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前,我開始寫文章,而在那之前,我的專長是漫畫。
一樣是動筆,我動的筆從沾水筆轉為原子筆。這樣的機緣,來自一個人。
在文學的長河上,我的濫觴,是一個大我一歲的女子,佇立於岸邊,一點一滴,不藏私地注入。他是柚子。
還記得國三升高中的那個暑假,我隨意在網路上瀏覽,邂逅了她的文字。那種感覺依舊十分深刻,是的,當我第一次看見她的文章時。彷彿有一隻手,把我從此自圖像的世界攫出,從此拋擲入文字的領域,不再復返。
我第一次從她人手中,察覺青春原來是可以被切割下來,製為一塊塊圓形玻片,當我們臉上的皺紋蜿蜒成一顆樹,屆時,請打上朦朧的柔焦光,看著玻片所反射的光影,調侃、並且深深喜愛著那個年少的自己。那年啊,我們活得是如此閃閃發亮。
柚子的代表作很多,但我以為這句最經典:
縱使啊/我不再盼望/不再迷失方向/ 那少年啊/啃蝕的芬芳/ 仍如水流潺潺/懷抱著年少的輕狂/一如往常
後來,與柚子逐漸熟識以後,我方知道這樣的風格深受大陸八十後作家郭敬明的影響。郭敬明的『幻城』一書,可說是青春憂愁文學的集大成。文字的華麗、濫情的鋪陳;內心空洞的骨架,年少那混沌且無去可去的情感。稚嫩以及成熟,在這個尷尬的年紀,相遇。
然而,郭敬明的文學旅途並非因『幻城』的暢銷而一路順遂。在大陸這批鬥文化盛行的國家,郭敬明很快地遇到了抨擊。有許多學者指出郭敬明的文學不過是:『青春的無病呻吟。』
我看了如此的評論,感到不解,假使真的是無病呻吟,那為什麼我們看了會悸動?是我們也慣於無病呻吟,抑或是那些學者們忘了自己也曾病態地青春過?
於是,我詢問老師,「為賦新詞強說愁」於寫作上扮演著怎麼樣的角色?
老師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假使真的憂愁,那就憂愁;真的快樂,那就快樂。你只要寫出你真實的情感,有時候,『為賦新詞強說愁』諸如此類的評語,說不定是觀看者忘了他們曾經如此,忘了他們的『曾經許多愁。』」
於是,我決定發揮白居易新樂府運動的精神——文章合為時而作
但,在寫文章之前,有個基本功,讀文章。
這樣的過程就像打獵。我的青春,我的諸多澎湃感受,就像熱帶莽原上任意四竄的獸。而我唯一的獵槍是文筆,有時候我成功的獵取了某一種感覺,好不容易把它製成文字標本,欣悅地把它放進我的作品集。而大半的時候,我是看著滿原的野獸亂奔而無能為力。
高二是我瘋狂讀書的一年。
每個月平均保持一百萬字的閱讀量,大約是五到十本書的份量。這種態度,就像獵人廢盡心思去升級他的獵槍,以求能抓住速度更快,品質更高的獵物。逐步地,我能夠在生活中,看見靈感於其中穿梭跳躍,有時候我抓得住,但大半的時間我只能坐視他們活蹦亂跳,彷彿向我挑釁一般。
當然,依照我目前青澀依舊的文學造詣,我似乎是沒什麼資格說這些的。但我只是想要說,這條路,我走得很辛苦,但回首我所留下的足跡,也許將來我的方向會轉彎,也許將來我的生活中文學的光芒將逐漸黯淡,我都不會忘記這些我曾經如此熱愛的事物。
- 8樓. 梨也2007/02/22 17:11青春
青春的無病呻吟啊
與其這麼說
不如說
青春本身就是無可救藥的狂病了吧
- 7樓.2007/02/19 13:52((驚))
哇!說來還真是嚇人哩!((一個月看的書可能是我一輩子看的吧…傻笑…))
嗯…讀書真的很重要,不然想寫些心裡話,或長篇文章時,就會出現…牛頭不對馬嘴、想到哪寫到哪、文不對題、抓不到重點…((天呀…我的毛病不少哩…))或者是…一直翻字典…
那我也來學學你囉!!!((多少看一些了…不然真的會詞窮…))
- 6樓. HenryYee2007/02/19 08:49其實精練的文字
看太多也是會疲累的,因為必須得字字句句地去咀嚼,畢竟,我們生在這麼一個白話的社會,即使處處鉤心鬥角,但眼睛所見的、耳朵所聽的仍是最平凡的文字與對話居多。
哈哈!這是不是幫自己「沒有文字的感覺」這件事情找解釋?也是有可能喔!不過就讓老人囝囝囡囡一下吧......^^"
繼續寫吧,加油!因為若是為了避免「為賦新辭強說愁」而「欲賦新辭少說愁」,那可能就此抹煞掉許多潛力新星了。不過......妳不是考生嗎?
話說回來......一個月五到十本書的量真是嚇到我了。我看的書都比較偏商業、經營類型比較多,如果要規定我一個月要看五到十本像「從A到A+」這類的書,可能會眼冒金星久久不去......光想到就頭昏腦脹了......orz
- 5樓.2007/02/19 07:40加油
記得小時候...呵...也看了好多書
當時的爾雅跟九歌...散文跟小說的出版真是多
比較喜歡老蓋仙的淵博...琦君的溫馨...
也間接讓我們懂了好多...
希望您也加油!
創作出讓我們耳目一新的作品唷!
- 4樓. 黛比2007/02/19 00:57青春能量
我忌妒你的青春活力
更怨恨你的才華洋溢
所以你要繼續發揮這股能量到最極限
閱讀BLOG就是我在瑞士的中文書籍來源
千萬別讓它斷貨喔
Swiss Debby 與你分享異鄉生活的酸甜苦辣
- 3樓. 掬馥 (外出,遲覆,祈諒)2007/02/18 20:28你的文筆很好,請永遠不要放棄
一個月五至十本...嘖嘖,真是可觀可佩啊!多多磨練你的筆,別讓它鈍了。多閱讀小說,從小說中你可以看到人性。近來台灣都沒有小說了,就等你一二十年後羽化成小說家咯:)
I don't know enough yet not to trust God! - 2樓. 泥土‧‧‧郭譽孚2007/02/18 19:37很好的態度──
我想,每個文學愛好者都是他的人生的愛好者吧。
認真地關切自己的與別人的,週遭一切讓自己砰然心動的事物;真誠的打量、探索;某些意義上,我覺得沒有浪費的事情,就像大科學家愛迪生先生發明個電燈,不是實驗了上千次嗎,我想除了文學家自認為價值不如科學家,否則也應該保有失敗一千次的權利;只是,也像科學家,難免要承受元曲裡那種瀟灑──「他失腳笑閒人,他失腳閒人把他笑」吧。您以為呢?
泥土敬白
至於,您提到的年輕人的文學生活,內部牽涉到「文學與社會的關係」的問題,應該是個永遠相互辯證不完的問題,記得「四面楚歌」嗎?如果沒有「四面楚歌」,楚霸王好像可能回江東的話?──也想起了李易安當年感慨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哈,扯到了那裡去了。
- 1樓. 旂 諠2007/02/18 18:42曾
在一個藝人的網站看到認識的學姊寫了這麼一句話:她喜歡過很多藝人,或許總有一天她的熱情不再,但是她不會後悔她曾喜歡過這些藝人。
我想,文學和追星其實是很相似的,人很難對一樣事物保持永遠的熱愛,永遠是太過遙不可及的字眼,但是我們終將不悔,因為這些都曾帶給我們成長,不是嗎?^^
我又長舌了,每次在珊瑚蟲這邊留言老是變成裹腳布(汗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