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富管理的過程當中,你會不會常常發現這樣的情況
叫做 選擇太多,不如不做。商品複雜,不如不想。
最後就跟隨潮流朋友說甚麼,做甚麼。
了解皮毛,就匆匆把身上的錢給投入了
選擇太多,不如不做
現代人哪有這麼多時間,把那些所謂"衍生性金融商品"通通了解之後,才下決定。
往往就會陷入
選擇性失聰。
對我來說方便的,我才做。太麻煩的,我不聽。
商品複雜,不如不想
【投報率】是最最好聽的詞,前面只要加上很高的數字
就可以讓人覺得,他是合理的,是適合自己的,一定是正確財富管理的選擇。
索性就不思考了,反正這些公開說明書這麼複雜,條款這麼多字,就不看了。
看【投報率就好】!
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辛辛苦苦賺下的錢,就要這樣拱手讓人了嗎?
其實財富管理真的很簡單,只要簡單三個步驟。
就可以在最大程度降低自己損失的風險
財富管理密碼一
減少焦慮情緒
很多時候別人的故事總是比較美好,回想你身邊的那個一直跟你夸夸其談的朋友。
他做了甚麼配置,賺了甚麼甚麼,所以怎樣怎樣。
絕對不要忘記一件事,錯誤的財務管理,往往都是一步錯,步步錯。
當一個觀念植入了腦門,我們就深信了,少了思考的時間
就忘記了自己的現況。
最常遇到的就是,焦慮錯置偏誤。
直接就把資金投入了吧 ,反正看看吧 。
藉由"有做"了,來滿足自己不需要思考,就投入資金配置的行為。
然後到處跟別人訴說自己的配置是如何棒,如何的對,不允許別人衝擊這個配置。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習慣,很難改,只有發覺,才可以達到。
提升正確的財務情商
財務情商就是自我財務控制能力的指數,就是
為甚麼要存錢?為甚麼要配置?為甚麼要投入?請先想好。
一段下午時間的沉澱,一張紙一枝筆,有助於你思考。
財富管理密碼三
識破投報率的手腳,相信內心的聲音
人類是一個很特別的生物,在危機時刻,身體會提醒這對還是不對。好比我們進入一些激勵大會的現場,一開始覺得不對,就趕緊離開吧 。
在財務管理上面,聽到投報率,回收率,一些可以賺很多錢的話語,趕緊屏蔽,走了吧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