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雲林縣口湖鄉的椬梧滯洪池有「雲林版日月潭 」美稱。雖然沒有遠山相映,但是水中生態豐富,從海裡來的風,時而輕柔,時而強勁,也是一處世外桃源。
浮動碼頭像極了日月潭,就差遊艇。


這裡最早是台糖農場的甘蔗林,卻因颱風再加上海水倒灌,結果積水不退,原先的林相變成了今天的湖泊,成了候鳥棲息地。(臨近的鰲鼓溼地也是候鳥棲息地)
從浮動碼頭往左遠眺,一整排灰灰樹林很特別,還有水鳥游來游去,有時一隻來聚,有時三、五隻齊飛,快樂的享受這一處靜謐世界。手機調到極限拍的,糊糊的候鳥戲水身影,很是悠閒。

浮動碼頭這裡有停車場,入口即有一座涼亭,過了涼亭往下走就是浮動碼頭。

椬梧滯洪池分為南池、北池,我到訪的是北池(鄰近口湖遊客中心),呈三角型狀,有幾處停車場,停好車可散步、騎自行車(可到口湖遊客中心免費借用)繞環湖小道而行,迎著時而輕拂時而強勁的海風緩緩而行探索秘境,沿途有涼亭供休憩、賞鳥,夕陽下更有另一種風貌,是很愜意的行程。


環湖古樸造型的涼亭,旅人到此歇息,吹風、品茶、啜飲咖啡、吃點心,補充體力再出發。


第一次到訪,對地理位置入口完全不清楚,從剛剛浮動碼頭停車場,沿著外側馬路「盲行」,抓著方向(滯洪池在我左側),就是繞著它轉,意外來到這處「椬梧滯洪池」地標。

椬梧滯洪池不僅有防治水患功能,更擁有令人驚豔的湖光水色,豐富生態資源更讓這裡成為了賞鳥天堂,也是附近居民騎行、慢跑、散步、賞湖景的好去處。






生態島旁的觀湖棧點,這處是較大的。

我猜這是可搭帳的棧位,還有編號。

從椬梧帶洪池地標往前直走,近台61線前一個大角度左轉,就可往生態島而來。





遊椬梧滯洪池,最好先到口湖遊客中心借用自行車,再去環池漫遊,最輕鬆,當然也可以散步,環北池一圈3公里多,安步當車也是愜意。
口湖遊客服務中心為口湖地區溼地生態園區節點之一,以溼地間常見物為意象,水鳥振翅飛舞的美麗景象為設計構想,為周圍空曠的草皮地景增添生命力。設計以地景建築的方式規劃建築量體—屋頂即是大地的延伸,使人為建築與大地合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量體交錯的關係為兩隻水鳥比翼而飛的意象。2樓有觀景台,出遊當天,上去的斜坡是封閉的,暫不開放。

這座由藝術家陳昱良設計的裝置藝術「海將軍的頭冠」榮獲2020義大利國際 A設計大獎,與巴黎DNA設計獎。
是將海洋、信仰、文化及地方特色融入作品並與遊客休憩功能結合,成為口湖熱門打卡亮點。
是透過傳統信仰「媽祖」為創作發想,轉化而來「海將軍」。象徵為了解救被人類破壞的環境,犧牲軀體並留下頭冠警惕人類愛惜土地的意義。
頭冠造型以「龍膽石斑」為發想,呈現台灣多元族群基因,並結合台灣廟宇色彩和海洋元素進行創作。
例如:主體紅色系是華人福氣的象徵;「山型紋」是台灣原住民的視覺印象,藍、綠、橘象徵「大氣、海洋、陸地」;白色愛心代表沿海區域出現的白海豚;船舵造型的魚眼象徵南島語系族群的航海精神。整體造型以陶板和馬賽克磁磚拼貼,搭配抿石子、陶盤壺蓋、鏡面玻璃崁入等手法製作。如今成為口湖重要地標之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頭冠裡有座位區,小朋友最愛。






遊客中心裡提供自行車免費借用,只要押證件即可,限時2小時。

這裡還提供餐飲服務,豐富的料理為「在地小農食材無菜單料理」,只要事先致電預約,就能到當地品嘗最道地的滋味。


遊客中心大樓後方遠眺,有家「沐藝家」,主人是在地40年的藝術家。

口湖遊客中心:
雲林縣口湖鄉梧南村光明路1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