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開發臺灣利源的人力與將臺灣人民內地化並解決日本內地人口過剩的問題,移殖日本內地人是臺灣總督府的一貫政策。日治初期因殖民政府財政困難,寄望私人資本企業擔當移民事業,明治32年(1899)至大正元年(1912)間,有賀田組開發花蓮的吳全城、鯉魚尾和鳳林,三五公司在二林創設源城農場、旗山設立南隆農場,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在嘉義有臺灣工場。
因私營移民成效不佳,總督府擬定官營移民事業計畫,明治43年(1910)開始在花蓮港支廳施行官營移民事業,先後建立吉野村、豐田村、林田村三個移民村。
大正6年(1917)總督府結束花蓮港廳移民,移民事務轉移至地方單位,另外則獎勵私營移民,大正年間的私營移民以臺東製糖株式會社為主,即臺東廳私營移民時代,設置了鹿野村、旭村、鹿寮村、池上村。
大正11年(1922)總督府改變移民政策,改以臺灣人為移民對象,並放領國有土地給日籍退職官員吸引其留在臺灣。
昭和7年(1932)官營移民再起,以設在西部地區為主,因第一次大戰後日本農村隨著全世界的不景氣經濟陷入困境,在臺灣日本資本家買收承領土地及官有地放領給日籍在臺退職人員等措施引起臺灣農民的抗爭,治水水利工程的陸續完成,提供移民較好的耕作條件。這段時期在臺灣中部舊濁水溪流域建立秋津、豐里、香取、鹿島、八洲、利國六個移民村,新虎尾溪流域建立榮村、春日村二個移民村,南部在下淡水溪流域建立日出、常盤、千歲三個移民村,昭和12年(1937)在臺東廳建立敷島村。
昭和20年(1945)日本戰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管臺灣,日本移民由日僑管理委員會遣返,移民村土地由日產處理委員會接收。
地區 |
村名 |
設立時間 |
村落所在位置 |
備註 |
花蓮港廳 |
賀田村 |
明治39年 (1906) |
吳全城(壽豐鄉吳全村) |
私營移民村 |
壽村 |
明治39年 (1906) |
鯉魚尾(壽豐鄉壽豐村) |
私營移民村 | |
吉野村 |
明治43年 (1910) |
宮前(吉安鄉吉安、太昌、慶豐、北安) 清水(吉安鄉福興、稻香) 草分(吉安鄉永興) |
官營移民村 | |
豐田村 |
大正2年 (1913) |
森本(壽豐鄉豐裡村) 中里(壽豐鄉豐裡村) 山下(壽豐鄉豐山村) 太平(壽豐鄉豐坪村) |
官營移民村 | |
林田村 |
大正3年 (1914) |
北林(鳳林鎮北林) 中野(鳳林鎮大榮二村) 南岡(鳳林鎮大榮一村) |
官營移民村 | |
上大和村 |
昭和12年(1937) |
光復鄉馬太鞍昭和12年時改稱上大和,戰後劃為大安、大進、大全、大同、大平、大馬等六村,臺灣經濟年報(昭和17年版)記載,昭和12年有23戶日本移民移入上大和移民村,昭和13年(1938)有4戶日本移民移入。 |
自由移民村 | |
瑞穗村 |
昭和8年 (1933) |
瑞穗瑞祥村,臺灣經濟年報(昭和17年版)記載,玉苑(瑞北)有日本移民11戶,瑞原(瑞穗)有9戶,宮の里(瑞祥)有21戶。 |
自由移民村 | |
三笠村 |
昭和10年 (1935) |
玉里三民 |
自由移民村 | |
臺東廳 |
旭村 |
大正5年 (1916) |
豐里地區舊稱旭村,日治時包含今臺東市大豐地區(豐榮、豐谷、豐里、豐源及康樂地區一部份),故豐里橋之前稱作「旭橋」。大正5年(1916)臺東製糖會社辦理私營移民,日本新瀉縣短期移民4戶分派至旭村(今豐里馬東海邊)從事開墾及土地區劃等工作,大正6年(1917)另建新的移民住宅用地於今日豐里街,以每一戶面積一分為原則,形成路村的集居形態,並增築20戶的移民家屋。旭村自治性頗強,村內設有青年會、處女會,每月於青年會館召開村民大會,遇年節會館中辦理摔角競賽,平日有號音催促早起,至神社參拜後才到田間工作;農事常採換工方式,村內設有水井,公共浴室由每一戶輪流燒煮熱水供傍晚下工之村民洗浴,村民生活有著濃厚的日本農村風味。 |
私營移民村 |
鹿野村 |
大正4年 (1915) |
上坪(鹿野鄉龍田村) 宮前(鹿野鄉龍田村) 學校(鹿野鄉龍田村) 下坪(鹿野鄉龍田村) |
私營移民村 | |
鹿寮村 |
大正6年 (1917) |
鹿野庄小字鹿寮下鹿寮(鹿野鄉永安) |
私營移民村 | |
池上村 |
大正8年 (1919) |
池上鄉新興村 臺東製糖開拓株式會社招募日本移民17戶入墾池上。 |
私營移民村 | |
敷島村 |
昭和12年 (1937) |
一號 二號 三號 四號 昭和16年(1941)時有日本移民57戶共289人,移民以來自本州滋賀及長野兩縣為主。 |
官營移民村 馬蘭庄、卑南庄(臺東市康樂、南王) | |
臺中州 |
源城農場 |
明治42年 (1909) |
臺中廳深耕堡、二林下堡(彰化縣二林、竹塘、埤頭) 三五公司設立,大正7年(1918)僅存12戶。 |
私營移民村
|
昭和村 |
昭和13年 (1938) |
臺中清水鎮高美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經營。 |
私營移民村 | |
新高村 |
昭和13年 (1938) |
南投縣名間鄉新民村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招募日本移民永住,每戶分讓建地速耕地2.5甲為準,並另有貸款及補助。 |
私營移民村 | |
秋津村 |
昭和7年 (1932) |
北斗郡沙山莊草湖 東口(彰化縣芳苑鄉文津村東口) 南原(彰化縣芳苑鄉文津村南原) 中平(彰化縣芳苑鄉文津村中平) 山北(彰化縣芳苑鄉新生村三十戶仔) 川邊(彰化縣芳苑鄉新生村二十七戶仔) 川合(彰化縣芳苑鄉新生村十戶仔) |
官營移民村 | |
鹿島村 |
昭和12年 (1937) |
北斗街北方田尾庄、西南埤頭庄 八號(彰化縣田尾鄉仁里村三十六張犁) 九號(彰化縣田尾鄉海豐村海豐崙) 十號(彰化縣埤頭鄉豐崙村十號仔) 十一號(彰化縣埤頭鄉豐崙村十一號仔) |
官營移民村 | |
豐里村 |
昭和11年 (1936) |
北斗郡北斗街西北斗 大橋(彰化縣北斗鎮溪橋里)大橋組 福住(彰化縣溪州鄉移民路)舊眉組 川上(彰化縣北斗鎮七星里)圳寮組 七星(彰化縣北斗鎮七星里)七星組 豐平(彰化縣田尾鄉睦宜村)一號仔 富北(彰化縣田尾鄉饒平村)二號仔 |
官營移民村 | |
香取村 |
昭和15年 (1940) |
北斗郡埤頭庄 北勢(彰化縣北斗鎮中寮里)三號仔 川並(彰化縣北斗鎮中寮里)四號仔 五號(彰化縣埤頭鄉和豐村)五號仔 六號(彰化縣埤頭鄉埔尾)六號仔 七號(彰化縣埤頭鄉埔尾)七號仔 |
官營移民村 | |
八洲村 |
昭和16年 (1941) |
一號(一工區) 二號(二工區) 三號(三工區) 四號(四工區) 五號(五工區) 北斗郡沙山庄漢寶園(彰化縣芳苑鄉漢寶村),面積達數百公頃,來自九州熊本、佐賀、鹿兒島的日本移民約500人。 |
官營移民村
| |
利國村 |
昭和17年 (1942) |
北斗郡二林街西庄(彰化縣二林鎮西庄里移民村) |
官營移民村 | |
臺南州 |
臺灣工場 |
明治43年 (1910) |
嘉義廳布嶼堡馬公厝庄,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設立。 |
私營移民村 |
春日村 |
昭和13年 (1938) |
松園(雲林縣虎尾鎮墾地里) 竹園(雲林縣虎尾鎮墾地里) 梅園(雲林縣虎尾鎮墾地里) |
官營移民村 | |
榮村 |
昭和10年 (1935) |
東園(雲林縣莿桐鄉埔尾村)斗六郡莿桐庄大埔尾 中園(雲林縣莿桐鄉埔尾村)斗六郡莿桐庄莿桐 西園(雲林縣莿桐鄉埔尾村)虎尾郡虎尾庄過溪子 尾園(雲林縣莿桐鄉埔尾村)虎尾郡虎尾庄垺內 |
官營移民村 | |
高雄州 |
南隆農場 |
明治43年 (1910) |
阿缑廳港西上里(高雄縣旗山) 三五公司設立,大正6年(1917)僅存2戶。 |
私營移民村 |
千歲村 |
昭和11年 (1936) |
上里(屏東縣里港鄉土庫村南興路)一組 中園(屏東縣里港鄉中和村)二組 北川(屏東縣里港鄉中和村)三組 下平(屏東縣里港鄉土庫村北安路、中和村西隆路)四組 |
官營移民村 | |
常盤村 |
昭和11年 (1936) |
清原(屏東縣里港鄉土庫村) 中富(屏東縣里港鄉土庫村) 豐平(屏東縣里港鄉土庫村) |
官營移民村 | |
日出村 |
昭和10年 (1935) |
屏東縣九如鄉東寧村 |
官營移民村 |
資料來源:
張素玢(2017)。未竟的殖民—日本在臺移民村。新北市: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