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不一樣的路邊攤?(增圖)
2009/11/05 16:53
瀏覽4,371
迴響14
推薦75
引用0
請閉上您的眼,給自己三秒鐘的時間。
。
。
。
您這輩子出過國嗎?
嗯。。。有沒有都沒關係!
。
。
。
輕輕鬆鬆的想一下,您印象中台灣的路邊攤是什麼樣?
(方便極了是不是?想吃什麼街頭巷尾到處都有。。。)
。
。
。
歐洲照理說來是沒什路邊攤的,但總有例外的時候!
。
。
。
特殊的節慶?特殊的地點?尤其是人多又美好的地方,才容易見。。。
。
。
。
好奇嗎?想看看它會是什麼樣?
。
。
。
哇啦!
這是夏日瑞士的日內瓦湖畔,Montreaux的臨時路邊攤。乘著豔陽下的暑氣和人潮,賣起Movenpick冰其淋!
再瞧一眼,這另一面的小店。簡潔漂亮嗎?您會不會也想坐下來歇息?嘴裡含口清涼,享受一下黃昏的湖景?
瑞士洛桑Lausanne-Ouchy湖邊的“固定式”報攤(兼賣明信片’ 紀念品’ 零食。。之類)
這是2007年深秋在德國一個叫Lahr的小鎮拍得的。不銹鋼加玻璃就這樣架起一個立體小攤。在傳統的建築和街景下,B倒不覺得它唐突,反而有一種輕巧潔淨的新意。。。
捷克布拉格聖誕節前販賣藝品的臨時攤,這種木造的小房子拆卸容易,在瑞士某些節慶期間也很常見。
布拉格市中心人行道上水泥造固定的飲食攤,專賣飲料和香腸小吃。雖然造型可屬“古派”,但還算一目了然的乾淨。
每一個區域有不同的風土人情,您理想中的台灣路邊攤,該“長”什麼樣呢?



什麼是都市更新與營造?很值得大家深思?(特別是有心想有一番作為的政府施政官員
)

*只因為愛,所以對故鄉有更多的期待!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14) :
- 14樓. ono2009/11/13 10:45美美美
這個太漂亮了
想加入路邊攤工會的話
一定不會被批准
- 13樓. connie F2009/11/11 02:47這些路邊攤我都逛過,也都愛.
憑愛心說誠實話,雖然碰的滿頭包,但本性難移.滿頭包?在哪呢?台灣的路邊攤以B所見識過的,可算是最最豐富多元的。。。 B 於 2009/11/11 15:19回覆 - 12樓. JamieChao2009/11/10 19:06羞~
汗顏~
我印象中台灣的路邊攤,是地上丟著竹籤的慘狀咧~今天看到某高等人的一句名言:“讓台灣的歸於台灣,其它的野國蕃邦是無可比擬的.”就是有“心如死井偏又善辯能辯自以為是”的人,所以台灣才還存在著“地上丟著竹籤的慘狀”B 於 2009/11/11 18:15回覆可惜眀眀是學識豐富值得學習的人物,放矢之深心府之窄。。。真是何等的遺憾與悲哀?!
- 11樓. Wu Wei2009/11/09 07:31一"攤"知秋
完全反映不同的文化環境和價值觀念.從細處往往佷容易觀察民性和思維的差異。。。 B 於 2009/11/09 16:51回覆
- 10樓. 細草微風2009/11/09 02:05我愛路邊攤
路邊攤就是要有一種因陋就簡的草莽氣息才夠味!
呵呵。。很有獨特見解!簡又何妨?不亂不髒即佳。 B 於 2009/11/09 02:39回覆十幾年前B第一次踏上東歐的土地,望著布達佩斯破舊失修的建築,共產城市的貧窮一眼即知。。。但令B極為驚訝的是:家家戶戶卻乾淨有序,城市並不顯髒亂。是習性還是氣候?舊不是髒的代名詞,只要維護得當反而可彰顯古樸的風味。即使台灣城鄉的建築大體上跟日本的差異並不大,但遊走其間的感覺卻如人飲水。。。B 於 2009/11/10 19:48回覆 - 9樓. taiwanmickey2009/11/06 23:37不曉得
有沒有人會向他們索取保護清潔費清潔店家自己來,保護費?又不像義大利還有mafia跟警察鬥,怎麼會?台灣的小攤現在還得向黑道繳費嗎?B 於 2009/11/07 00:57回覆B小時候在高雄的六合夜市,倒親身見過小混混向商家勒索。
- 8樓. Rinka2009/11/06 22:15哈
我在蘇黎世也買過路邊攤喔!
- 7樓. 李四2009/11/06 17:33也算路邊攤
我這兒最常見的路邊攤就是中午午飯時間與傍晚時分出現的pizza小卡車。
還有另一種是每週一次的市集,也都是小箱型卡車型態聚集的,可以算是路邊攤吧?
對對。。瑞士的農夫市集也有卡車改裝的販賣攤,賣些cheese,肉啊,香腸什麼的。。。過了午後就收攤,街景回復原來的潔淨,完全看不出有過市集! B 於 2009/11/07 01:10回覆 - 6樓. The State I was in2009/11/06 13:24西雅圖地區
也有特產路邊攤,長的就好像台灣的檳榔攤,不過都是賣Espresso。
呵呵。。。來張影像介紹一下如何?讓大家也開開不同的眼界啊! B 於 2009/11/06 15:49回覆 - 5樓. 馬丁諾2009/11/06 12:21路邊攤
台灣源源不絕的生命力就來自於"不受既成規範束縛"的活力, 所以政府花錢蓋了菜市場, 卻沒有多少菜商肉商願意進駐, 大家寧可在菜市場外的馬路邊進行場外交易, 不用付進駐費不用繳稅.
路邊攤更是如此, 走走跑跑, 隨意流浪, 遇到適合的地點就常駐下來, 一樣不用付進駐費不用繳稅. 流動攤販多到抓不勝抓, 因為, 人人都需要吃口飯, 不是嗎? 市民們也喜歡這樣的情調, 只要大家都習慣了, 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您說的對極了:"不受既成規範束縛"的活力!B就特別激賞台灣“檳榔西施玻璃屋”的創意!是討生活的變通方法?是色情都可以?為什麼偏偏訂不出規章去管理?(荷蘭也有色情櫥窗啊?還大做觀光生意呢!)要警察時時去巡邏取惕色情,不是多了疲於奔命和製造油水(犯法和擾民)的機會?換句話老實說,台灣是世界上最自由也是最最“虛偽”的地方!台灣人的活力和創意無與倫比,可惜表面上總戴著光面堂皇的道理,衍生一堆不切實際的行為。(就像最近政府檔不住美國牛肉的進口,卻說人民可以抵制不吃-為何不先坦白的向大眾說清楚,商務談判的得失選擇?)攤販利用公共空間營生卻不繳稅,既妨礙動線的流通製造雜亂,對領薪階級也是最不公平的稅制失衡。憐憫“討口飯吃”的邏輯?政府無措人民也習以為常。。。倒讓B驚嘆,“強制騎機車戴安全帽”可以成功的規範!怪不怪?多少建立共識的溝通與決心而已,不是嗎?B 於 2009/11/06 15:4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