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另一種勵志:當慾望城市不慾望,不專業偵探社……還是不專業
2010/07/04 14:41
瀏覽428
迴響0
推薦9
引用0

有的時候我們做的,並非是「對的」,雖然對錯與否其實不是絕對,且看以下的例子。

 

有人說,戲劇「慾望城市」除了性、愛之外,四位主角間的友情也是主要元素之一。記得女主角凱莉要拋下美國的一切,與藝術家男友前往法國居住,另一女主角律師米蘭達則站出來直接地告訴她這樣會有什麼下場,講了一次又一次,到最後甚至快要撕破臉,但被愛情沖昏了頭的凱莉卻逐漸結束在美國的印記:房子、工作……只是,果然法國行不如想像中美好,男友自我中心的行為宛如澆了一大桶冷水在她頭上。我想,此時的凱莉想起的必定是那位寧為玉碎,也要死命勸阻她的米蘭達吧!不過,縱使如此,米蘭達當初的苦苦相勸,在當下是完全沒有作用的,其他兩位女主角的反應並不像米蘭達那般激烈,是她們的個性使然,還是深知對那時的凱莉而言,這些只是白費唇舌,還有可能惹得一身腥。

 

《不專業偵探社》家族裡的大伯,他因為自己原本健康的生活型態,卻依舊罹患重症,而在痊癒後決心要開始一段不一樣的人生,一段極為渾噩的歲月。家裡最小的妹妹一心想要改變她最愛的大伯這般糜爛的生活,想盡辦法,仍是阻止不了大伯醉死在某間旅館之內,她難過又氣憤地怪罪其他家人,如果大家更努力一些、再多關心大伯一點,或許悲劇就不會上演。怎料,姐姐聽了只是回她一句:每個人都有毀滅自己的權利。

 

我們勵志,有時是要鼓勵自己,有時鼓勵他人,希望能在對方失意時扶他一把,但有些人就是救生圈近在眼前也不願伸手去抓,那麼我們應該要怪自己沒有拿更大的救生圈、準頭再好一些,直接套入他的身體裡把他拉上岸來嗎?也許吧!但往往事情並不是如此簡單可以解決的。然而身為旁觀者的我們要做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候該放手?我想這是需要學習與琢磨的。只是那一句有毀滅自己的權利,讓我深深感覺到,人並不一定要走對自己最好的道路,所有支線只是許多種選擇,好、壞影響在此不是最重要的關鍵,而是代表了我們可以「去選擇」,同時也因此負擔了「責任」;自己才是承擔沉重後果與責任的人,不是其他人。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