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方正資(1883-1945)
出身日本熊本市,熊本藥學專門學校、同志社大學畢業,大正10年(1921)至昭和19年(1944)任職東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科生藥學教室,主要從事蕨類採集。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微彎假複葉耳蕨 |
Acrorumohra subreflexipinna (Ogata) H. Ito |
1928-12-09 |
溪頭 |
山本由松(1883-1947)
日本福井縣人,植物學家,專長於防己科的植物研究。早田文藏的學生,大正12年(1923)東京帝大理學部植物學科畢業,隔年擔任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囑託,昭和3年(1928)擔任臺北帝國大學理學部助教授,同年8月兼任臺北帝大農林專門部教授,昭和8年(1933)成為在外研究員,前往美國、英國與德國研究,隔年以論文「續臺灣植物圖譜」五卷取得理學博士學位。昭和14年(1939)前往爪哇、蘇門答臘等地採集防己科植物,昭和18年(1943)從菲律賓返回臺灣,二戰結束後在臺灣大學繼續擔任教授至民國36年(1947),前往蘭嶼採集時遭恙蟲咬,導致高燒去世。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臺灣白木草 |
Comanthosphace formosana Ohwi |
1925-09-04 |
宜蘭埤亞南社 |
巴氏鐵線蓮 |
Clematis parviloba Gard. ex Champ. subsp. bartlettii (Yamam.) Yang & Huang |
1925-09-04 |
宜蘭埤亞南社 |
疏毛水龍骨 |
Polypodium transpianense Yamamoto |
1925-09-04 |
宜蘭埤亞南社 |
高山肺形草 |
Tripterospermum cordifolium (Yamamoto) Satake |
1928-10-28 |
南湖大山 |
花蓮鐵莧 |
Acalypha suirenbiensis Yamamoto |
1929-08-21 |
花蓮水璉尾 |
歌綠懷蘭 |
Goodyera seikoomontana Yamamoto |
1931-07-01 |
成廣澳山 |
臺東紅梅消 |
Rubus parvifolius L. var. toapiensis (Yamamoto) Hosok. |
1931-08-08 |
臺東廳 |
蓮華池柃木※ |
Eurya rengechiensis Yamamoto |
1932-11-02 |
蓮華池 |
※山本由松、森邦彥共同發現。
鈴木重良(1884-1937)
日本宮崎縣出生,大正6年(1917)9月來臺,任職於臺灣總督府糖業試驗場,大正11年(1922)4月擔任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助教授,教授植物學實驗,昭和3年(1928)臺北帝國大學成立後,11月兼任該校理農學部助手,在工藤祐舜的指導下努力採集植物標本,數量超過2萬份,充實了臺北帝國大學植物標本館的收藏。昭和12年(1937)11月升任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教授,同年11月24日因胃癌病逝。
臺灣植物以他的姓氏suzuki命名的有山牻牛兒苗、鈴木氏薊、鈴木氏雙葉蘭、鈴木冬青、鈴木草等。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能高蟹甲草 |
Parasenecio nokoensis (Masam. & Suzuki) C. I Peng & S. W. Chung |
1921-08-25 |
能高 |
合歡柳葉菜 |
Epilobium hohuanense S. S. Ying ex C. J. Chen, Hoch & P. H. Raven |
1924 |
玉山 |
臺灣蕁麻 |
Urtica taiwaniana S. S. Ying |
1924 |
塔塔加 |
臺灣鷗蔓 |
Tylophora taiwanensis Hatusima |
1925 |
基隆 |
梨山小蓑衣藤 |
Clematis gouriana Roxb. ex DC. ssp. lishanensis TYAYang & TCHuang |
1926-11 |
宜蘭山區 |
鈴木冬青 |
Ilex suzukii S. Y. Hu |
1928-08-07 |
太平山梅尾 |
賽繁縷 |
Stellaria media (L.) Vill. var. procera Klett. & Richt. |
1929-07-13 |
太平山四季 |
島田氏澤蘭 |
Eupatorium shimadai Kitamura |
1929-07-15 |
太平山源 |
山牻牛兒苗 |
Geranium suzukii Masamune |
1929-07-16 |
太平山栂尾 |
太平山櫻花 |
Prunus matuurai Sasaki |
1929-07-16 |
太平山栂尾 |
畢祿山蓼 |
Polygonum pilushanense Y. C. Liu & C. S. Ou |
1929-07-16 |
太平山栂尾 |
伯明翦股潁 |
Agrostis infirma var. fukuyamae (Ohwi) Veldkamp |
1929-07-16 |
太平山給里洛山 |
太平山紅淡比 |
Cleyera japonica Thunb. var. taipinensis Keng |
1929-07-24 |
太平山 |
奇萊青木香 |
Saussurea kiraisanensis Masam. |
1929-08-24 |
奇萊山 |
高山無心菜 |
Arenaria takasagomontana (Masamune) S. S. Ying |
1929-08-24 |
奇萊山 |
紫花野木瓜 |
Stauntonia purpurea Y. C. Liu & F. Y. Lu |
1929 |
太平山 |
鈴木氏薊 |
Cirsium suzukii Kitam. |
1930-07-03 |
宜蘭四季 |
南湖雙葉蘭 |
Listera nankomontana Fukuy |
1930-07-12 |
埤亞南道路 |
夢佳宿柱薹 |
Carex manca Boott ssp. takasagoana (Akiyama) T. Koyama |
1931-09 |
茂邊、流興間 |
小騎士蘭 |
Oberonia pumila (Fukuyama ex S. C. Chen & K. Y. Lang) S. S. Ying ex Ormerod |
1931-12-28 |
太魯閣 |
鈴木氏雙葉蘭 |
Listera suzukii Masamune |
? |
太平山 |
臺灣蒺藜 |
Tribulus taiwanense T. C. Huang & T. H. Hsieh |
1934-11 |
臺南 |
島田彌市(1884-1971)
熊本縣人。明治37年(1904)熊本農學校畢業後,經其師川上瀧彌引介來臺,擔任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勤務。明治38年(1905)起參與有用植物之調查工作,大正9年(1920)升任技師,大正11年(1922)至昭和7(1932)年任新竹州內務部勸業課勤務,昭和3年(1928)兼任新竹州農事試驗場長,引進新種木麻黃,對防風與提高農作物產量有很大幫助。昭和7年(1932)9月至昭和19年(1944)任大屯山南麓臺北州立農業傳習所所長,昭和19年(1944)退職,轉任臺灣農業會計師。昭和21年(1946)4月由基隆回到廣島,在家鄉熊本縣耕作。民國56年(1967)曾再訪臺灣。
臺灣植物學名中以其姓氏shimada命名者甚多,如山寶鐸花、島田氏月桃、白穗飄拂草、臺灣萍蓬草、尖葉裂稃草等。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島田氏月桃 |
Alpinia shimadae Hayata |
1911-03 |
臺北竹子山 |
紅花寶鐸花 |
Disporum taiwanensis S. S. Ying |
1911-10-12 |
角板山 |
梣葉懸鉤子 |
Rubus fraxinifoliolus Hayata |
1913-01 |
Shiashikei |
烏來月桃 |
Alpinia uraiensis Hayata |
1915-04 |
烏來 |
大安水蓑衣 |
Hygrophila pogonocalyx Hayata |
1917-06 |
斗六 |
尖葉裂稃草 |
Schizachyrium fragile (R. Br.) A. Camus var. shimadae (Ohwi) C. C. Hsu |
1917-09-16 |
南投 |
新竹油柑 |
Phyllanthus oligospermus Hayata |
1918-06-15 |
大嵙崁 |
毛葉知風草 |
Eragrostis pilosiuscula Ohwi |
1923-08-12 |
新竹 |
大井氏燈心草 |
Juncus ohwianus M. T. Kao & DeVol |
1923-08-12 |
十八尖山 |
新竹腹水草 |
Veronicastrum axillare (Siebold & Zucc.) Yamazaki var. simadae (Masam.) H. Y. Liu |
1925-08-14 |
油羅山 |
棣慕華鳳仙花 |
Impatiens devolii T. C. Huang |
1925-10 |
觀霧 |
雪山艾 |
Artemisia tsugitakaensis (Kitam.) Ling et Y. R. Ling |
1925-10 |
雪山 |
長果紅淡比 |
Cleyera japonica Thunb. var. longicarpa (Yamam.) L. K. Ling & C. F. Hsieh |
1925-10-09 |
雪山 |
雪山冬青 |
Ilex tugitakayamensis Sasaki |
1925-10-10 |
雪山 |
臺灣風輪菜 |
Clinopodium laxiflorum (Hayata) Mori var. taiwanianum T. H. Hsieh & T. C. Huang |
1925-10-10 |
雪山 |
臺南飄拂草 |
Fimbristylis microcarya F. Muell. var. tainanensis (Ohwi) H. Y. Liu |
1930-03 |
西螺 |
麟毛薊 |
Cirsium ferum Kitam. |
1932 |
李棟山 |
堀川安市(1884-1981)
出生於日本長崎縣,明治40年(1907)師範學校農業科教員檢定合格,大正6年(1917)至臺灣擔任國語學校助教授,大正7年(1918)任臺北師範學校生徒監,昭和2年(1927)擔任臺北第二師範學校教諭,曾在總督府博物館(臺灣博物館)工作數年,專注在臺灣博物學研究,對臺灣博物學研究頗有貢獻。植物方面的採集甚少,昭和7年(1932)8月在玉山採獲玉山柳。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玉山柳 |
Salix taiwanalpina Kimura var. morrisonicola (Kimura) K.C.Yang & T.C.Huang |
1932-08-20 |
玉山 |
田中長三郎(1885-1976)
昭和時代著名的果樹園藝學者。明治43年(1910)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畢業,專攻柑橘研究,任教於九州帝大、九州宮崎高等農林專門學校,昭和4年(1929)來臺擔任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熱帶農學園藝學講座教授,對於產業植物之鑑識分類、遺傳育種種源、菌類植物病理、農業地理與天然資源、熱帶農業及熱帶園藝學等領域廣為涉獵。重要著作有「日本柑橘學」、「日本柑橘圖譜」、「遺傳學」、「果樹」、「柑橘的研究」、「南方植產資源論」、「溫州蜜柑譜」、「果樹分類學」等。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翼柄崖爬藤 |
Tetrastigma alatum H.L.Li |
1933-04 |
臺北 |
巴特利特Harley Harris Bartlett(1886-1960)
美國植物學家、生物化學家和人類學家。
大正15年(1926)9月22日來臺,10月26日離開,在臺北參觀植物園、農業部高等農林學校,然後由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技手山田金治陪同,前往太平山視察北部山地植物相,到花蓮港從事阿美族土俗調查,從能高越嶺橫斷出埔里,登玉山,研究中央山脈高山地帶植物相,進行泰雅族、布農族、鄒族土俗及語言調查,南下高雄州潮州郡來義社,進行排灣族藝術研究。20多天的時間,採集到250多種植物。
和其有關的植物命名有巴氏鐵線蓮、臺灣烏頭、大葉溲疏等。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長葉杜虹花 |
Callicarpa formosana Rolfe var. longifolia Suzuki |
1926-10 |
太平山 |
杉葉佛甲草 |
Sedum cryptomerioides Bart. & Yamamoto |
1926-10 |
能高山 |
普來斯Willam Robert Price(1886-1980)
英國人,曾擔任英國皇家植物園標本館採集員,大正元年(1912)英國博物學者亨利•艾維斯Henry John Elwes接受日本林業單位邀請來臺考察與採集,擔任助手的普來斯一同前來,是臺灣日治時期唯一一位來採集植物的英國人,共採集1142份植物標本。臺灣植物以他的姓氏冠名的有卜萊斯女貞、普來氏月桃、普萊氏菫菜、臺灣一葉蘭、太魯閣薔薇、溪頭風蘭、高山露珠草、大葉釣樟、臺北菫菜等。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普萊氏菫菜 |
Viola nagasawai Makino & Hayata var. pricei (W. Becker) J.C.Wang & T.C.Huang |
1912-05 |
臺北林望眼 |
太魯閣薔薇 |
Rosa pricei Hayata |
1912-09 |
達邦社 |
臺灣異葉苣苔(玉玲花) |
Whytockia sasakii (Hayata) Burtt |
1912 |
阿里山 |
工藤祐舜(1887-1932)
植物學者,日本秋田縣人。東京帝國大學理科大學植物學科畢業,師從松村任三。昭和3年(1928)抵臺,擔任甫成立的臺北帝國大學理農部植物分類學第一講座,同時兼任附屬植物園園長。工藤非常重視植物標本館的建置,指派同仁至臺灣各地採集標本以充實腊葉館規模。昭和4年(1929)12月腊葉標本館成立,由工藤擔任首任館長。臺北帝大腊葉館收藏標本至昭和10年(1936),第一腊葉室有5萬份,第二腊葉室達8萬份,日本內地標本1萬5千份,還有南洋群島、華南、菲律賓的標本,是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TAI)的豐富館藏的奠基者。昭和7年(1932)病逝於臺北,為紀念工藤,其同仁將學術刊物的名稱以他的姓氏命名為「KUDUA」(1933-1937)。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明潭羊耳蒜 |
Liparis hensoaensis Kudo |
1929-09-20 |
日月潭 |
鵝鑾鼻燈籠草 |
Kalanchoe garambiensis Kudo |
1930-04-03 |
鵝鑾鼻 |
能高金絲桃 |
Hypericum nokoense Ohwi |
1930-07 |
能高越坂邊至奇萊 |
黑點珍珠菜 |
Lysimachia nigropunctata Masam. |
1930-07-01 |
能高山 |
佐佐木舜一(1888-1961)
日本大分縣人,明治39年(1906)來臺,在基隆郵便局擔任通信事務員,明治41年(1908)4月開始,跟隨川上瀧彌參與植物採集調查。明治42年(1909)總督府博物館成立,協助川上瀧彌將植物腊葉室(臺灣省林業試驗所植物標本室前身)從總督府搬到博物館,大正3年(1914)調到阿里山作業所及中央研究所,昭和6年(1931)回到總督府山林課,昭和15年(1940)升任位於屏東的臺灣總督府熱帶特用樹種栽培事務所所長。二戰時,擔任爪哇島莫哥魯市林業試驗場場長。昭和21年(1946)5月回到日本,任職於鹿兒島熊毛郡日本香料藥品株式會社的種子島農場,1959春天因病返回大分縣療養,遂在故鄉終老。著有「臺灣藥用植物調查報告書」、「綱要臺灣民間藥用植物誌」、「臺灣主要樹木方言集」、「臺灣植物名彙」、「臺灣林業部腊葉館目錄」等。
在新高山(玉山)調查期間,他採集了477新種植物,依據所採集的樹種,觀察植物帶樹種隨海拔高度變化,以及各植物帶的比較及其與四周的關係。根據先前的研究,佐佐木制訂新高山各植物帶的高度界線,熱帶林的範圍是750公尺(2500日尺以下)、暖帶林750∼1660公尺(5500日尺以下)、溫帶林下部1660∼2400公尺(8000日尺以下)、溫帶林上部2400∼3000公尺(10000日尺以下)、寒帶林3000公尺(10000日尺)以上。
臺灣植物學名中以其姓氏sasaki命名者甚多,如佐佐木氏灰木、尾唇羊耳蒜、臺灣異葉苣苔、狹葉木薑子、蘭嶼法式薑等。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玉山鐵桿蒿 |
Aster morrisonensis Hayata |
1909-10 |
玉山 |
玉山蠅子草 |
Silene morrison-montana (Hayata) Ohwi et Ohashi |
1909-10 |
玉山 |
玉山唐松草 |
Thalictrum sessile Hayata |
1909-10 |
東埔山 |
普來氏月桃 |
Alpinia pricei Hayata |
1910-03 |
屏東武威山 |
武威山枇杷 |
Eriobotrya deflexa (Hemsl.) Nakai f. buisanensis (Hayata) Nakai |
1910-03 |
屏東武威山 |
臺灣八角 |
Illicium arborescens Hayata |
1910-03 |
南仁山 |
小芽新木薑子 |
Neolitsea parvigemma (Hayata) Kanehira & Sasaki |
1910-03 |
屏東 |
薄葉灰木 |
Symplocos eriostroma Hayata |
1911-01 |
中央山脈 |
埔姜桑寄生 |
Taxillus theifer (Hayata) H. S. Kiu |
1911-05 |
四重溪 |
小黃金鴨嘴草 |
Ischaemum setaceum Honda |
1911-07 |
蘭嶼 |
小梣葉懸鉤子 |
Rubus parviaraliifolius Hayata |
1912-05 |
嘉義達邦社 |
佐佐木氏灰木 |
Symplocos sasakii Hayata |
1912-05 |
南仁山 |
蘭嶼法式薑 |
Vanoverberghia sasakiana H. Funak. & H. Ohashi |
1912-07-19 |
蘭嶼 |
蘭嶼落葉榕 |
Ficus ruficaulis Merr. Var. antaoensis (Hayata) Hatusima & J.C.Liao |
1912-07 |
蘭嶼 |
高氏球子草 |
Peliosanthes teta Andre. var. kaoi (Ohwi) S. S. Ying |
1912-12-16 |
大武山 |
臺灣黃精 |
Polygonatum alte-lobatum Hayata |
1913-05 |
阿里山 |
尾唇羊耳蒜 |
Liparis krameri Franch. & Sav. var. sasakii (Hayata) T.Hashim |
1913-05 |
阿里山 |
林氏茜草 |
Rubia linii Chao |
1916-01 |
新竹加里前山 |
臺南見風紅 |
Lindernia scutellariiformis Yamazaki |
1917-10 |
臺南後大埔 |
武威山茶 |
Camellia buisanensis Sasaki |
1918-10-08 |
高雄武威山 |
高山破傘菊 |
Syneilesis subglabrata (Yamam. & Sasaki) Kitam. |
1919-08-11 |
臺中沙拉茂 |
細葉疏果海桐 |
Pittosporum illicioides Makino var. angustifolium Huang ex Lu |
1919-10 |
濁水溪上游 |
畢祿山苧麻 |
Boehmeria pilushanensis Y.C.Liu & F.Y.Lu |
1919-11 |
南投 |
管唇蘭 |
Tuberolabium kotoense Yamamoto |
1920-03 |
蘭嶼 |
狹葉木薑子 |
Litsea akoensis Hayata var. sasakii (Kamikoti) Liao |
1921-10-30 |
浸水營 |
扁豆莢大豆 |
Glycine dolichocarpa Tateishi & Ohashi |
? |
臺北、新屋 |
南湖當歸 |
Angelica morrisonicola Hayata var. nanhutashanensis T.S. Liou, C.Y. Chao & T.I. Chuang |
1922-07-22 |
南湖大山 |
南湖柳葉菜 |
Epilobium nankotaizanense Yamamoto |
1922-07 |
南湖大山 |
南湖附地草 |
Trigonotis nankotaizanensis (Sasaki) Masam. & Ohwi ex Masam. |
1922-07-24 |
南湖大山 |
雪山馬蘭 |
Aster takasagomontanus Sasaki |
1922-07-24 |
南湖大山 |
南湖大山紫雲英 |
Astragalus nankotaizanensis Sasaki |
1922-07-24 |
南湖大山 |
南湖碎雪草 |
Euphrasia nankotaizanensis Yamamoto |
1922-07-24 |
南湖大山 |
臺灣雀麥 |
Bromus formosanus Honda |
1922-07-24 |
南湖大山 |
南湖大山蠅子草 |
Silene glabella (Ohwi) Ying |
1922-07 |
南湖大山 |
雪山翻白草 |
Potentilla tugitakensis Masam. |
1922-07 |
南湖大山 |
鈴木草 |
Suzukia shikikunensis Kudo |
1922-07 |
南投馬拉巴 |
南湖大山早熟禾 |
Poa nankoensis Ohwi |
1923-07-07 |
雪山 |
蘭嶼肉桂 |
Cinnamomum kotoense Kanehira & Sasaki |
1924-05-07 |
蘭嶼 |
粗梗藎草 |
Arthraxon pauciflorus Honda |
1924-05-08 |
蘭嶼 |
密花五月茶 |
Antidesma japonicum Sieb. & Zucc. var. densiflorum Hurusawa |
1924-05 |
蓮華池 |
鈴木油點草 |
Tricyrtis suzukii Masam. |
1924-05 |
太平山 |
南庄橙 |
Citrus taiwanica Tanaka & Shimada |
1924 |
新竹州紅毛館 |
恆春灰木 |
Symplocos koshunensis Kaneh. |
1925-02 |
恆春半島 |
蘭嶼粉藤 |
Cissus lanyuensis (C.E.Chang) F.Y.Lu |
1926-06-12 |
蘭嶼 |
山芙蓉 |
Hibiscus taiwanensis S. Y. Hu |
1928-10-01 |
阿里山 |
能高刀傷草 |
Ixeridium transnokoense (Y. Sasaki) J. H. Pak & Kawano |
1929-08-24 |
能高山 |
劉氏薹 |
Carex liuii T. Koyama & Chuang |
1929-08-24 |
奇萊山 |
蓬萊麟毛蕨 |
Dryopteris subexaltata Serizawa |
1929-09 |
日月潭 |
拉拉山冬青 |
Ilex rarasanensis Sasaki |
1930-10-04 |
拉拉山 |
阿里山翦股穎 |
Agrostis infirma Buse var. arisan-montana (Ohwi) Veldkamp |
1932-05-12 |
太平山 |
臺灣金蓮花(金梅草) |
Trollius taihasenzanensis Masamune |
1932-07 |
大霸尖山 |
大莪白蘭 |
Oberonia gigantea Fukuy. |
1932-11 |
臺北乾溝 |
大竹柏蘭 |
Cymbidium lancifolium Hook. f. var. syunitianum (Fukuy.) S. S. Ying |
1933-06 |
太魯閣大山 |
球果杜英 |
Elaeocarpus sphaericus (Gaertn.) Schumann var. hayatae (Kanehira & Sasaki) Chang |
1933-09-24 |
蘭嶼 |
伊藤武夫(1891-1975)
三重縣伊勢市出生,年少時即對臺灣植物充滿興趣,就讀三重縣立第四中學校時受到鎚賀安平老師的啟發,燃起對植物的興趣。他並未接受過正統的植物學教育,非常尊敬同樣是自學出身的植物學家牧野富太郎。在後藤新平協助下,大正3年(1914)來到臺灣,任職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並未接受過正統的植物學教育,在早田文藏來臺採集時自薦擔任助手,前往各地調查,大正6年(1917)離開殖產局,大正9年(1920)擔任臺北師範學校教師,大正15年(1926)因父喪返回故鄉,任教於伊勢市和松坂市的中等學校。在臺灣10餘年間採集植物並撰著,著作有「臺灣植物圖說」、「續臺灣植物圖說」、「臺灣高山植物圖說」,蒐集了相當豐富的高山植物與羊齒類(蕨類植物)。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長柄劍蕨☼ |
Loxogramme remote-frondigera Hayata |
1914-03 |
奮起湖、多林 |
☼伊藤武夫、早田文藏共同發現。
松田英二(1894-1977)
長崎縣島原市出生。島原中學畢業後,來臺就讀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聲樂科,是內村鑑三的弟子。大正4年(1915)4月任教於屏東國小,後來擔任校長,忌日登山採集植物標本,新種甚多。大正10年(1921)離職前往墨西哥,致力該國的植物研究。
臺灣植物以他的姓氏matuda命名的有恆春鐵莧、線花天南星、蕨葉紫花鼠尾草、寬唇松蘭、松田氏石葦、細尾冷水麻、松寄生等。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狹葉爵床 |
Justicia procumbens L. var. linearifolia Yamamoto |
1915-08 |
屏東龜子角 |
田村氏鐵線蓮 |
Clematis tamurae T.Y.A. Yang & T.C. Huang |
1915-08 |
屏東龜子角 |
絨萼舞子草 |
Paraphlomis tomentoso-capitata Yamamoto |
1915 |
屏東龜子角 |
屏東鴨嘴草 |
Ischaemum akonense Honda |
1915 |
屏東 |
密刺菝葜 |
Smilax horridiramula Hayata |
1915 |
屏東佳義山 |
恆春鐵莧 |
Acalypha matudai Hayata |
1916-06 |
屏東來義社 |
灰背葉紫珠 |
Callicarpa hypoleucophylla W. F. Lin & I. L Wang |
1917-01 |
浸水營大樹林 |
線花天南星 |
Arisaema matsudae Hayata |
1917-04 |
屏東泰武 |
恆春桑寄生 |
Taxillus pseudochinensis (Yamam.) Danser |
1917-04 |
屏東來義社 |
蕨葉紫花鼠尾草 |
Salvia formosana (Murata) Yamazaki var. matsudae (Kudo) T. C. Huang & J. T. Wu |
1918-07-27 |
拉拉山 |
李棟山懸鉤子 |
Rubus ritozanensis Sasaki |
1918-07-29 |
李棟山 |
假柃木 |
Eurya crenatifolia (Yamamoto) Kobuski |
1918-08-01 |
芃芃山 |
禿敗醬 |
Patrinia glabrifolia Yamamoto & Sasaki |
1918-08 |
內太魯閣 |
寬唇松蘭 |
Gastrochilus matsudai Hayata |
1918-11 |
大武山 |
白毛捲瓣蘭 |
Bulbophyllum albociliatum (T. S. Liu & H. J. Su) Nackejima |
1918-11 |
大武山 |
大武斑葉蘭 |
Goodyera daibuzanensis Yamamoto |
1918-11 |
大武山 |
高山腹水草 |
Veronicastrum kitamurae (Ohwi) Yamazaki |
1918-11 |
大武山 |
叢花百日青 |
Podocarpus fasciculus de Laubenfels |
1918-11 |
大武山 |
武威山秋海棠 |
Begonia buimontana Yamamoto |
1918-12-30 |
大武山 |
松田氏冬青 |
Ilex lonicerifolia Hayata var. matsudai Yamamoto |
1919-07 |
南仁山 |
松田氏石葦 |
Pyrrosia matsudai (Hayata) Tagawa |
1919-07 |
屏東阿里港 |
細尾冷水麻 |
Pilea matsudae Yamamoto |
1919-07 |
屏東阿里港 |
鈍葉楊桐 |
Adinandra formosana Hayata var. obtusissima (Hayata) H. Keng |
1919-07 |
屏東阿里港 |
禿懸鉤子 |
Rubus croceacanthus Levl. var. glaber Koidz. |
1919-07 |
能高、尾上 |
臺灣鵝觀草 |
Agropyron formosanum Honda |
1919-08 |
能高山 |
能高佛甲草 |
Sedum nokoense Yamamoto |
1919-08 |
能高山 |
臺灣劉寄奴 |
Nemosenecio formosanus (Kitam.) B. Nord |
1919-08 |
能高山 |
蓬萊毛茛(疏花毛茛、南胡毛茛) |
Ranunculus formosa-montanus Ohwi |
1919-08 |
能高山 |
能漢木薑子 |
Litsea lii Chang var. nunkao-tahangensis (Liao) Liao |
1919-08 |
能高山 |
臺灣山茶 |
Camellia sinensis (L.) Kuntze f. formosensis Kitam. |
1919-08 |
知本山、霧台 |
細葉麥門冬 |
Liriope minor (Maxim.) Makino var. angustissima (Ohwi) S. S. Ying |
1919-08 |
知本 |
正宗嚴敬(1899-1993)
植物學者。昭和4年(1929)畢業於東京帝大理學部植物科,旋至臺北帝大理農部任職,負責3000公尺以上高山的植物採集研究。昭和11年(1936)編「最新臺灣植物總目錄」,昭和15年(1940)任臺北帝大教授,昭和18年(1943)擔任理學部植物學科第一講座。戰後留任臺灣大學教授,民國36年(1947)返日,任教金澤大學。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臺北肺形草 |
Tripterospermum alutaceifolium (T. S. Liu & Chiu C. Kuo) |
1929-11 |
烏來 |
臺灣腹水草 |
Veronicastrum formosanum (Masam.) Yamazaki |
1930-07-05 |
埤亞南、志佳陽 |
高山通泉草 |
Mazus alpinus Masamune |
1930-07-07 |
志佳陽大山 |
彭氏柳葉菜 |
Epilobium pengii C.J.Chen, Hoch & P.H.Raven |
1930-07-07 |
志佳陽大山 |
雪山菫菜 |
Viola adenothrix Hayata var. tsugitakaensis (Masam.) J. C. Wang & T. C. Huang |
1930-07-08 |
雪山 |
大武新木薑子 |
Neolitsea daibuensis Kamikoti |
1930-12-25 |
大武山 |
臺灣豬殃殃 |
Galium taiwanense Masam. |
1931-07-13 |
埤亞南、寄歷亭 |
直立紅藤草 |
Rubia akane Nakai var. erecta Masamune |
1931-07-15 |
南湖大山 |
大山雙葉蘭 |
Listera taizanensis Fukuyama |
1931-07 |
南湖大山 |
南湖大山豬殃殃 |
Galium nankotaizanum Ohwi |
1931-07 |
南湖大山 |
高山小蝶蘭 |
Ponerorchis takasago-montana (Masam.) Ohwi |
1933-02 |
能高越嶺路 |
玉蘭草 |
Hayataella michelloides Masam. |
1933-02 |
能高越嶺路坂邊 |
基隆蠅子草 |
Silene fortunei Vis. var. kiruninsularis (Masamune) S. S. Ying |
1934-07-18 |
基隆嶼 |
水蕹 |
Aponogeton taiwanensis Masam. |
1941-04-03 |
桃園 |
蓮花池山龍眼 |
Helicia rengetiensis Masam. |
1942-10 |
蓮華池 |
塔塔加龍膽 |
Gentiana tatakensis Masam. |
1943-02-09 |
鹿林山 |
大井次三郎(1905-1977)
日本植物學家,與牧野富太郎一起奠定了日本植物分類學的基礎。昭和5年(1930)京都帝國大學農學部畢業,戰後,在東京科學館擔任研究員,一直到1970年。昭和8年(1933)來臺,採集大量的臺灣高山植物回日本,發表許多新種。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太魯閣小米草 |
Euphrasia tarokoana Ohwi |
1933-04-01 |
塔比多、卡拉寶 |
太魯閣薹 |
Carex purpureotincta Ohwi |
1933-04-01 |
卡拉寶 |
花蓮海州常山 |
Clerodendrum ohwi Kanehira & Hatusima. |
1993-04-01 |
太魯閣 |
臺灣纖花草 |
Theligonum formosanum (Ohwi) Ohwi & T.S.Liu |
1933-05-01 |
大武山 |
大武山紫菀 |
Aster itsunboshi Kitam. |
1933-05 |
大武山 |
臺東葵草 |
Zornia intecta Mohlenb. |
1933-05 |
大武山 |
高山鐵線蓮 |
Clematis tsugetorum Ohwi |
1933-06-01 |
能高山 |
檜林毛茛(高山毛茛) |
Ranunculus junipericola Ohwi |
1933-06-01 |
奇萊南峰 |
深山鐵線蕨 |
Adiantum formosanum Tagawa |
1933-06 |
能高 |
臺灣疏花薹 |
Carex taiwanensis (Ohwi) Akiyama |
1933-06 |
能高越嶺路 |
黃氏衛矛 |
Euonymus huangii H.Y.Liu & Yuen P.Yang |
1933-07 |
阿里山 |
扁果薹 |
Carex urelytra Ohwi |
1933 |
知本越嶺路 |
臺灣鳶尾 |
Iris formosana Ohwi |
1933 |
知本越嶺路 |
無梗忍冬 |
Lonicera apodantha Ohwi |
1933-07 |
埤亞南鞍部、思源埡口 |
高山倒提壺 |
Cynoglossum alpestre Ohwi |
1933-07-01 |
南湖大山 |
南湖唐松草 |
Thalictrum rubescens Ohwi |
1933-07-01 |
南湖大山 |
密葉唐松草 |
Thalictrum myriophyllum Ohwi |
1933-07-01 |
南湖大山 |
臺灣早熟禾 |
Poa formosae Ohwi |
1933-07 |
南湖大山 |
臺灣高山杜鵑 |
Rhododendron rubropilosum Hayata var. taiwanalpinum (Ohwi) S. Y. Lu, Yuen P. Yang & Y. H. Tseng |
1933-07 |
南湖大山 |
臺灣茀蕨 |
Crypsinus taiwanensis (Tagawa) Tagawa |
1933-07 |
南湖大山 |
臺灣山柳 |
Salix taiwanalpina Kimura |
1933-07-19 |
南湖大山 |
高砂早熟禾 |
Poa takasagomontana Ohwi |
1933-07 |
南湖大山 |
細桿早熟禾 |
Poa tenuicula Ohwi |
1933-07 |
南湖大山 |
高山早熟禾 |
Poa taiwanicola Ohwi |
1933-07 |
南湖大山 |
南湖毛茛 |
Ranunculus nankotaizanus Ohwi |
1933-07 |
南湖大山 |
高山毛蓮菜 |
Picris hieracioides L. subsp. Ohwiana (Kitam.) Kitam. |
1933-07 |
南湖大山 |
臺灣卷耳 |
Cerastium formosanum Ohwi |
1933 |
八通關 |
森邦彥(1905-?)
日本福井縣人,臺北高等農業學校畢業,昭和4年(1929)擔任臺北帝國大學助手,昭和14年(1939)升任臺北帝大附屬農林部助教授,昭和17年(1942)離開臺北帝大,到三井農林工作,昭和19年(1944)至昭和20年(1945)入伍,昭和24年(1949)任教山形大學農林專門校。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蓬萊油菊 |
Dendranthema horaimontana (Masam.) S. S.Ying |
1936-10-25 |
志佳陽大山 |
北村四郎(1906-2002)
日本植物學家,京都帝國大學理學院植物學系畢業,師從小泉源一,專攻菊科植物。於昭和7年(1932)1至3月來臺採集。
瀨川孝吉(1906-?)
日本植物標本採集者,以蘭科植物為研究主題,足跡遍及臺灣、東南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南美洲的厄瓜多爾、巴拉圭和巴西。
父親為外交官,曾任駐中國領事,天生喜好植物。昭和3年(1928)進入東京農業大學就讀,該年暑假,渡海來臺採集植物,拜訪佐佐木舜一,經其介紹進入烏來山區進行蘭科採集,由泰雅族青年擔任嚮導,成為他從事高砂族研究與攝影的契機。昭和6年(1931),與稻葉直通共同出版「日本の南端紅頭嶼」攝影集。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寶島喜普鞋蘭 |
Cypripedium segawai Masam. |
1930-03-28 |
奇萊主山 |
大蜘蛛蘭 |
Chiloschista segawai (Masam.) Masam. & Fukuy. |
1933-07-06 |
新竹州大湖郡 |
臺灣捲瓣蘭 |
Bulbophyllum taiwanense (Fukuyama) Nackejima |
1934-02 |
牡丹社 |
長穗玉鳳蘭 |
Habenaria longiracema Fukuy. |
1934-10-20 |
潮州郡 |
北村四郎(1906-2002)
日本滋賀縣人,京都帝國大學植物學教授,曾於昭和7年(1932)來臺採集植物。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基隆澤蘭(琉球澤蘭) |
Eupatorium kiirunense (Kitam.) C. M. Ou & S. W. Chung |
1932-03-27 |
基隆社寮島 |
田川基二(1908-1977)
植物學家,以對蕨類植物的分類學研究聞名。昭和5年(1930)就讀京都帝國大學理學院,昭和11年(1939)在該校任教,直到1972年退休。曾於昭和9年(1934)、昭和13年(1938)、昭和15年(1940)來臺採集植物。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臺灣貫眾蕨 |
Cyrtomium taiwanense Tagawa |
1934-10-04 |
知本越嶺路 |
密葉劍蕨 |
Loxogramme confertifolia Tagawa |
1938-12-24 |
藤枝 |
垂葉蛇蕨 |
Elaphoglossum pendulifolium Tagawa |
1938-12 |
旗山郡溪南山 |
凹子黃菫 |
Corydalis pallida (Thunb.) Pers. var. sparsimamma (Ohwi) Ohwi |
1938-12 |
旗山郡 |
臺灣鱗蓋蕨 |
Microlepia taiwaniana Tagawa |
1939-01-11 |
多納 |
長孢禾葉蕨 |
Grammitis nuda Tagawa |
1939-01-22 |
高雄州大樹林 |
臺灣藜 |
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 |
1939-01 |
臺東 |
臺灣膜蕨 |
Hymenophyllum devolii Lai |
1940-03-03 |
關山嘉嘉代 |
天長羅曼蕨 |
Struthiopteris eburnea (Chris) Ching var. obtusa (Tagawa) Tagawa |
1940-03-19 |
天長斷崖 |
細川隆英(1909-1981)
日本植物學家。出生於熊本縣,為政治世家細川家族的後代,大正3年(1914)全家移居臺灣。昭和7年(1932)臺北帝國大學生物學科畢業,專攻植物學,並發表臺灣產豆科植物的研究論文。昭和8年(1933)至昭和17年(1942)年赴南洋群島 (Micronesia) 進行七次的植物調查,包含帛琉 (Palau or Belau)、馬里亞納 (Mariannes)、波納佩 (Ponape or Pohnpei)、科斯雷 (Kosrae or Kusaie)、楚克(Chuuk or Truk)、雅浦 (Yap) 六個島嶼。其標本主要收藏在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依據這些標本陸續發表了近158新種。
二戰後短暫留任臺灣大學,民國35年(1946)遣返日本,相繼任教於熊本女子大學及九州大學,昭和26年(1951)擔任九州大學理學部生物學教授,繼續進行南洋群島的研究發表,轉向植物群落結構、植物生態學的方向發展。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短莖繩黃麻 |
Corchorus aestuans L. var. brevicaulis (Hosok.) T.S.Liu & H.C.Lo |
1930-08-03 |
小琉球嶼 |
小葉鐵莧 |
Acalypha indica L. var. minima (Keng) Huang & Huang |
1930-08-03 |
小琉球嶼 |
小瓣卷耳 |
Cerastium parvipetalum Hosok. |
1931-01-03 |
高雄三民鄉 |
白花小薊 |
Cirsium japonicum DC. var. takaoense Kitamura |
1931-04-06 |
屏東率芒社 |
細川氏薊 |
Cirsium hosokawae Kitam. |
1931-07-12 |
臺北州桃山 |
伊澤山龍膽 |
Gentiana itzershanensis T. S. Liu & Chiu. C. Kuo |
1931-07-12 |
臺北州桃山 |
大花雙葉蘭 |
Listera macrantha Fukuy. |
1931-07-14 |
雪山 |
貓鼻頭木藍 |
Indigofera byobiensis Hosokawa |
1931-11-15 |
貓鼻頭 |
臺灣雀梅藤 |
Sageretia thea (Osbeck) Johnst. var. taiwaniana(Masam.) Y.C.Liu & C.M.Wang |
1932-08-12 |
巴達岡 |
銀脈爵床 |
Kudoacanthus albo-nervosa Hosok. |
1932-08-19 |
知本 |
臺灣錐花 |
Gomphostemma callicarpoides (Yamamoto) Masam. |
1932-08-20 |
臺東見晴 |
臺灣牡丹藤 |
Clematis psilandra Kitagawa |
1932-08-23 |
屏東霧頭山 |
紅頭鐵莧 |
Acalypha hontauyuensis. Keng |
1935-07-04 |
蘭嶼 |
蘭嶼石吊蘭 |
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 var. ikedae (Hatusima) W. T. Wang |
1935-07 |
蘭嶼 |
蘭嶼虎皮楠 |
Daphniphyllum glaucescens Bl. subsp. oldhamii (Hemsl.) Huang var. lanyuense Huang |
1935-07 |
蘭嶼紅頭山 |
兒島勘次(1910-1979)
登山家,昭和8年(1933)還是同志社大學學生的兒島和同學入江保太、塩見正來攀登臺灣高山,在沼井鐵太郎的協助下,攀登南湖大山,與沼井、立教大學山岳部一起進行玉山、玉山東峰、南峰東稜、西南稜及東峰北側的岩攀與登頂大水窟山,之後攀登聖稜線,在千千岩助太郎帶領下完成關山越嶺道及關山的攀登。在大霸尖山雪山縱走途中,採集到高山橐吾、高山青木香。9月6日,臺灣山岳會會長幣原坦在蓬萊閣宴請來臺山行的田中薰、鹿野忠雄、兒島勘次、塩見正等人,出席的還有沼井鐵太郎、吉井隆成、平澤龜一郎等,合計17位當時山岳的頂尖人士。回國後,在登山前輩今西錦司建議下,彙整臺灣山行隨想與照片,於昭和9年(1934)出版「台灣の山」(梓書房)。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高山橐吾 |
Ligularia kojimae Kitam. |
1933-08 |
大霸尖山、雪山 |
高山青木香 |
Saussurea glandulosa Kitam. |
1933-08 |
大霸尖山、雪山 |
鈴木時夫(1911-1978)
植物學家,宇都宮高等農林學校畢業後來臺就讀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昭和9年(1934)畢業,在植物分類學教室擔任副手,應用中歐學派的方法論在臺灣的亞熱帶、溫暖帶進行植物群落的調查研究,一生投入植物的採集、研究與教學,在臺灣所採集豐富的植物標本,都留存在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內。1976年大分大學教授退休。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臭涼喉茶 |
Hedyotis butensis Masamune |
1932-07-03 |
南澳武塔社 |
小金石榴 |
Bredia gibba Ohwi |
1932 |
知本越嶺路松山、霧頭山 |
臺灣水苦賈 |
Veronica taiwanica Yamazaki |
1933-04-14 |
南澳矢櫃 |
小葉豆蘭 |
Bulbophyllum tokioi Fukuy. |
1933-04-26 |
臺北州文山郡 |
臺東雞屎樹 |
Lasianthus obliquinervis Merr. var. taitoensis (Simizu) T.S.Liu & J.M.Chao |
1934-05-12 |
蘭嶼 |
裡菫紫金牛 |
Ardisia violacea (T. Suzuki) W. Z. Fang & K Yao |
1934-09-04 |
臺北州林望眼 |
白花羊耳蒜 |
Liparis amabilis Fukuy. |
1935-04-13 |
臺北Kapo山 |
蓬萊籟簫 |
Anaphalis horaimontana Masam. |
1935-08-01 |
大水窟山 |
高山龍膽 |
Gentiana horaimontana Masam. |
1935-08-03 |
馬博拉斯山 |
黑斑龍膽 |
Gentiana scabrida Hayata var. punctulata S. S. Ying |
1935-08-03 |
馬博拉斯山 |
臺灣柳葉菜 |
Epilobium taiwanianum C.J.Chen, Hoch & P.H.Raven |
1935-08 |
秀姑巒山 |
大葉密毛雞屎樹 |
Lasianthus appressihirtus Simizu var. maximus Simizu ex T.S. Liu & J.M. Chao |
1937-05-28 |
臺北哈盆 |
臺灣山薰香 |
Oreomyrrhis taiwanina Masamune |
1937-07-17 |
南湖大山 |
南湖山薰香※ |
Oreomyrrhis nanhuensis C. H. Chen & J. C. Wang |
1937-07-17 |
南湖大山 |
高山夏枯草※ |
Prunella vulgaris L. subsp. asiatica (Nakai) Hara var. nanhutashanensis S. S. Ying |
1937-07-17 |
南湖大山 |
清水氏雞屎樹☆ |
Lasianthus obliquinervis Merr. var. simizui T. S. Liu & J. M. Chao |
1937-09 |
蘭嶼 |
※鈴木時夫、福山伯明、島田秀太郎共同發現。
☆鈴木時夫、福山伯明共同發現。
福山伯明(1912-1946)
日本千葉縣人,昭和6年(1931)臺北高等學校畢業,就讀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生物學科,為植物分類學家正宗嚴敬的門生。曾任臺灣總督府農業部應用動物科囑託,昭和16年(1941)擔任臺北高等學校講師,翌年升任教授,並兼任高等學校尋常科教諭。
福山伯明專攻蘭科植物,臺灣許多蘭科新種皆為其所命名。臺灣特有植物以其姓氏命名者有福山氏飛蓬(Erigeron fukuyanae Kitam.)、伯明翦股穎(Agrostis fukuyamade Ohwi)、福山氏豬殃殃(Galiuml fukuyamai Masam.)、細葉杜鵑(Rhododendron noriakianum T.Suzuki)等。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高山頭蕊蘭 |
Cephalanthera alpicola Fukuyama |
1929-07-01 |
塔塔加 |
臺灣小蝶蘭 |
Ponerorchis taiwanensis (Fukuy.) Ohwi |
1929-07 |
合歡山 |
福山氏飛蓬 |
Erigeron morrisonensis Hayata var. fukuyamae (Kitam. ) Kitam. |
1930-07-16 |
臺北 |
菅草蘭 |
Cymbidium goeringii (Reichb. f.) Rchb. f. var. tortisepalum (Fukuy.) W.S.Wu & S.C.Chen |
1932-04-10 |
東洗水山 |
細葉杜鵑(南湖大山杜鵑、志佳陽杜鵑) |
Rhododendron noriakianum T. Suzuki |
1932-04-12 |
志佳陽大山 |
插天山羊耳蒜 |
Liparis sootenzanensis Fukuy. |
1932-05 |
小阿玉山 |
臺灣瞿麥 |
Dianthus superbus L. var. taiwanensis (Masam.) T.S.Liu & S.S.Ying |
1932-07 |
觀霧 |
雙板山蘭 |
Oreorchis bilamellata Fukuy. |
1932-07 |
大霸尖山 |
臺灣芙樂蘭 |
Phreatia taiwaniana Fukuy. |
1932-10 |
芃芃山區 |
心唇金釵蘭 |
Luisia cordata Fukuy. |
1933-01 |
阿塱衛 |
臺灣鈴蘭 |
Epipactis helleborine (L.) Crantz ssp. ohwii (Fukuy.) H. J. Su |
1933-07-21 |
南湖大山 |
南湖斑葉蘭 |
Goodyera nankoensis Fukuy. |
1933-07-21 |
南湖大山 |
南湖雛蘭 |
Amitostigma alpestre Fukuy |
1933-07-21 |
南湖大山 |
臺灣福王草 |
Notoseris formosana (Kitam.) C. Shih |
1933-10 |
臺北州文山郡 |
紅檜松蘭 |
Gastrochilus raraensis Fukuy. |
1933-10 |
拉拉山 |
扁蜘蛛蘭 |
Taeniophyllum complanatum Fukuy. |
1934-05-30 |
牡丹社 |
多枝霉草(臺灣霉草) |
Sciaphila ramosa Fukuy. & T. Suzuki |
1934-07-03 |
蘭嶼大森山 |
蘭嶼袋唇蘭 |
Hylophila nipponica (Fukuy.) S.S.Ying |
1934-07-03 |
蘭嶼 |
長葉竹節蘭 |
Appendicula terrestris Fukuy. |
1934-07-03 |
蘭嶼大森山 |
綠葉旗唇蘭 |
Vexillabium integrum (Fukuy.) S. S. Ying |
1934-08-03 |
蘭嶼紅頭山 |
蘭嶼金銀草 |
Goodyera yamiana Fukuy. |
1934-10-28 |
蘭嶼 |
輻形根結蘭 |
Calanthe actinomorpha Fukuy. |
1935-01-07 |
小阿玉山 |
福山氏豬殃殃 |
Galium fukuyamai Masam. |
1935-05-21 |
能高奇萊、坂邊 |
南湖蠅蘭 |
Tipularia odorata Fukuy. |
1937-07-13 |
南湖大山 |
木村陽二郎(1912-2006)
日本植物學家、科學史家,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植物學科畢業,專攻單子葉植物的生物分類、金絲桃屬的日本特有植物物種。於昭和7年(1932)5月來臺採集。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臺灣紫花鼠尾草 |
Salvia formosana (Murata) Yamazaki |
1932-05-14 |
屏東龜子角 |
大橋捨三郎
日本滋賀縣人,日本領臺後不久即來臺任教,曾任淡水國語傳習所和尚洲分教場(蘆洲國小)主任、臺灣第三高等女學校(中山女高)教師。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紅小蝶蘭 |
Ponerorchis kiraishiensis (Hayata) Ohwi |
1918-08 |
奇萊山 |
臺灣蚊子草 |
Filipendula kiraishiensis Hayata |
1918-08 |
奇萊山 |
伊藤太右衛門
生平不詳。臺灣總督府山林課職員,臺灣植物以他的姓氏tanaka命名的有黃花鳳仙花、大霸尖山酢醬草。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臺灣瑞木 |
Corylopsis stenopetala Hayata |
1913-01 |
Shiashikei |
山黃皮 |
Murraya euchrestifolia Hayata |
1914-01 |
南投眉溪 |
黃花鳳仙花 |
Impatiens tayemonii Hayata |
1915-06 |
大霸尖山 |
尖山菫菜 |
Viola senzanensis Hayata |
1915-06 |
大霸尖山 |
大霸尖山酢漿草 |
Oxalis acetosella. L. subsp. taemoni (Yamam.) S.F. Huang & T.C. Huang |
1915-06 |
大霸尖山 |
大葉玉山茀蕨 |
Crypsinus echinosporus (Tagawa) Tagawa |
1925-10 |
雪山 |
田中市二
生平不詳。任職臺灣總督府林場試驗所,日治時臺灣著名的登山家,在登山的過程中做採集。臺灣植物以他的姓氏tayemon命名的有臭椿。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臺灣青莢葉 |
Helwingia japonica (Thunb.) Dietr. subsp. formosana (Kaneh. & Sasaki) H. Hara & S. Kuros. |
1913-10 |
桃園 |
臭椿 |
Ailanthus altissima (Miller) Swingle var. tanakae (Hayata) Sasaki |
1913-11 |
桃園 |
福留喜之助
臺灣總督府礦物技師,明治37年(1904)6月來臺擔任礦物課課長,主持油田調查工作,大正13年(1924)退休返日。臺灣植物以他的姓氏fukutome命名的有臺灣烏頭。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臺灣烏頭 |
Aconitum fukutomei Hayata |
1913-10 |
奇萊主山 |
中澤亮治
日本岡山縣人,中央研究所技師、農學博士,昭和5年(1930)擔任臺北帝大農學部教授,開設農產製造學及製糖化學獎座,昭和14年(1937)退休。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假日本雙葉蘭 |
Listera pseudonipponica Fukuyama |
1920 |
東勢郡石壁坑 |
山白櫻⊙ |
Prunus takasagomontana Sasaki |
1931-03-22 |
拉拉山 |
⊙中澤亮治、佐佐木舜一共同發現。
山田金治
日本東京出身,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技手,後升任技師。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大武貓兒眼睛草 |
Chrysosplenium hebetatum Ohwi |
1919-10 |
阿里山 |
下澤伊八郎
蔗苗養成所技術員,熱愛登山。植物採集專攻蕨類植物,昭和7年(1932)11月20日在青桐坑、昭和8年(1933)3月19日在石碇皇帝殿山、9月10日在菁桐的肉板峠所採獲雙扇蕨,同年 12 月在南投大水窟山發現臺灣高山鐵線蕨(Adiantum taiwanianum Tagawa)。昭和15年(1940)在「臺灣山岳」發表「南勢溪流域山岳地帶の蕃稱」,為成立大屯國立公園,下澤伊八郎等臺灣植物同好會編纂「大屯火山彙植物誌」(1941)。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臺灣高山鐵線蕨 |
Adiantum roborowskii Maxim. var. taiwanianum (Tagawa) Shieh |
1933-12 |
大水窟山 |
半高野帚 |
Pertya simozawai Masam. |
1939-11-21 |
東勢郡佳陽 |
島田秀太郎
日本熊本縣人,昭和10年(1935)就讀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生物學科,研究植物學。
岡本省吾
自然版畫家。曾任京都帝國大學農學部林學教室人員,昭和12年(1937)間來臺採集,因京都帝大在高雄六龜有演習林,故多在附近山區採集。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岡本氏茀蕨 |
Crypsinus okamotoi (Tagawa) Tagawa |
1937-09-24 |
卑南主山 |
關山青木香 |
Saussurea kanzanensis Kitam. |
1937-10-07 |
關山 |
岡本氏岩蕨 |
Woodsia okamotoi Tagawa |
1937-10-07 |
關山 |
關山嶺柳 |
Salix okamotoana Koidz. |
1937-10-07 |
關山 |
高山柳 |
Salix taiwanalpina Kimura var. takasagoalpina (Koidz.) S.S.Ying |
1937-10-07 |
關山 |
大沼三郎
日本山形縣人,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附屬植物園及農場助手,昭和7年(1932)2月與正宗顏敬在能高越採獲高山小蝶蘭、玉蘭草。
上河內靜
日本山口縣人,昭和5年(1930)就讀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生物學科,昭和8年(1933)3月畢業。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掌葉薯 |
Dioscorea codonopsidifolia Kamikoti |
1934-10-28 |
大屯山 |
清水英夫
任職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著有「南湖大山バトッノフ稜線に於ける植物の垂直分布に就て」。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密毛雞屎樹 |
Lasianthus appressihirtus Simizu |
1936-08 |
桶後溪、阿玉 |
小田島喜次郎
日本岩手縣人,昭和7年(1932)至昭和20年(1945)擔任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助手。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長毛八芝蘭竹 |
Bambusa pachinensis Hayata var. hirsutissima (Odashima) Lin |
1935-09-29 |
桃園南崁 |
中村泰造
昭和16年(1941)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生物學科畢業,專攻石灰岩植物,論文題目「清水山の植物群落」,畢業後任職臺北帝大理農學部副手。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清水金絲桃 |
Hypericum nakamurae (Masamune) Robson |
1939-09-09 |
清水山 |
大苞偏穗花 |
Keiskea macrobracteata Masam. |
1939-09-09 |
清水山 |
清水馬蘭 |
Aster chingshuiensis Y. C. Liu & C. H. Ou |
1939-09-09 |
清水山 |
銳葉紫珠 |
Callicarpa tikusikensis Masam. |
1939-10-01 |
觀音山 |
三、民國
劉棠瑞T. S. Liu(1911-1997)
江西安福縣人,民國18年(1929)考取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民國25年(1936)取得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理學部植物學科理學士學位,學成後回到中國,在廣東、廣西的大學院校擔任生物系教授。民國36年(1947)應臺灣省立博物館館長陳兼善之邀來臺,擔任臺灣省立博物館研究員兼植物學組主任,兼臺大森林系教授。民國44年(1955)臺大校長錢思亮聘其專任森林學系教授,兼任植物學系教授,並曾兼任國立中興大學植物學系和森林學系教授。
擔任臺灣省立博物館研究員期間,積極參與學界組成之科學考察團,進行植物調查及採集的工作,致力於教育與學術研究長達50年,對於臺灣及華南的植物分類學有深刻的研究,總共發表了83篇學術論文。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圓椎花薯蕷※ |
Dioscorea kaoi T. S. Liu & T. C. Huang |
1956-08-10 |
太魯閣 |
※劉棠瑞、高木村共同發現。
林維治W. C. Lin(1915-1995)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烏葉竹 |
Bambusa utilis Lin |
1959-08-15 |
關西 |
劉業經Y. C. Liu(1917-1991)
字易之,原籍廣西,廣西大學森林系畢業,民國41年(1952)2月起擔任國立中興大學(臺灣省立農學院)森林學系正教授,教授樹木學(樹木分類學),曾兼實驗林管理處主任和教務長等行政職。著有「臺灣木本植物誌」(1972)、「臺灣樹木誌」(1988)。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柳氏懸鉤子 |
Rubus liui Yang & Lu |
1971-04-30 |
棲蘭山 |
灰葉懸鉤子 |
Rubus arachnoideus Liu & Lu |
1971-08-02 |
富里 |
花蓮苧麻 |
Boehmeria hwaliensis Y.C.Liu & F.Y.Lu |
1973-07-15 |
花蓮嵐山 |
澎湖決明 |
Cassia sophora L. var. penghuana Y. C. Liu & F. Y. Lu |
1979-02-16 |
澎湖馬公 |
臺灣蝴蝶戲珠花 |
Viburnum plicatum var. foremosanum Y.C.Liu & C.H.Ou |
? |
太平山 |
章樂民(1922-?)
浙江紹興縣人,福建省立農學院森林系畢業,歷任福建省立農學院農場技佐、福建省農業改進處督導員、福建省交通局工務處農墾科指導員。民國36年(1947)應臺灣行政長官公署邀請,任職於臺灣省林業試驗所初任技士,派在森林生物系臘葉植物標本館工作,當時植物標本館標本資料雖甚豐富,但未加分類整理,協助植物分類學專家蔣英博士,善加分類,校對參考文獻,訂正學名,費時三年,方告初步就褚,並將其入櫃陳列,提供本省林業從業人員及大專院校教授及學生研究上之參考。民國52年(1963)升任技正,民國54年(1965)調任森林生物系技正兼系主任,推動各項研究工作。民國71年(1982)林業試驗所體制改革,改任副研究員,研究員等職,先生在本省林業界貢獻長達四十年之久,前二十年專注於植物分類研究及植物園與植物標本館整理與充實工作,後二十年傾力於森林生態學之研究,民國77年(1988)退休。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李氏木薑子 |
Litsea lii Chang |
1951-10-29 |
浸水營 |
苗栗野豇豆 |
Dumasia miaoliensis Liu & Lu |
1956-12-11 |
八仙山 |
高木村M. T. Kao(1925-2006)
臺北市景美人,於民國36年(1947)至79年(1990)擔任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技正。16歲進入臺北帝國大學植物學教室第二講座(植物生理學)擔任雜役夫,昭和20年(1945),被日軍徵召,入伍擔任第三期海軍志願兵。戰後高木村回到臺北,受僱於日比野信一教授。民國36年(1947)在於景讓教授要求下,進入剛由國民政府接收的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工作,處理繁雜的標本採集、整理、乾燥、製作標簽、鑑定標本、貼製、歸檔等,長年工作下來,成為辨識植物的專家,被後學者敬稱為「認識臺灣植物最多的人」。民國79年(1990)退休,退休後仍照常到標本館協助標本的處理。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翼莖水芹菜 |
Oenanthe pterocaulon T.S.Liu, C.Y.Chao & T.I.Chuang |
1960-02-26 |
臺北 |
短梗同蕊草 |
Rhynchotechum brevipedunculatum J. C. Wang |
? |
臺北縣 |
恆春紅豆樹 |
Ormosia hengchuniana T. C. Huang, S. F. Huang & K. C. Yang |
? |
牡丹 |
廖日京J. C. Liao(1929-)
彰化縣人,生於日本京都,臺灣大學森林系畢業。曾任臺灣大學森林、植物、園藝系教授,文化大學實業計畫研究所教授,日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省立林業試驗所研究員。
民國41年(1952)大學畢業後服務於林試所墾丁公園與標本館,從事鄉土樹木之採集與研究。民國47年(1958)回臺大森林系教書,教授樹木學等課程,並從事鄉土樹木之研究,著有「樹木學」、「恆春熱帶植物園之樹木」、「臺灣之木蘭枓植物」、「臺灣之海桐植物」、「蘭嶼之樹木」、「臺大實驗林之維管束植物」、「臺灣羅漢松科植物之訂正」、「臺灣殼斗科植物之新組合」、「臺灣樟科植物之學名訂正」、「臺灣桑科植物之學名訂正」等。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佳保台圓果青剛櫟 |
Cyclobalanopsis globosa W. F. Lin & T. Liu f. chiapautaiensis (J. C.Liao) J. C.Liao |
1962-09-10 |
谷關佳保台 |
南仁山新木薑子 |
Neolitsea hiiranensis Liu a Liao |
1971-01-16 |
南仁山 |
石厝新木薑子 |
Neolitsea buisanensis Yamamoto & Kamikoti f. sutsuoensis J. C. Liao |
1972-02-01 |
南仁山石厝 |
溪頭秋海棠 |
Begonia chitoensis T. S. Liu & M. J. Lai |
? |
溪頭 |
白斑水鴨腳 |
Begonia formosana (Hayata) Masam. f. albomaculata T. S. Liu & M. J. Lai |
? |
烏來 |
鵝鑾鼻藤榕 |
Ficus microcarpa L. f.var. oluangpiensis J.C.Liao |
1989-07-15 |
鵝鑾鼻 |
太魯閣秋海棠 |
Begonia tarokoensis Lai |
1989 |
太魯閣 |
黃增泉T. C. Huang(1931-)
臺灣大學植物學研究所畢業,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博士,曾任臺灣大學理學院植物系教授及所主任。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高氏木犀 |
Osmanthus kaoi (T.S.Liu & J.C.Liao) S. Y. Lu |
1972-02-24 |
高雄扇平 |
臺灣木藍※ |
Indigofera taiwaniana T. C. Huang & M. J. Wu |
1990-07-23 |
貓鼻頭 |
南臺灣黃芩★ |
Scutellaria austrotaiwanensis T. H. Hsieh & T. C. Huang |
1994-01-20 |
屏東里龍山 |
南仁山天南星※ |
Arisaema nanjenense T. C. Huang & M. J. Wu |
1997-04-03 |
南仁山 |
臺北黃芩☆ |
Scutellaria taipeiensis T. C. Huang, A. Hsiao & M. J. Wu |
2003-04-16 |
木柵貓空 |
※黃增泉、吳明洲共同發現。 ★黃增泉、謝宗欣、黃星凡共同發現。
☆黃增泉、蕭錦隆共同發現。
徐國士(1942-2023)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臺灣水韭※ |
Isoetes taiwanensis DeVol |
1971-08-22 |
七星山 |
※徐國士、張惠珠共同發現。
應紹舜S. S. Ying(1943-)
臺灣大學森林學系教授。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臺東七葉一枝花 |
Paris polyphylla Sm. var. taitungensis (S. S. Ying) S. S. Ying |
1971-04-02 |
向陽 |
卵葉油點草 |
Tricyrtis formosana Baker var. ovatifolia (S. S. Ying) S. S. Ying |
1972-10-07 |
屏東來義 |
白花玉山石竹 |
Dianthus pygmaeus Hayata f. albiflorus (S. S. Ying) S. S. Ying |
? |
南湖大山 |
輻射暫花蘭 |
Flickingeria tairukounia (S.S.Ying) T.P.Lin |
1978-04-22 |
太魯閣長春橋 |
臺灣射干 |
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 var. taiwanensis S. S. Ying |
1979-08 |
和平島 |
臺東黃菀 |
Senecio taitungensis S. S. Ying |
1983-08-23 |
南橫檜谷 |
桃園馬蘭 |
Aster taoyuenensis S. S. Ying |
1984-06-25 |
滿月圓山 |
夏赤箭 |
Gastrodia flavilabella S.S.Ying |
1984-07-29 |
溪頭鳳凰山 |
北插天赤箭(秋赤箭) |
Gastrodia peichiatieniana S.S.Ying |
1985-10-10 |
北插天山 |
黃花煉莢豆 |
Alysicarpus vaginalis (L.) DC. var. taiwanensis Ying |
1985 |
蘇澳海岸 |
巴陵石竹 |
Dianthus palinensis S. S. Ying |
1986 |
巴陵 |
南投鳶尾 |
Iris nantouensis S. S. Ying |
1987-04-30 |
南投翠峰 |
蘭嶼脈葉蘭 |
Nervilia lanyuensis S. S. Ying |
1987-11 |
蘭嶼 |
大花油點草 |
Tricyrtis formosana Baker var. grandiflora S. S. Ying |
1988-04-04 |
花蓮清水山 |
臺灣假寶鐸花 |
Disporopsis taiwanensis S. S. Ying |
1988-05-15 |
南橫公路利松 |
清水山黃精 |
Polygonatum chingshuishanianum S. S. Ying |
1988-06-26 |
花蓮清水山 |
臺灣延齡草 |
Trillium taiwanense Ying |
1988-06-26 |
花蓮清水山 |
雪山藜蘆 |
Veratrum shuehshanarum S. S. Ying |
1988-07-24 |
雪山 |
南投寶鐸花 |
Disporum nantouense S. S. Ying |
1989-04-09 |
合歡山梅峰 |
臺灣苣苔 |
Epithema taiwanensis S. S. Ying |
1992-06-25 |
嘉義觀音瀑布 |
白狗大山茄 |
Solanum peikuoensis S.S. Ying |
1996-08 |
白狗大山 |
呂福原F. Y. Lu(1943-)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阿里山黃鱔藤 |
Berchemia arisanensis Y.C.Liu & F.Y.Lu |
1972-04-08 |
阿里山 |
玉里懸鉤子 |
Rubus yuliensis Y.C.Liu & F.Y.Lu |
1972-08-06 |
玉里清水農場 |
清水懸鉤子 |
Rubus pseudoacer Makino subsp. flexuosus (Liu & Lu) H. Ohashi & Hsieh |
1972-08-06 |
玉里清水農場 |
蘇鴻傑(1943-2020)
生物學家、植物學家、森林學研究者,臺灣大學博士,後任職於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主要研究蘭科植物及臺灣植物地理學,包含著名的地理氣候區和山地植群帶理論,與劉棠瑞合著「森林植物生態學」。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密花小騎士蘭 |
Oberonia seidenfadenii ( H.J.Su ) Ormerod |
1986-11-11 |
六龜多納林道 |
邱創益(1944-)
省立屏東農業專科學校森林科畢業,屏東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系名譽教授。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清水山柃木 |
Eurya taitungensis Chang |
1961-11-29 |
清水山 |
賴明洲M. J. Lai(1949-2007)
主要從事苔蘚和地衣及景觀生態的教學和研究,在植物區系地理,系統分類,園林綠化,生態評價以及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等方面皆有造詣。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南投秋海棠※ |
Begonia nantoensis M. J. Lai & N. J. Chung |
1991-12-19 |
溪頭 |
※賴明洲、鍾年鈞共同發現。
彭鏡毅C. I. Peng(1950-2018)
中興大學植物學系學士,臺灣大學植物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密蘇里州聖路易市)生物系博士,學成歸國後即進入中央研究院服務,在中研院研究生涯初期積極展開臺灣植物資源調查,豐富中研院標本館館藏並建立本土植物資料庫。撰寫、編輯288篇各式著作,發表超過125種植物新種,其中,臺灣新種22種。
留學美國期間隨美國分類學大師,密蘇里植物園園長彼得雷文(Peter H. Raven)院士研究北美洲柳葉菜科水丁香屬的系統分類;回臺之後,鑽研秋海棠科植物,成為亞洲研究秋海棠的權威,臺灣已知的18種原生秋海棠中,有9種是由彭鏡毅與他的團隊所發表。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岩生秋海棠 |
Begonia ravenii C. I Peng & Y. K. Chen |
1985-11-01 |
嘉義竹崎 |
太魯閣千里光(太魯閣黃菀) |
Senecio tarokoensis C.-I Peng |
1989-01-27 |
研海林道 |
花蓮澤蘭 |
Eupatorium hualienense C. H. Ou, S. W. Chung and C. I Peng |
1991-03-29 |
東澳粉鳥林漁港 |
臺北秋海棠 |
Begonia × taipeiensis C. I Peng |
1991-04-16 |
烏來至汐止林道 |
黃星凡S. F. Huang(1959-)
中興大學植物學系、臺灣大學植物學研究所畢業,美國州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分校生物系博士。專長植物分類學、生物地理學、演化學。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太平山細辛 |
Asarum taipingshanianum S. F. Huang, T. H. Hsieh & T. C. Huang |
1993-01-11 |
太平山 |
雜交野豇豆※ |
Dumasia miaoliensis Y.C.Liu & F.Y.Lu ×Dumasia villosa DC. subsp. bicolor (Hayata) H.Ohashi & Tateishi |
? |
司馬限林道二本松 |
※黃星凡、黃增泉共同發現。
邱少婷S. T. Chiu(1961-)
臺灣大學植物學系、臺灣大學植物學研究所畢業,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植物與植物病理系博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專長植物構造與功能、植物功能形態學、生態生理學等相關之領域。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蓮華池桑寄生 |
Taxillus tsaii S. T. Chiu |
1994-08-19 |
蓮華池 |
大花忍冬葉桑寄生 |
Taxillus lonicerifolius (Hayata) S. T. Chiu var. longifolius S. T. Chiu |
1995-10-19 |
溪頭 |
牟善傑S. J. Moore(1966-2006)
蕨類植物學家,著作有「臺灣溪頭蕨類植物解說手冊」、「臺灣傑出的蕨類採集者─王弼昭紀念集」、「自然饗宴-天望崎自然教學園區動植物資源解說手冊」、「臺灣蕨類」、「臺灣擬肋毛蕨屬植物之研究」、「臺灣稀有及瀕危植物之分級彩色圖鑑」、「達爾文200」等。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烏來鳳尾蕨 |
Pteris ×wulaiensis Kuo |
1988-06-14 |
烏來大刀山 |
王震哲J. C. Wang(1966-)
臺灣大學植物研究所畢業,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高等植物之系統分類及演化,除傳統之形態分類外,並以細胞遺傳及分子生物學等方法探討種間親緣關係以及物種形成的機制。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宜蘭天南星 |
Arisaema ilanense J. C. Wang |
1991-02-23 |
思源至南山 |
東臺天南星 |
Arisaema thunbergii subsp. autumnale J. C. Wang & H. Ohashi |
1991 |
研海林道 |
謝宗欣T. H. Hsieh(1966-)
臺灣大學植物研究所博士,臺南大學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教授。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鴛鴦湖細辛 |
Asarum crassusepalum S. F. Huang, T. H. Hsieh & T. C. Huang |
1995-04-07 |
鴛鴦湖 |
臺灣香科科 |
Teucrium taiwanianum T. H. Hsieh et T. C. Huang |
1995-08-15 |
梅峰 |
臺南通泉草 |
Mazus tainanensis T.H. Hsieh |
1999-05-20 |
臺南師範學院 |
林春吉C. C. Lin(1966-)
出生於宜蘭壯圍,民國78年(1989)開始研究本土水生植物。民國81年(1992)進入生態攝影領域,初期以蝴蝶生態攝影為主。民國86年(1997)開始發表水生植物專文。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龍潭莕菜 |
Nymphoides lungtanensis S. P. Li, T. H. Hsieh & C. C. Lin |
2001 |
桃園龍潭 |
陳志雄C. H. Chen(1969-)
臺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系博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太魯閣龍膽 |
Gentiana tarokoensis C. H. Chen & J. C. Wang |
1995-04-23 |
花蓮清水山 |
鴛鴦湖龍膽 |
Gentiana flavomaculata. Hayata var. yuanyanghuensis C.H. Chen & J.C. Wang |
1996-05-16 |
鴛鴦湖 |
奇萊肋柱花 |
Lomatogonium chilaiensis Chih H. Chen & J. C. Wang |
1998-10-03 |
奇萊山 |
鐘詩文S. W. Chung(1971-)
中興大學森林學博士,曾任職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林業試驗所,從事植物系統分類研究。相關著作有「臺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一卷:蘇鐵科--蘭科(雙袋蘭屬)」、「臺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三卷:禾本科--溝繁縷科」。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關山千里光 |
Senecio kuanshanensis C.-I. Peng & S. W. Chung |
1994-10-02 |
關山 |
顏聖紘S. H. Yen(1971-)
昆蟲學家,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鱗翅學、昆蟲系統分類學與演化生態學。中興大學昆蟲系、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所畢業。民國88年(1999)赴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研究主題包括水螟亞科和凹翅螟亞科蛾類的系統分類、螢斑蛾亞科蛾類的系統分類等。返臺任教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建立「昆蟲系統分類與演化研究室」。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桃園石龍尾 |
Limnophila taoyuanensis Yuen P. Yang & S. H. Yen |
1987 |
桃園龍潭 |
許建昌(C. C. Hsu)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囊桴竹 |
Leptaspis formosana C. C. Hsu |
1958-07-11 |
知本 |
其昌假蛇尾草 |
Thaumastochloa chenii C. C. Hsu |
1959-09-21 |
鵝鑾鼻 |
莊燦暘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基隆天胡荽 |
Hydrocotyle keelungensis T.S.Liu, C.Y.Chao & T.I.Chuang |
1960-05-15 |
基隆 |
清水健美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大花傅氏唐松草 |
Thalictrum urbaini Hayata var. majus T. Shimizu |
1961-03 |
天長斷崖 |
清水石楠 |
Pourthiaea villosa (Thunb. ex Murray) Decne. var. chingshuiensis (T. Shimizu) Iketani & Ohashi |
1961-03-29 |
清水山 |
清水山小蘗 |
Berberis chingshuiensis Shimizu |
1961-03 |
清水山 |
清水鼠李 |
Rhamnus chingshuiensis Shimizu |
1961-05-01 |
清水山 |
玉山假複葉耳蕨 |
Acrorumohra yoroii (Serizawa) T.Shieh |
1963-07 |
塔克金溪 |
張慶恩C. E. Chang
曾任屏東農專森林科、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主任,民國47年(1958)建立PPI維管束植物標本館。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鞍馬山越橘 |
Vaccinium kengii C. E. Chang |
1965-08-21 |
鞍馬山 |
恆春山茶 |
Camellia hengchunensis Chang |
1966-12-24 |
南仁山 |
小葉樟 |
Cinnamomum brevipedunculatum C. E. Chang |
1970-03-16 |
南仁山 |
高雄龍膽 |
Gentiana kaohsiungensis C. H. Chen & J. C. Wang |
1974-07-08 |
南橫天池 |
蘭嶼懸鉤子 |
Rubus lanyuensis Chang |
1977-02-10 |
蘭嶼青蛇山 |
臺灣蕘花 |
Wikstroemia taiwanensis C. E. Chang |
1977 |
三地門 |
狹葉艾納香 |
Blumea linearis C.-I Peng & W. P. Leu |
1981-02-14 |
蘭嶼東清 |
玉山瑞香 |
Daphne morrisonensis C.E. Chang |
1987-04-02 |
玉山 |
蘭嶼杜英 |
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 Poir. var. lanyuensis (Chang) Chang |
19987-07 |
蘭嶼 |
小山鐵夫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知本飄拂草※ |
Fimbristylis subinclinata T.Koyama |
1966-09-07 |
知本 |
呂氏菝葜★ |
Smilax luei T. Koyama |
1974 |
蓮華池 |
南投菝葜★ |
Smilax nantoensis T. Koyama |
1974 |
蓮華池 |
※小山鐵夫、高木村、黃增泉共同發現。
★小山鐵夫、呂錦明、黃增泉共同發現。
謝萬權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 |
Archangiopteris itoi Shieh |
1968-01-25 |
蓮華池 |
臺灣曲軸蕨 |
Paesia taiwanensis Shieh |
1969-09-07 |
大南溪上游 |
賽毛蕨※ |
Cyclosorus acuminatus (Houtt.) Nakai var. acuminatoides Shieh & Tsai |
1985-04-05 |
六龜 |
擬密毛毛蕨 |
Cyclosorus × intermedius W.C.Shieh & J.L.Tsai |
1986-06-04 |
南投桃米 |
※謝萬權、蔡萬來共同發現。
南波恒雄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短梗天南星 |
Arisaema taiwanense J. Murata var. brevipedunculatum J. Murata |
1968-07-17 |
大武山 |
池田剛建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傅園榕 |
Ficus microcarpa L. f. var. fuyuensis J. C.Liao |
1968-08-04 |
蘭嶼 |
水島正美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谷園青剛櫟※ |
Cyclobalanopsis glauca (Thunb. ) Oerst. var. kuyuensis (J. C. Liao) J. C.Liao |
1968-12-15 |
天祥谷園 |
※水島正美、廖日京共同發現。
歐辰雄
中興大學森林系畢業,畢業後擔任劉業經老師研究室助教,就此進入教職,。在中興大學森林學系開授樹木學、景觀樹木、南洋材、都市林業等課程,與劉業經教授、呂福原教授合著「臺灣樹木誌」,與呂福原教授等合著「臺灣樹木圖誌」、「臺灣樹木解說」。主理「中興大學森林學系臘葉標本館」,典藏臘葉標本10萬餘份、模式標本50餘份,主持的「森林植物分類暨生態研究室」,培育百餘位博碩士人才。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臺灣絡石 |
Trachelospermum formosanum Y.C.Liu & C.H.Ou |
1970 |
溪頭 |
鹿谷秋海棠 |
Begonia lukuana Y. C. Liu et C. H. Ou |
1971-10-21 |
鹿谷 |
希蘭灰木 |
Symplocos shilanensis Y. C. Liu & F. Y. Lu |
1974-08-17 |
屏東希蘭山 |
紅花假地藍 |
Crotalaria chiayiana Liu & Lu |
1974-09-16 |
嘉義瑞里 |
塔山鼠李 |
Rhamnus chingshuiensis T.Shimizu var. tashanensis Y.C.Liu & C.M.Wang |
1986-07-21 |
北大武山 |
陳益昇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屏東花椒 |
Zanthoxylum wutaiense Chen |
1972-03-29 |
霧台 |
林讚標T. P. Lin
臺灣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美國奧瑞岡州立大學博士。攻讀臺大植物系研究所時與蘭科植物結緣。民國60年(1971)參與為出版「臺灣植物誌」而展開的採集活動,發現了許多新種野生蘭。民國64(1975)至76年(1987)間出版「臺灣蘭科植物」」三冊。長期投入野生蘭研究,從事撰文、繪圖與出版,形成一個以他為核心的野生蘭資訊中心,對蘭科植物的分類研究有重要貢獻。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紅心豆蘭 |
Bulbophyllum rubrolabellum T. P. Lin |
1972-10-25 |
苗栗楊梅山 |
鸛冠蘭 |
Bulbophyllum setaceum T. P. Lin |
1974-04-25 |
觀霧 |
惠粉蝶蘭 |
Platanthera mandarinorum Reichb. f. subsp. formosana T. P. Lin & K. Inoue |
1974-07-02 |
北插天山 |
陰粉蝶蘭 |
Platanthera yangmeiensis T. P. Lin |
1974-08-30 |
拉拉山 |
長葉蜻蜓蘭 |
Tulotis devolii T. P. Lin & T. W. Hu |
1974 |
阿里山 |
小小斑葉蘭 |
Goodyera yangmeishanensis T. P. Lin |
1975-08-20 |
南庄楊梅山 |
紋血柱蘭 |
Lecanorchis thalassica T. P. Lin |
1976-05-21 |
溪頭 |
秋赤箭 |
Gastrodia autumnalis T. P. Lin |
1976-10-10 |
臺北大桶山 |
春赤箭 |
Gastrodia fontinalis T.P.Lin |
1979-02-25 |
臺北拔刀爾山 |
柳重勝
民國80年(1991)臺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畢業,論文題目台灣蘭科綬草亞科之系統分類學研究。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紅盔蘭 |
Corybas taiwanensis T. P. Lin & S. Y. Leu |
1974-08-04 |
桃園那結山 |
無蕊喙赤箭※ |
Gastrodia appendiculata C. S. Leou & N. J. Chung |
1987 |
溪頭 |
和社指柱蘭 |
Cheirostylis tortilacinia C. S. Leou |
1989-08-21 |
南投神木村 |
※柳重勝、鍾年鈞共同發現。
呂勝由Lu S. Y.
花蓮縣人,臺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臺灣省林業試驗所生物系助理研究員,木本植物分類專家、植物攝影家。 著有「臺灣彩色植物圖鑑」(教育廳)、「臺灣的稀有植物」(渡假出版)、「綠——太魯閣國家公園植物資源解說」、「墾丁公園遊樂區恆春熱帶植物園常見植物」(林試所恆春分所)、「四角林森林生態教育資源」(林試所)等書。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臺灣念珠藤 |
Alyxia taiwanensis S. Y. Lu & Yuen P. Yang |
1976-10-15 |
臺中青山 |
太魯閣胡頹子 |
Elaeagnus tarokoensis S.Y.Lu & Yuen P.Yang |
1983-11-04 |
天祥 |
紅莖椒草 |
Peperomia sui Lin & Lu |
1984-11-09 |
溪頭 |
奮起湖黃鱔藤 |
Berchemia fenchifuensis C.M.Wang & F.Y.Lu |
1985-08-10 |
奮起湖 |
恆春臭黃荊 |
Premna hengchunensis S. Y. Lu & Yuen P. Yang |
1985-10-09 |
鵝鑾鼻 |
太魯閣小檗 |
Berberis tarokoensis Lu & Yang |
1988-07-20 |
研海林道 |
太魯閣黃楊 |
Buxus microphylla Siebold & Zucc. subsp. sinica (Rehder & E.H.Wilson) Hatus. var. tarokoensis S.Y.Lu & Yuen P.Yang |
1988-07 |
三角錐山 |
蘭嶼烏心石 |
Michelia compressa (Maxim.) Sargent var. lanyuensis S. Y. Lu |
1994-09-17 |
蘭嶼 |
臺灣荖藤 |
Piper taiwanense Lin & Lu |
1995-05-19 |
臺中東勢 |
大武楨楠 |
Machilus obovatifolia (Hayata) Kanehira & Sasaki var. taiwuensis S. Y. Lu & T. T. Chen |
? |
臺東尚武 |
楊勝任S. Z.Yang
屏東農專三專部、中興大學畢業,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博士,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名譽教授,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植物標本館館長。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臺灣水玉杯 |
Thismia taiwanensis S. Z.Yang, R.M.K.Saunders & C.J.Hsu |
2000-09-10 |
中之關 |
何富順Ho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何氏松蘭 |
Gastrochilus hoii T. P. Lin |
1979-01-05 |
南湖大山 |
全唇線柱蘭 |
Zeuxine integrilabella C. S. Leou |
1983 |
德基水庫 |
蔡進來Tsai J. L.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大斜金星蕨 |
Thelypteris × erubesquirolica Shieh & Tsai |
1984-12-17 |
南投望鄉 |
楊遠波Yuen P. Yang
美國聖路易大學博士,中山大學植物分類學和生態學教授。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蘭嶼山桂花 |
Maesa lanyuensis Yuen P.Yang |
1986-03-11 |
蘭嶼 |
吳志昇J. S. Wu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畢祿山鼠李 |
Rhamnus pilushanensis Y.C.Liu & C.M.Wang |
1986-08-1 |
南投松崗至梅峰 |
陳永寬Y. K. Chen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南臺灣秋海棠 |
Begonia austrotaiwanensis Y. K. Chen & C. I Peng |
1987-07-27 |
茂林扇平 |
呂文賓W. P. Leu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清水山過路黃 |
Lysimachia chingshuiensis C.-I Peng & C. M. Hu |
1993-06-02 |
花蓮清水山 |
施炳霖B.L.Shih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畢業,擔任臺東體中生物老師、臺東大學應用科學系講師,教授普通生物學,曾參與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以及高中生物教材之編纂。專長為植物資源調查及植物分類,尤其專精於蕁麻科植物之分類研究。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溪澗樓梯草 |
Elatostema rivulare B.L.Shih & Yuen P.Yang |
1994-03-19 |
南橫梅山口 |
銳齒樓梯草 |
Elatostema acuteserratum B.L.Shih & Yuen P.Yang |
1994-09-17 |
蘭嶼 |
近革葉樓梯草 |
Elatostema subcoriaceum B.L.Shih & Yuen P.Yang |
1994-09-17 |
蘭嶼 |
多溝樓梯草 |
Elatostema multicanaliculatum B.L.Shih & Yuen P.Yang |
1994-10-23 |
拉拉山 |
橢圓葉冷水麻 |
Pilea elliptifolia B.L.Shih & Yuen P.Yang |
1994-10-23 |
思源埡口 |
微粗毛樓梯草 |
Elatostema strigillosum B.L.Shih & Yuen P.Yang |
1994-10-24 |
臺東東河 |
葉修珍H. J. Yeh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狹葉土丁桂 |
Evolvulus alsinoides (L.) L. var. oblongus H. J. Yeh & J. L. Tsai |
1994-07-19 |
屏東車城 |
陳建志C. C. Chen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關山雙葉蘭 |
Listera kuanshanensis H. J. Su |
1998-08-19 |
關山 |
胡嘉穎C. Y. Hu
植物名稱 |
學名 |
發現年代 |
發現地點 |
梅峰雙葉蘭 |
Listera meifongensis H. J. Su & C. Y. Hu |
1999-06-27 |
梅峰 |
自1854年起至今,臺灣特有植物的發現累積豐碩的成果,因環境破壞情況嚴重,目前更急迫的是要面對物種滅絕的危機。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出版的2017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評估有27種維管束植物已經滅絕,其中5種屬於野外絕滅(Extinct in the Wild,已經沒有野生狀態的個體,只有人類圈養個體的物種),22種屬於區域滅絕(Regionally Extinct,當一分類群在一個地區具有生殖能力的最後個體無疑已在該地區野外死亡或消失,或一類群的最後個體已在該地區野外死亡或消失)。
野外滅絕的5種為:烏來杜鵑、龍潭莕菜、雅美芭蕉、異葉石龍尾、桃園石龍尾。
區域滅絕的22種為:黃花蒿、狗舌草、大藨草、寬穗薹、鹼簣、水社扁莎、尖穗飄拂草、四方型飄拂草、華刺子菀、赤箭莎、印尼珍珠茅、彎果茨藻、齒萼挖耳草、寬葉母草、禿梗露珠草、明潭羊耳蒜、水禾、野生稻、澤珍珠菜、紅茄苳、細蕊紅樹、秦椒。
資料來源
吳明勇(2010)。日治時期臺灣植物調查事業。臺灣學通訊第43期,頁6-7。
吳永華(1997)。被遺忘的日籍臺灣植物學者。臺中市:晨星。
吳永華(2006)。台灣特有植物發現史:西元1854-2003年台灣特有維管束植物研究。臺中市:晨星。
吳永華(2016)。早田文藏─台灣植物大命名時代。台北市:台大出版中心。
吳永華(2019)。貂山之越:淡蘭古道自然發現史。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吳永華(2010)。臺灣近代植物學的發展。臺灣學通訊第114期,頁13-15。
胡哲明(2021)。臺北帝大時期的植物學教學小誌。臺大校友雙月刊2021年9月號,頁49-57。
黃國恩(2011)。臺灣蕃族調查第一人—森丑之助。史前館電子報第214期。https://beta.nmp.gov.tw/enews/no214/page_01.html
蔡思薇(2022)。治理殖民地自然:臺灣有用植物調查之展開。臺灣史研究第29卷第2期,頁117-174。
臺灣紅皮書編輯委員會(2017)。2017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南投縣集集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