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杰士特索瑞~~最近「獨生子女安親班」好似停擺一般!!??實在是有點小忙啦~~有不少遊記要寫,有不少讀書心得要寫,有不少達達的生活點滴要寫,可是時間就是這麼有限啊~~今天先推一篇「尋找張達京3~萬興宮篇」。
其實,我個人和張達京的「偶遇」是在「萬興宮」。因為,萬興宮是我們老家的村廟,可以說是從小拜到大的廟。小時候不懂事時,只知道每年的某一天會跟著爸爸來廟裡吃拜拜,稍大之後,才知那是「巧聖先師魯班公生日」的「吃會」。再稍微大一點,拜拜時,會看一下~「拜的是何方神聖?」其中有一個是不懂的,就是「皇恩特授功加副府張公喡達京長生祿位」之牌。稍微知道清代台灣史,也知道張達京這個人,但是心中疑惑:「為什麼張達京的長生祿位」會拱奉在神岡社口的萬興宮呢?
萬興宮
先來看看網路上有關「萬興宮與張達京」的簡介
近豐原交流道車程約五分鐘,萬興宮建於清雍正十一年(西元一七三三年),迄今將近三百年,悠久歷史。雍正九年大甲西裡蕃亂,總土官巷敦仔宰其子士萬、士興及其女婿張建京,統領壯丁剷平番亂有功,於雍正十一年張達京率士萬、士興上京受賞,蒙賜蟒袍(現存張氏家族),返台時威於 聖母恩澤,特赴湄洲天后宮恭請天上聖母神靈,奉祀於瓦窯腳(困籌建廟宇需琉璃瓦、磚料等,特建窯燒瓦,故稱瓦窯腳),後因地理環境欠佳,移廟現址。
萬興宮之由來有傳說是取士萬、士興;兩人名字而來,亦有緣說是因社口昔為岸裡大社之出入口.漢人入墾後稱此地為「萬興莊」而得名,本宮供奉之「老三媽」;乃當年張建京由福建葡田恭請來台,頭頂黃金鑄造鳳冠,持芴端坐,玉顏慈祥,為「全台十二座湄洲媽祖」之一、目前保有道光十一年木製吉香爐,陶製香爐一座,刻有「開台光緒庚寅年花月立」字樣,造型相當獨特。正門匾額「萬興宮」墨瀋淋漓、筆力渾勁,係前清布政使楊草仙九十歲所書,另有懸匾「輔聖庇民」係民國九年「保良局長」林振芳之孫林鍚銓所敬書。
萬興宮除奉祀正湄洲天上聖母(老三媽)外,另有一專三尺高的「鎮宮媽」及,二媽祖、四媽祖、五媽祖、六媽祖、註生妓娘、觀音佛祖、星斗星君、巧聖先師、荷葉先師、福德正神,二樓供奉玉皇大帝、三官大舌、太子元帥、西秦王爺,關聖帝君、文昌帝君、開台聖王等眾神尊,另奉有「皇恩特授功加副府張公喡達京長生祿位」牌。
皇恩特授功加副府張公喡達京長生祿位
萬興宮除了本宮之外,在廟的後方約三分鐘的路程,還有一座「石頭公廟」,廟內有一座狀似人身的大石頭,俗稱「石頭公」。這座「石頭公廟」和張達京家有關連。相傳康熙四十年張達京夜宿岸裡社,發現社口溝豪光隱現.偕其兄達朝、弟達標,下水尋覓獲一人形石頭,乃建祠杞之,無不神威擷赫,有求必應。社口的小孩幾乎都會給「石頭公做『契子』」,長輩的說法是:這樣孩子比較容易養育,所以「石頭公」在中秋節是香火特別興旺。我是如此,達達也是如此喔。
外觀巨大的「石頭公」是後來「再建造」的。
本尊拱奉在小小廟宇之中
石頭公的碑文
「石頭公廟」的旁邊剛有湍急的圳溝,這可能也是張達京開鑿的「葫蘆墩圳」的支流之一。而這個圳溝是傳說中的發現大石頭的「圳溝」嗎?頗令人遐想。
相關閱讀
尋找張達京2~萬選居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4樓. 杰士特索瑞@guest2012/04/12 10:59Re: [話說豐原]尋找張達京3~萬興宮與石頭公
嗨,您好
謝謝您的分享。
今天(2012.4.12)寫了一篇文章,敬請指正。
謝謝喔
- 3樓. 達京後代子孫@guest2012/04/07 06:54Re: [話說豐原]尋找張達京3~萬興宮與石頭公
因為祖先在石岡的金星里附近的土地,風景很像出生的老家,所以在這地方定居,同時也鼓勵同鄉和子孫來這定居。
- 2樓. 杰士特索瑞@guest2011/09/22 11:51Re: [話說豐原]尋找張達京3~萬興宮與石頭公
謝謝您的提供資訊...
我也很納悶:張家那時那麼多田地,怎麼最後很多數居住於石岡、翁子呢?
連張達朝的後代也居住於豐原呢!
我只是我所知道的訊息整理一下,要有系統的研究,還是留給正牌的研究者吧!
總之,感謝喔~~
- 1樓. 京爺的相關@guest2011/09/22 06:47Re: [話說豐原]尋找張達京3~萬興宮與石頭公
黃豐隆調查發現,很多當地家族系統脈胳、開發史僅存於耆老口述歷史、族譜中,透過古墓碑文、地點等,從中得到實證,補足該段歷史,但古墓在荒煙蔓草間,隨著都市開發,找尋古墓成了和時間賽跑,他共找到逾200座。
黃豐隆結合雲端科技,運用智慧型手機Google Map為古墓定位,並且建立相關文史資料,但其中逾三成都市重劃時被毀,已成遺跡。
黃豐隆說,追尋古墓的過程通常是請教耆老、從族譜找線索,例如集資開鑿葫蘆墩圳、對台中開發貢獻很大的張達京,他的墓園是後人尋根,從大陸迎靈骨返台安葬,尋問耆老後,僅知道葬在南屯區番社埔竹林北側,由於不臨路,雜草比人還高,他在墓群中找尋,找了兩次才找到。
他舉例,為什麼台中市潭子區頭家厝「雙張」,當初是張達京、張達朝兄弟的後人開墾而得名,但現住的卻都全部姓林?當初他也想不通,張家、林家的族譜也沒記載這一段,直到比對林氏古墓出現年代,推論出張氏家族在清同治年間遇戰亂,成為勒索對象,將房舍賣給林氏家族後離開,補足這段歷史。
全文網址: 教授愛古墓 12年找到2百座 | 中彰投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