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工作 X 生活】工讀歲月煉成金:高淑芬老師的校園與職涯成長路(作者:高淑芬老師)🌲
2025/06/08 09:53
瀏覽139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工作 X 生活】工讀歲月煉成金:高淑芬老師的校園與職涯成長路(作者:高淑芬老師)🌲

❤️不是每一份努力,都能在照片中看見。

那些年,我在打工與課業之間奔波,靠著語言中心的工讀、送信的差事、家教與奶奶的零用錢,一點一滴地,維持著我想要念書、也想照顧自己的生活。

這篇文章,不是苦情故事,只是想記錄:

❤️原來,生活的韌性,來自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選擇。

🌟重返校園,憶及那些打工歲月

近期,關於學習歷程檔案的討論十分熱烈,許多學生在其中展現了豐富的才藝活動。我深刻體會到,這確實是某種幸福的呈現。

對部分人來說,光是課業就已耗費大量心力,根本無暇顧及其他;而經濟條件不允許,也讓許多人無法負擔這些活動的費用。因此,我常說,這是一種幸運。

我是透過甄試入學的,從某個角度來看,我也算是幸運兒。

然而,在這些幸運的背後,我深知許多努力其實與現實條件息息相關。例如,我必須靠自己賺錢來支付生活開銷,同時也在這些過程中累積寶貴經驗。

今年重返校園執教,擔任代課老師,許多過往的工作回憶便湧上心頭,尤其是大學時期的打工歲月,那段時光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大學時,我曾在學校的語言中心擔任工讀生,因此有機會認識許多來自外文系的朋友,像是英文、日文和德文系的同學。他們都非常可愛且健談。

我們甚至曾呼朋引伴,一起去看德文系的戲劇公演。看到平日一起工作的好朋友濃妝豔抹,用德文演出,那畫面真是太有趣了。

那時候,我的直屬學姊是班上的第一名,去排班時才知道她也是語言中心的工讀生。我不記得確切名次,但大概是第四名,剛好符合資格申請到系上的獎學金。

語言中心工讀的機會其實非常難得,因為他們會審核學生的成績。我很幸運,當時成績正好達到標準,所以成功加入了工讀的行列。

除了語言中心,我也在學校兼任了送信的工作。這份工作是同學介紹給我的,因為他另有規劃,知道我需要賺錢,便推薦我去,我當天就直接上工了。

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的單位很多,送信時我幾乎跑遍了校園各處。必須在兩個小時內將整個校區的信件處理完畢。由於路程遙遠,很容易流汗,即使在嚴冬,我仍穿著細肩帶上衣走透透。

送信時,我偶爾會經過學校的微生物系。那個系館總是瀰漫著奇奇怪怪的味道,而且光線昏暗,是個非常神秘的地方。

送信這份工作,曾經被某人用鄙視的語氣說成是沒有價值的工作,不像語言中心的工讀。我當時心想,妳辦公桌上的信,難道不是送信的工讀生輾轉送來的嗎?對於這樣的話語,我心裡其實是有些不舒服的。

雖然住在家裡不用負擔房租,爸媽也幫忙支付水電費。或許當時爸媽的經濟狀況已經很吃緊,卻仍盡可能給我支持。

只是物價高,每個月僅有的幾千元生活費對我來說真的不太夠用,光是每天搭公車基本往返就要花費 48 元,還要應付用餐和相關書籍購買等開銷,仍有不少挑戰。

不過,既然是我自己選擇要讀大學,也辦理了學貸,我很慶幸有這兩份學校工讀、一份家教,再加上奶奶給的零用錢,才讓我的大學生活得以維持基本開銷。

大學期間,我也參與了一些採訪和故事撰寫的工作,這段經歷既有趣又收穫良多,特別是還有機會出差採訪,真的很好玩。

因為採訪工作,我還有幸和一位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客座教授聊天,當時才知道原來學校還有提供住宿的地方呢!

當然,偶爾也會羨慕那些能在暑假去巴塞隆納度假,或是去歐洲遊學的朋友們。

有時候回想起這些往事、想起那些人與那些故事,總覺得年輕真好,也特別感謝這些工作機會帶給我的一切。

🌟職涯點滴:從打工到各行各業的探索

現在回到學校工作,總覺得有一份親切感。

談起從打工、企業實習到後來的全職工作,我確實去過許多有趣的地方。

碩士班時,我同年考進台灣微軟和聯合報系實習。這些機會都是在數百甚至上千人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才爭取到的。

我也曾在台灣師大、國中、國小、幼兒園、補教機構等教育單位服務過。此外,我也曾在台大醫院工作,雜誌社、商業公司也都有我服務的身影。

我還採訪過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音樂家、企業家、出版社經營者、古董商、大學教授、作家、醫師,以及許多來自各行各業的前輩和朋友。那些曾經在我筆下、在我故事裡的人事物,都是我寶貴的經歷。

我曾擔任「行銷組」、「消費線」、「政治線」、「商業線」實習生;擔任採訪記者時,我寫過創意市集、餐飲報導、服裝報導、人物專訪、教育專題、職涯專題、家庭專題,也寫過「幸福專欄」。

公共事務室副管理師、總機、研究助理、教師、總經理特助,也曾經是我的工作職稱。

這一路走來,的確不容易,但是充滿感恩。每段歷程,都成為我當老師的養分。

這些豐富的經歷,讓我在教學時有更多故事可以分享,也因此更充滿力量。 — 覺得感恩。

有誰推薦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