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緬甸佛塔巡禮與迷思
2011/09/19 14:11
瀏覽4,735
迴響15
推薦169
引用0

緬甸佛塔巡禮與迷思

蒲甘城外裊烏市場附近貨車載客情形。

蒲甘一部老巴士,不但要載客還得載貨,滿載貨物的巴士讓人看了膽顫心驚。

破舊的小貨卡,人就掛著站著,蒲甘城外裊烏市場街景。

裊烏市場工人忙著運貨,陽光普照蒲甘忙碌的一天開始了。

靠人力的雙輪車,滿載沉重物品,在蒲甘是滿街跑。

 

原始的人工板車,在緬甸隨處可見,遊客的大家見了稀奇又怪異。

街上跑的馬車就像計程車,等在路邊找客人,在坎坷的泥地上,搭馬車也是一件辛苦的事,不相信的話,請到蒲甘試一試。

蒲甘城外的這一座裊烏市場,早上熱鬧滾滾,要什麼有什麼。

裊烏傳統市場不但賣各種蔬果,還有賣各種陶甕商家讓居民挑選。

裊烏市場簡單的棚架下,就是各種陶甕的商家。

蒲甘裊烏市場,塗了一臉黃香練粉的賣蔬菜小販,正努力推銷蔬果。

蒲甘傳統市場中賣的這些枝幹,就是磨成黃香楝粉的原料。

市場中三名身穿袈裟,手持黑缽的小沙彌,是一臉天真笑容。

木盒斗量賣米,多麼傳統古老的市場風光

天秤吊秤秤魚的遠古賣魚小販,架上賣的又不知道是什麼魚。

裊烏傳統市場還是以古老的打油方法做生意。

金碧輝煌的瑞西貢佛塔,是蒲甘最靈驗的佛塔。年代已久,還是金光閃閃的耀人。

興建於10841130年的瑞西貢佛塔,匿身在一條巷弄間。這兒的黃香楝粉,也跟瑞西貢佛塔一樣有名氣。

璀璨的陽光灑洩在座座尖塔,如林的金頂直指天際,壯麗耀眼極了。

高齡900多歲的瑞西貢佛塔,打扮得鮮活亮麗,像個充滿活力的青年。

阿南達佛塔是浦甘早期寺廟建築的代表,東、南、西、北對稱的佛殿,各有一尊高9.5公尺佛祖立佛。

立佛像會依站立遠近呈現不同的表情,『近看佛容嚴肅,遠看面帶微笑。』

建於1084年,蒲甘最精美的阿南達佛塔。

阿南達佛塔有著濃厚歐洲建築風格。

阿南達佛塔東西南北,有四個一模一樣的出入口。

如果不細心觀察,完全分辨不出四個一模一樣的出入口。

阿南達佛塔雖然精緻華美,但最讓我念念不忘是這名帶我走出迷宮的女孩。

1114年完成,有『神廟』美譽蒲甘最高的佛塔大比紐佛塔。

蒲甘最高的大比紐佛塔,『大比紐』是佛陀無所不知,學問精深之意。

 

古彪基意為『偉大彩畫的寺廟』。佛塔內以手電筒照明,在昏暗燈光下550幅色彩鮮豔的壁畫依然是栩栩如生。

古彪基佛塔外賣沙畫的小販,畫攤在翠綠草木襯托中更是出色。

古彪基佛塔以擁有12世紀,550幅自佛祖誕生到成佛與輪迴故事壁畫而聞名。

古彪基佛塔內的壁畫是殘缺不全,據說1899年被外國人一塊塊鋸割帶走。

蒲甘體積最大城牆最厚的達瑪楊基佛塔。為了掌控民心下令以最快速度嚴厲執行建造。

達瑪楊基佛塔建築之精密,在磚與磚鑲嵌間容不下一根髮絲。

佛塔損毀修復後失去舊貌變成了新樣,違背了世界文化遺產『修舊如舊』原則,是蒲甘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未能獲得通過主要原因。

午餐在伊洛瓦底江畔的Sunset餐廳,包困餐廳的圍牆,劃分了牆裡與牆外。

布置得詩情畫意,伊洛瓦底江畔的Sunset餐廳。

午餐在古色古香,伊洛瓦底江畔的Sunset餐廳。江邊餐廳傲岸貴氣、庭院繁花鬪艷草木扶疏、塔寺遺跡打理整潔有序

緬甸風味餐的13碟菜餚佔據了餐桌。看起來乾淨,但是,油膩偏辣。

雪達根大金塔像一口扣在地面的大鐘,矗立在仰光市的聖山上。

 

在緬甸,寺廟不但是拜佛讓心靈放鬆的地方,更是親朋好友聚會休閒的好處所。

68座型態各異,尖檐高聳的塔寺,環立簇擁著雪達根大金塔就讓人瞠目結舌。

瑞光大金塔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遺物及釋迦牟尼佛的八根頭髮

 

雪達根大金塔周圍,68座型態各異的塔寺簇擁著。

大金塔的華麗雍容讓人忘情,也隨著融入神的世界中。

緬甸的宗教文明與輝煌,要列名世界文化遺產應該是當之無愧,但並非如此。

緬甸早在1994年就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不是申報不力,而是修建出問題。

緬甸人的精神寄託在佛塔,以修建佛塔當積德,讓佛塔不斷的更新使得古文物失去從前遺留,充斥現代雕琢痕跡。

7噸金箔塗抹成的黃燦燦大金塔,很難讓人想像7噸黃金打造的外表內是磚塊修砌。

雪達根大金塔廣場上,大批信徒虔敬膜拜大金塔內那尊玉雕巨佛。

佇立於珠光寶氣大金塔前,伸長脖子仰望,就是看不見那顆稀世的大鑽石。

緬甸人稱『瑞光大金塔』,『瑞』緬語『金』,而『大光』是仰光古時候的稱呼。

晚上燈光下的雪達根大金塔更是燦爛耀眼。

大金塔已經有2500年歷史了,是緬甸人精神與心靈的寄託。

仰光的巧塔吉臥佛是緬甸最大的臥佛。

巧塔吉臥佛最突出是在巨型腳底刻繪的108個格子與圖騰,意為:59格人的世界、21格動物的世界、28格神的世界,也表示佛陀超脫了這些層次,不在這三界輪迴中的崇高,也象徵宇宙萬物盡在佛陀腳下。

蒲甘佛塔巡禮與迷思

  飛抵蒲甘登上巴士還不到 9 點,車子先往浦甘城外的裊烏市場 (Nyaung U Market) 前進。一路雖然舖了柏油,還是千瘡百孔顛顛簸簸,別在意,就當它是緬甸的一大特色吧!也許為了化緣的出家人,緬甸人起得格外早。這座傳統市場是當地居民購買蔬果魚肉和日用品的地方。不過近年觀光客盛行逛傳統市場,這座裊烏市場也順應現實,開始有了漆器、籐編、雕刻、木偶、………,緬甸傳統手工藝品應付外來的觀光遊客。

時光錯亂的傳統市場

  此時,正是早市最熱鬧的時候,拖著板車的工人忙著送貨卸貨、頭頂各式蔬果的婦女沿途穿梭叫賣、堆得高不可攀的年邁卡車賣力咆哮、色彩繽紛的馬車在路旁等待載客、滿街破舊摩托車腳踏車亂跑、………熱鬧喧騰,揭開了蒲甘市場忙碌的一天。粗心的我未將機上餐點取下,用心的同伴將攜下的餐盒,沿途分贈孩童,當看見孩童接過餐盒那驚喜模樣讓我懊惱極了。市場裡雖然沒有什麼稀品貴物,不過繞來彎去的市場大得讓人驚訝。偌大的市場裡柴、米、油、鹽、醬、醋、茶;鍋、碗、瓢、盆、蔬果、魚肉;百貨、服飾、藥品、雜貨、………是應有盡有。市場上粗糙的商品沒有什麼吸引力,倒是店家那古老的打油方法,木盒斗量賣米的方式,天平吊秤秤魚肉的遠古工具,讓人有時光逆轉,置身何處,今夕是何夕的錯亂。

  走著走著,深幽市場小弄突然冒出三名身穿袈裟手持黑缽的小沙彌,是一臉天真笑容。不識愁滋味的男童,看得我喜憂參半,喜他們留在寺廟不會三餐不繼,憂他們未來全寄託在無形的佛身上。依然有等級之分的緬甸,軍人和尚擺第一,男人次之,女人、尼姑跟人妖放在一起是殿後。步出市場,半醒狀態的大地甦醒了,街道熙熙攘攘熱鬧了。破敗坑洞的柏油路比沒鋪還難行,走一小段路雙鞋已被泥土染黃變了色。蒲甘是緬甸小乘佛教主要傳播地。強盛富裕於 11 至 13 世紀,當時各王朝以興建佛塔博取民心,造就了如今蒲甘平原如林佛塔的盛況。蒲甘平原上 2 千多座佛塔,每座都有自己獨特之美,來去匆匆的遊客無法全覽,不過最具代表的 5 座佛塔肯定不會被遺漏。一是最靈驗的『瑞西貢佛塔』( Shwe ZiGon )、再是最美麗的『阿南達佛塔』( Ananda )、三是最高的『大比紐佛塔』( Thatbyinnyu Temple ),四是古彪基佛塔( GuByauGYiTemple ),五則是體積最大城牆最厚的『達瑪楊基佛塔』( Dhammayan Gyi )。

瑞西貢佛塔與阿南達佛塔

  興建於 1084 至 1130 年的瑞西貢佛塔,匿身在一條巷弄間。脫掉鞋襪自廊道穿出,璀璨的陽光灑洩在座座尖塔,如林的金頂直指天際,壯麗耀眼極了。陽光下的塔殿輝煌得讓人驚嘆。蒲甘最早修建已經高齡 900 多歲的瑞西貢佛塔,被打扮得鮮活亮麗,看不出它的老態龍鍾,倒像充滿活力的青年。因為供奉釋迦牟尼的佛骨和地基下埋藏佛祖 2 根聖髮,被緬甸信徒視為最靈驗的佛塔,肅穆的佛塔裡,總是少不了善男信女靜坐膜拜。除了瑞西貢佛塔聞名外,這裡商家賣的『黃香楝粉』,是全緬甸品質最佳。黃香楝粉又稱『特納卡』 (Thanakha) 是緬甸人防曬、嫩膚的美容聖品,走在緬甸任何地方,都能看見抹著一臉黃香楝粉的大人或小孩。有意購買的遊人,千萬別錯過瑞西貢佛塔最好的黃香楝粉。

  號稱蒲甘最精美的阿南達佛塔,建於 1084 年,是浦甘早期寺廟建築的代表。東、南、西、北對稱的佛殿,各有一尊高 9.5 公尺佛祖立佛。而以南、北兩尊與佛寺同期完成的柚木雕刻佛像最為著名,這兩尊佛像會依遊客站立遠近呈現不同的表情,『近看佛容嚴肅,遠看面帶微笑。』十分神奇有趣。阿南達佛塔有著濃厚歐洲建築風格。在兩尊佛像前一次又一次觀察細看,又在佛寺內繞來繞去,幾圈後我迷糊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脫鞋出入口老在在同一地方打轉。大概經常有遊客在一模一樣的四個出入口迷路,所以當我轉不出驚慌之際,一名攤販女孩示意要帶我出去,當時我懷疑她的動機,再再拒絕提防著,她看我一趟又一趟繞不出去,還是有耐心一次次示意幫助我。預定的時間到了,逞強懷疑的我沒有選擇餘地,不得不小心翼翼跟著她走。原來是我多疑,以小人之心誤解了女孩的善意。阿南達佛塔雖然精緻華美,但是,最讓我念念不忘是那名單純善良的女孩。

大比紐佛塔與古彪基佛塔

  很快地巴士到達 1114 年完成,有『神廟』美譽蒲甘最高的佛塔大比紐佛塔。大比紐佛塔是蒲甘中期佛塔建築代表,也是蒲甘的第二大塔和地標。『大比紐』意為『無所不知』即是 全知的 佛陀。高 61 公尺的大比紐佛塔,高高挺立在矮矮的草叢中更凸顯它的高聳。從前遊人可登上塔頂鳥瞰,如今嚴格禁止。不過從塔內展示的相片可以得知,那一覽無遺佛塔的壯觀,難怪大比紐佛塔又有『望塔』美稱。被拒絕登頂雖然有些遺憾,不過為了維護古蹟是應該給緬甸政府掌聲啦!另一座體積最大城牆最厚的『達瑪楊基佛塔』,是蒲甘第四代皇帝為了要掌控民心而修建,更下令以最快速度嚴厲執行建造,佛塔建築之精密,在磚與磚鑲嵌間容不下一根髮絲。諷刺的是,這位費盡心思修建佛塔的皇帝,不但沒有因此得到民心,反而成了最讓百姓厭惡的帝皇。蒲甘平原上的佛塔是相鄰相近,瞬間巴士已到了古彪基佛塔。古彪基意為『偉大彩畫的寺廟』,以擁有 12 世紀, 550 幅自佛祖誕生到成佛與輪迴故事壁畫而聞名。不過塔內的壁畫是殘缺不全,據說 1899 年被外國人一塊塊鋸割帶走。沒有電源的佛塔內,只能以手電筒照明,在昏暗燈光下那 550 幅色彩鮮豔的壁畫是栩栩如生。古彪基佛塔內,一樣禁止拍攝錄影。

  已經正午時間,赤焰焰的太陽熱得人難受,匆匆一掠就上車趕往餐廳。午餐在伊洛瓦底江畔的 Sunset 餐廳,走進圍牆才發現那堵包困餐廳的圍牆,劃分了牆裡與牆外,分別了富足與窮困。牆外的座座尖塔努力掙脫草叢、張牙舞爪老樹奮展枝枒、盤旋飛鷹上衝下俯、一地麻雀東跳西躍、………;牆內的江邊餐廳傲岸貴氣、庭院繁花鬪艷草木扶疏、塔寺遺跡打理整潔有序、………,近在咫尺,牆裡牆外有著天淵之別。望向牆外,草叢中揮趕牛隻瘦弱老人,一雙深陷大眼牢牢望向牆內,在他臉上我讀到了自卑與傾羨,眼前的景象讓人焦躁與不安。什麼是貧富差距?!緬甸人清楚嗎?!還是她們寧願相信佛陀安排的宿命?!橫下心撇開眼,看看讓人愜意的餐廳。潔淨的桌面被 13 碟菜餚佔據了,冷盤的酸菜、豆腐、醃菜; 5 碟的主菜雞肉、牛肉、魚和蛋;還有湯、綠豆糊、生菜、白飯和切好的水果。看起來乾淨,但是,油膩偏辣。不知道是因為水土不服,還是之前餐食不潔,同伴輪著鬧肚子,滿滿一桌精緻的緬甸餐,用眼看的人多,動手吃的人少。

巧塔吉臥佛與雪達根大金塔

  仰光的巧塔吉臥佛 (Chaukhtatgyi Paya )是緬甸最大的臥佛,據說該臥佛最早置於室外是露天坐佛,因為風吹雨打面臨倒塌, 1907 年由信徒出資整修成半臥式,又於 1958 年,再將它改修成全臥的臥佛。長 20 公尺,高有 5.4 公尺,眉清目秀,豁達祥和的巧塔吉臥佛,最讓遊客好奇讚賞是那雙玻璃鑲成炯炯有神,注視前方的雙眼了。斜躺在珠光寶氣高高水泥台上的臥佛雖然華麗耀眼,但是,卻定居在沒有牆壁簡陋鋼架的鐵皮屋下,乍看讓人有格格不入的錯愕與失落。穿著一身金色袈裟的巧吉臥佛,露出白皙臉龐及雙臂,一手枕頭一手平置,雙腳則是一前一後。這尊臥佛最突出是巨大腳底刻繪的 108 個格子與圖騰,意為:『 59 格人的世界、 21 格動物的世界、 28 格神的世界,也表示佛陀超脫了這些層次,不在這三界輪迴中的崇高,也象徵宇宙萬物盡在佛陀腳下。』因為臥佛過於高大,觀看拍照不易,故於臥佛腳跟設了一座高台,方便遊客景仰或拍攝臥佛全貌。

  巍峨亮麗的雪達根大金塔( Shwedagon Pagoda )像一口扣在地面的大鐘,矗立在仰光市的聖山上。緬甸人稱它『瑞光大金塔』,『瑞』緬語『金』,而『大光』是仰光古時候的稱呼。趣聞軼事多的大金塔已經有 2500 年歷史了,瑞光大金塔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遺物及釋迦牟尼佛的八根頭髮,成了緬甸人精神與心靈的寄託。傍晚赤腳搭乘電梯登山上塔,望著 68 座型態各異,尖檐高聳的塔寺,環立簇擁著雪達根大金塔就讓人瞠目結舌。以 7 噸金箔塗抹成黃燦燦的大金塔,很難讓人想像 7 噸黃金打造的外表內是磚塊修砌。極目仰望,純金鑄造塔頂那金片正閃閃發光;寶傘檐口那 1000 多個金鈴和 400 多個銀鈴正隨風搖擺;寶傘下一顆直徑 27 公分 76 克拉鑽球鑲嵌著 7000 多顆歷代王朝貢獻的寶石和鑽石。好奇的我佇立於珠光寶氣大金塔前,伸長脖子用力地仰頭深望,就是看不見那顆稀世的大鑽石,大概 112 公尺金塔太高也距離我太遠了。天逐漸黑了,拉回視線,雪達根大金塔廣場上,大批信徒虔敬膜拜大金塔內那尊玉雕巨佛,裊裊香煙緩緩騰空,敬愛的佛陀!祢聽到緬甸信徒的心聲了嗎?!

  大金塔的華麗雍容讓人忘情,信徒的虔誠拜佛讓我忘了時間,也隨著沉浸在神的世界裡,跟在一旁凝視、沉思直到導遊找來,才驚覺誤了整車人的時間。緬甸的宗教文明與輝煌,要列名世界文化遺產是當之無愧。到底什麼原因讓擁有大量佛塔遺址的緬甸,迄今沒有任何古文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其實緬甸早在 1994 年就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不是申報不力,原因是緬甸人的精神寄託在佛塔,從古至今都以修建佛塔當積德,讓佛塔不斷的更新、貼金、擴大、………, 使得古文物 失去了從前的遺留, 充斥著現代雕琢的痕跡。 如此改頭換面的重修方式,一直被國際文物保護界詬病。譬如 1975 年蒲甘大地震, 80 %佛塔遭到不同程度的損毀,想不到修復後的佛塔失去舊貌變成了新樣,違背了世界文化遺產『修舊如舊』的原則,再則緬甸政府又建了一棟高 16 層現代化的觀光塔,破壞了蒲甘佛塔遺址整體的形象,更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滿,據說這就是蒲甘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未能獲得通過的主要原因。

  在緬甸,寺廟不但是拜佛讓心靈放鬆的地方,更是親朋好友聚會休閒的好處所。能不能獲得世界文化遺產殊榮,對緬甸人來說並不重要,她們仍舊依照自己的方式誇張築廟粉飾修塔過日子,因為唯有如此才是對佛陀最大的崇敬,也唯有如此緬甸人心靈才能獲得安寧與平靜。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緬甸佛國
上一則: 單腳操槳划船茵莎人
下一則: 遠離被憐憫的悲情
迴響(15) :
15樓. 路人
2013/07/02 10:40

緬甸的佛教不是小乘,小乘的意思是低級卑劣的交通工具,小乘這個名詞是後期某些佛教徒用來貶低攻擊佛教原始教法的錯誤用語,世界佛教會議已經禁用小乘這個名詞.緬甸人從來就不會稱呼自己信的佛教是小乘,他們稱呼自己的信仰是上座部佛教,南傳佛教或原始佛教.不要被某些自認為自己是大乘的人誤導,用錯誤的貶低語來形容別人的宗教信仰.

14樓. Jenny***
2011/11/18 16:09
金碧輝煌

PO文跟照片真吸引人.我也跟著伸長脖子看.看那顆稀世大鑽石......沒看到.

不過.可怖的是:會迷路耶! 哈哈....您也迷路了.謝謝可愛單純的女孩喔!.

抱歉!至今才回覆!停筆很長久很長一段日子。

謝謝你的留言,歡迎再次光臨指教。

cwc2011/11/18 16:24回覆
13樓. 一畝桑田
2011/10/21 17:20
好文

好文,

謝謝分享!


不是忙,真的,真的,很懶,很懶,連上網都懶,總覺得PO文好像在浪費時間興趣降到冰點。

謝謝你的留言,歡迎再次光臨指教。 cwc2011/11/18 16:25回覆
12樓. 韶關
2011/10/02 17:34
無相之相

窮盡畢生之力修佛塔,禮佛敬佛,堪不破佛陀的無相之相?

體悟不到佛陀的怨親平等?

女人與尼姑人妖同等級...尼姑不也是佛的敬奉傳道者?

這忒多的佛塔與佛像...進不到心上啊...

小乘佛教在於渡自己而非大眾,我覺得能渡好自己就已經夠偉大了。 cwc2011/10/10 14:41回覆
11樓. 文達
2011/09/29 11:31
莊重認真 的 攝影與記載
紀錄 如此詳細 照片 又都一一展現
前後 看了兩篇 就感覺 眼不暇及
舉凡 緬甸 高棉 泰北 寮國 甚至於
雲南 貴州 乃至於 越北 柬埔寨
好像 都屬於 同個系列與風格
因為 都沒有去過 所以是這樣的
感覺 如果不對 還請您多予指教
 
沒錯這幾個國家都蠻類似的,不同民族也多,所以有他們獨特的風格。 cwc2011/09/29 12:22回覆
10樓. 鼻塞國度
2011/09/27 10:57
謝謝分響

吃完油膩偏辣的cwc

在拍攝亂中有序 純樸無華的市集景象

感覺都是比較久的台灣意象

金碧輝煌的廟宇 真是緬甸建築的自豪呀


跟台灣早期十分相像的街道市集,一份思古之幽情悄然生起。

富裕的國家,奢華的佛塔,窮困的百姓緬甸浮影。 cwc2011/09/27 13:47回覆
9樓. 阿鍾哥
2011/09/23 11:16
緬甸

這個苦難的國度

希望在佛陀的照顧下

平安 茁壯


佛陀所追求只有靜定,與緬甸人現在過的日子頗為吻合,窮肉體而不苦心靈。 cwc2011/09/26 12:31回覆
8樓. 朱穎立(人類動物園....長頸村)
2011/09/21 11:01
蒲甘....萬塔之城

在所有相關蒲甘的網路文章

就屬你這篇寫得最好

像片最讚

謝謝,讓我行前先臥遊

真的嗎?!太感謝你囉!接連不斷大篇幅的文章,寫得我真的已經疲累了。 cwc2011/09/21 19:54回覆
7樓. 莫莉﹝忘川﹞
2011/09/20 22:45
佛塔大部分是古蹟?
金碧輝煌得佛塔,和街市小民的生活,形成很大的對比。而佛塔又是民眾的信仰寄託,也是密不可分的關係。迷路的佛塔群,還真壯觀。
驢車、馬車在大陸山區,也還是重要的運輸用具,當然運貨是比較大宗。
書寫四季風雲 輕夢掠過流浪的軌跡 相聚與別離都是恆長的定律

鎖國讓緬甸停滯不前,一個富裕又貧窮的國家。也因為封鎖遊人才有機會見的緬甸的原貌,再過一段日子緬甸也許會有改變。只有她們自己,誰也沒資格要他們保持原狀。

cwc2011/09/21 19:51回覆
6樓. 神奇Jack(吳哥采風)
2011/09/20 22:28
大金塔

大金塔可算是緬甸的地標和精神象徵,

尤其在夜色中,更顯金碧輝煌,我初見時也被震攝住了,

還有那間很多大甕的餐廳,我也曾在那兒用餐,

又被你勾起回憶了,看來,真得要付你些旅遊費了,哈~哈~!!

雪達根大金塔絕對是全緬甸最大的觀光賣點,它的俗又有力讓人一見難忘。

緬甸之行已接近尾聲,壓軸茵萊湖單腳操槳划舟水中人,水上奇特捕魚的茵莎人,就要和大家見面了,這一定也是你印象深刻的吧?!

寫到現在,真的有些彈性疲乏了! cwc2011/09/21 19:50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