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由阿玆海默症患者的角度來撰寫的小說。主角愛麗絲,人生正好半百,她是心理學界的權威,也是位教授。從她開始察覺自己的異狀,就醫,後來確定罹患早發性阿玆海默症,作者以如實的敘述手法,呈現這一段殘酷的過程。診療是一連串問答構成,簡短乾脆,洩出一縷醫院無機質的蒼白冰冷。當女主角幾乎忘了所有事情之餘,我覺得腦袋受到一陣重擊,然後眼淚就流下來了,彷彿那是她的最後一點記憶。
對一位正值研究巔峰的學者而言,突來的疾病叫她措手不及,由於阿玆海默症的病徵就是逐漸遺忘,她不但不能繼續手持教鞭,連閱讀都變成一件難事;自己,就要消失。感覺失落,卻又不得不接受,愛麗絲被逼入絕路,卻才發現隨著病情惡化,很多事都不記得了,就連眼前別人的談話自己都快要聽不懂了,這反而一點也不令人悲傷,因為都「忘了」。文末倒是一股難以言喻的平靜,好像只有進入天堂,人才能獲得這樣的心境,不忮不求,了無煩憂。
李家同教授曾寫過〈公元一萬年〉一文,內容是說當人們的智商逐漸下滑,最後地球恢復到公元一萬年前的原始樣貌。雖然愛麗絲的問題與其有所不同,但我覺得那種反璞歸真的感覺是很相似的,一樣,在愛麗絲的世界裡仇恨或是其他負面的情緒消失了;好像失去很多,其實那也不重要了,而且,獲得了心靈的平和,這一本小說讓我想起此文。當我們握著太多東西的時候,反而不能「放下」,等到真的放下了,又是另一番光景吧!
我很喜歡愛麗絲連自己喜歡的冰淇淋口味都忘記了的片段,因為,這樣她就可以嘗試其他的口味,也許能發現更喜歡的味道,也許多年來一直選的口味已經不再那麼好吃了,但我們卻不輕易變更選擇,如此眼界就會變得狹窄,好比去圖書館,事先査好書碼再去找書,與不要設定自己看什麼,走馬看花,後者能見到更多、更有趣的書籍。有人說把折磨當作經歷,我覺得對愛麗絲而言,這何嘗不是另一種體驗呢?
圖片出處:這裡
- 2樓. blue-alice2010/09/04 23:19謝謝你借我這本書啊!
謝謝你借我這本書,真的很好看哩。
大概可以理解妳為什麼喜歡這本書,除了從愛麗絲的角度出發,讓人更可以體會主角的心境轉折外,作者也透過許多醫療式的問答筆觸,讓讀者發現愛麗絲的轉變。尤其是讀到"那個男子","那個女人"之類的論述,但是她所看到的明明是自己的丈夫和女兒時,感覺更是五味雜陳。
- 1樓. 木頭...發呆ing2010/06/23 16:20我想念我自己
連這書名都令人為之一震
閱讀就像啟程去一趟未知的旅途一樣
經歷一段這輩子可能想也沒想過的
可能將來會遭遇
也可能永遠不會遺忘..連自己都遺忘了
很難想像
或許我們看到與感受到的與當事人完全不同
但這種恐慌仍然是無法承受的很喜歡您的這篇分享,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