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看海,聽海
2018/08/05 00:12
瀏覽2,571
迴響2
推薦67
引用0
生活在台灣,對於海的感覺,熟悉而陌生。
熟悉的是有很多機會看到海,陌生的是儘管喜歡海,熱愛海;但對海未必有深刻的認識。
關於海,起初來自小學的音樂課唱的:白浪淘淘的印象,其次是夏天裡過海洋,胸懷中真歡暢的怡悅,到後來受到流行歌曲-「南海之晨」的藍天偎著海洋,海鷗吻著波浪,及民歌「外婆的澎湖灣」中歌詞的聯想,與青年時期讀徐志摩,泰戈爾的詩、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等;海幾乎與歌唱,與詩,與小說連結想像,成為我心中愛海的端的。
生平第一次見到大海,是小學時的一次遠足,從山崎(現為新豐)走到紅毛港,那時的海浪夾著沙灘的沙,看起來有些混濁,我用雙手舀了一口海水喝,其鹹無比,從此知曉海水不能當水喝。
隨著年歲閱歷的增長,海已逐漸涉入生命的記憶,感覺到海於個人而言,似乎有一些很不同的記憶。初中時舉家搬至新竹,在南寮海邊渡過不少的假日時光,對海風那鹹腥的氣味,漁港裡的船泊,我非討海為生的人,但對於海的一切,始終感到莫名的親切。
其實我出生在澎湖,生來是海的女兒,為什麼我愛大海?因為我愛海的深靜,愛海天一色的碧藍,愛海浪與礁石的衝擊,愛海鷗的飛翔,清曉待發的船帆....;當我旅行時,若與海相遇,便能隨著大海航行,回到起點,伴著大海翱翔,或多或少地帶著些流浪的心情。
我更愛聽海,正如詩人陳育虹的詩〈其實,海〉寫到:
(來了又去了 。 (去了又來了
近了又遠了 。 遠了又近了
明了又暗了 。 暗了又明了
聚了又散了啊)。 散了又聚了啊)
海,流動著各種深淺不同藍,流動著各個階段的時間,空間周而復始,從初生到老死。
海,彷若生命的一切....。
2018/8/5 映彤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