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書說劇音樂吧
秋天到了。講究一點的人家會換掉夏天的寢具,窗簾,讓秋冬的感覺先進入屋內。
在這個秋天,我準備了安排在秋天讀的書,看的劇,聽的音樂。
書
很久每有看網絡小說了。
嗯,所以有理由多看幾本。
《三國諜影》,《三國配角演繹》,《風起隴西》 -- 這三本全是以三國為背景的小說。一起讀,把風流人物記得更清楚。
《成化十四年》,《兩京十五日》 -- 明朝孫子跟爺爺兩朝歷史人物+探案。祖孫三代偏偏出現四個皇帝,讓孫子皇帝的人生過的很不一般:娶了大17歲的保姆當貴妃,而自己的親生兒子為了逃避貴妃的毒手,一直秘密養在冷宮。真實歷史真的比虛擬小說還夢幻啊!
《萬物既偉大又渺小》 -- 是一位英國鄉間獸醫行醫,生活隨筆。現在是第二次讀這本溫暖風趣的小說。第一次是很年輕的時候在台灣的《皇冠雜誌》上讀的。
劇
把珍藏很久的英劇拿出來看。這些英劇的口碑非常好,陳酒香醇,秋日獨飲自細品。
音樂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出品的《龍之吟》等15張精品大碟;《梁祝》各個版本。週末的晚上,一邊放空自己一邊聽。
上面舉的中文網絡小說,字數都不是太多,基本加起來270萬字,時間上可以安排,內容可以消化。(現在看小說之前,都要先看字數。有些網絡小說動不動就200萬字,好恐怖的。)《萬物既偉大又渺小》是很多短篇的故事結集成冊,其實,很像部落格的日常生活筆記收錄成書。一直很好奇,不知道三毛女士動筆寫《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之前是不是看過這本書,將生活中的好事壞事都用正面幽默的眼光看待之,而且寫出來之後,讓讀者覺得好溫暖。《萬物既偉大又渺小》是床頭書,每天看一點,沒有限時看完的壓力。對了,2020版的影視劇9月發行。
看小說是休閒活動,還是要掌握時間,安排讓自己進步的事。
這個暑假我已經戒掉數獨。現在玩一題,可能都要用到三個小時以上,太浪費時間了。而且我發現做數獨練習,其實並沒有很大的訓練對數字的敏感度與邏輯,演繹。一樣是數字遊戲,不如把數學書籍拿出來看,做做題。收藏了一套日本出版的《蝸牛科學系列》,夏天拿出《數學》出來看,收穫很大。這本《數學》,從《數理》介紹到《向量》,然後就可以繼續細分的科目,好比《微積分》,《統計》。其實我還一邊看一本很有名的大學微積分教材《微積分之屠龍寶刀 上》,《微積分之倚天寶劍 下》,這是美國一位很有名的教授寫的,內容真的活潑風趣笑死人。
另外,就是要做一本俄文文法練習。
這本教材的名字是《大學俄語詞彙語法精解》,陳國亭老師的大作, 一般要考碩士或等級考試都要讀的一本很有權威的教材。
當初在網上看到這本書,喜歡的要命 -- 因為,每一講都有課後練習與答案,而我又是一個超級喜歡做習題,對答案的人。(我想,像我這種人應該很多,君不見全世界那麼多人在玩數獨,填字遊戲,都是我的同路人。)
如果讀上述的《蝸牛科學系列》的《數學》,是難度1-5的程度當中的3,這本語法書的難度大約3.5,但痛苦指數大於4 -- 因為,要學,要理解,還要背下來。這本書分詞彙與語法兩個部分;而詞彙部分又分兩個部分,暑假之前我先做了詞彙其中一個部分,進度很慢。現在我想,在“學,理解,背”的三個階段中去掉“背”,減低痛苦指數,增進學習速度,將詞彙的第二個部分從6個月壓縮成3-4個月。
至於文法部分,希望也能從6個月壓縮成3-4個月。不過,那是明年秋天的計劃了。(暑假的時候,我的心情很飛耀,安靜不下來,自然沒有辦法讀書。)
看小說也可以當成是知識吸收的來源。
在很多刑偵劇中,可以看到警察審問嫌疑犯的劇情。有些時候,劇中會出現某人比較會審訊,但,為什麼有人如此?(比较厉害的样子。)
去年有一部四個國家一起出的電視劇《審訊室》,看到英國,德國,西班牙,法國的警察大顯神通的審訊,但他們的技巧在哪裡?
在網上剛好看到一部關於審訊技巧的小說《名提》,作者是現任警察,所以寫的很實在。基本上就是警察學校有教,但一切靠實際工作培養的技能。我們在電視上可以看到嫌疑犯都會對警察說:你們沒有證據,要是你們有證據,你們早把我判了。對,正是如此 -- 審訊真正的名字是初審,就是在現場警探做了工作,拿到了間接證據,必須藉由嫌疑犯的口,來還原真相。嫌疑犯可否定罪,如果有直接證據就判了,如果沒有直接證據就必須靠初審,初審成功,警察还原了事实,就算嫌疑犯沒有認罪也可以判案。
《名提》這本小說,不是很好看,我個人覺得後面沒有寫好。但從這本小說,我學會了一些常識,將來看電視劇的時候,說不定還可以判斷編劇是否有足夠的經驗寫審訊的場景。
秋天讓人的心開始沉澱。讀書看劇聽音樂,何似在人間。
後記:《兩京十五日》的作者是《長安十二時辰》的馬伯庸。他的作品《古董局中局》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作品。影視劇拍的沒有文學作品好,但還是拍的很仔細。問題在於,影視劇拍成動作懸疑片,節奏快,偏離了文學作品當中懷古思今的情懷。好比,當年有人已經發現了武則天的佛頭埋藏的地點,一代一代默默的駐守著,書上這一定寫的很感人。影視作品裡面就沒有提到。總而言之,影視作品與文學作品的著眼點不同。
《兩京十五日》的皇帝男主角,他的作品在台北故宮可以看到, 去過故宮的人,印象絕對很深刻:
他是与宋徽宗并提的书画皇帝,中国“扫黄”第一人!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15c17d1426287b0ca9410f39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