涉水前進,建議小心行走為宜。
3.瀑布深潭為玩水熱門去處,唯,雖安全仍屬野溪,有隱含危機,建議戲水朋友注意安全,親子同樂時,建議家長或熟諳水性朋友在旁戒護為佳。
4.附上笠頂山航跡、高程圖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