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話說豐原]豐原采風~文獻回顧
2011/04/12 11:14
瀏覽763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文/杰士特索瑞~前一陣子開始書寫豐原,才發現原來我對於每日生活的這個地區是那麼陌生,還是興起了「重新認識豐原」的想法。

↑50年代豐原商家地圖


前一陣子開始書寫豐原,才發現原來我對於每日生活的這個地區是那麼陌生,還是興起了「重新認識豐原」的想法。於是開始跑到圖書館借了一些有關豐原的書籍,閱讀了起來,閱讀越有趣,和費雪與達達分享,想想也許有些東西可以放到部落格上和朋友分享,所以也把部落格的副標題悄悄地改成「話說豐原」、「在葫蘆墩」。

最近看完的的三本書(其實看完很久,書都要歸還了)分別是:
1.『豐原糕餅今與昔』,台中縣文化中心,1997
2.『葫蘆墩老照片特輯』,台中縣文化中心,1999
3.『豐原采風』,豐原市公所,2001


1.『豐原糕餅今與昔』

眾所周知,豐原地區是一個糕餅之鄉,單單中正路上就有眾多的知名糕餅店。而我一直很好奇:是怎樣得天獨厚的因素讓豐原成為百家爭鳴的「糕餅之鄉」?是怎樣的社會因素可以培育出這樣地方特色?而各家知名糕餅店又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之外又互助又競爭地發展出個人的特色?所以一看到『豐原糕餅今與昔』這樣的書名,二話不說,借了回家。

看了之後,有些遺憾,下了這樣的書名~『豐原糕餅今與昔』,並沒有將書名的意涵表現出來。也許在副標題上才是本書的意義:台中縣86年全國文藝季「豐原糕餅的源與緣」,老照片與器物專輯~~這只是老照片與器物的寫真集!況且在「糕餅列傳」中所述的糕餅店似乎只取「呂家」與「楊家」為例,也沒有達到「列傳」之名。

雖然書中文字不多,不過「前言」之部提到豐原糕餅的萌芽,可以稍微解開心中的疑惑。

在清朝時代,一般人的生活清苦,生計以農業為主,多為大戶人家的佃戶,平常捨不得也吃不起糕餅,只有在特殊的日子,或「孝敬」地主時才會買餅。糕餅,在當時對一般人來講是奢侈品,但卻是上流社會、名人雅士交際應酬,或親友之間,或仕紳與官府之間往返的贈品。由於許多名人仕紳的爭相傳頌,更加使得豐原糕餅聲名遠播。

2.『葫蘆墩老照片特輯』

↑這是南陽國小的舊照片!

這也是一本照片特輯,但是書中的照片可就多如繁星了!可見當時工作人員的用心,也不厭其煩地蒐集照片。書中說:近四百張照片,分成建築景觀、人物記事、文教政治、生活禮俗、產業交通五大類,時間從日治時期、光復時期、四0、五0年代。有些照片看得令人懷念,因為看到了以前小時候的模樣;有些照片則看得讓我們嘖嘖稱奇,「以前的樣子是這樣子啊!」

↑豐原地區20年一次的大事~~三獻醮。上一次94年,下一次114年。

我個人覺得這本照片就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雖然已經光復了,但是當兵入伍還是要這樣子來一張照片。


3.『豐原采風』

這本是民國90年由當時豐原市公所編印的書籍,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可以當「豐原的字典」來使用了。舉凡你想知道的豐原事情,在這本書裡都找得到喔!整本書內容分成:歷史地理篇、人物篇、宗教篇、建築篇、古風篇、糕餅產業篇、小吃篇、風景名勝篇、機關篇等。從人物篇與建築篇就可以看得出本書的認真與執著,因為工作人員宛如田野調查般,一一訪視訪談,呈現出最珍貴的歷史素材。有些人、有些物、有些建築,今日可能都已不復見了。

最令我感到訝異的是~~耶!在書中我怎麼好像看到老同學~~HIFI桑的身影呢!看來他不只提供很多老照片,還帶隊做訪談吧!

↑訪問豆花詩人~~台銀豆花。(藍色上衣者就是HIFI桑)

相關閱讀

豐原一條街~~素食街

 

豐原一條街~~中正路
 

20101225豐原「市」不見了!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