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7.6.
最近在授課之餘老是在想一個問題,有甚麼方式可以跳脫傳統的授課內容,是不是一個產業就僅能就
系所名稱在字面上發揮呢!當然這是主要吸引學生進入這個科系,也讓學生在四年內學會老師認為
應該在這行業該懂的東西,這是否將自己陷在某種框架當中,而學生就老師所教授的對於未來的就
業市場是否有競爭力呢?又如何與其它學校的同科系畢業生有所差異化呢?這讓我有些擔心這樣訓
練出來的學生如何在國際化的競爭環境當中勝出呢!
所以我在看閒書或是專業書籍時都會在想這個問題,學校教育我們成為專業也同時讓我的思考方向
僵化,好像要走這個專業就該如此,除此之外我是不是完全不懂?就像我們在唸書時往往覺得最棒
的同學是數裡最強的,如果在國文或是歷史地理超強反而覺得沒甚麼,但是考試是統一計分的,所
以不代表文史強的同學進不了好學校,我就有數理很棒的同學考上後段班的學校,因為他的文科完
全不行。
因此我在看期刊雜誌時會看一些非主流的小文章,也許對某個雜誌來說這些文章只是點綴的,並非
是當期的封面主題,但是往往卻覺得這才精彩。
舉個例子,我們可能都認為學室內設計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用一些設計手法將一個家重新改造,
以達到使用者的需要或解決她的某些居住問題。所以老師上課會強調居家的設計,但是辦公場所,
餐廳等公眾聚集場所也需要設計、但是看了這些文章之後突然想到飛機汽車也需要設計,它們不只
是個交通工具,也不是永遠一層都不變的內裝,所以只要人會停留或到達的地方那怕是時間很短
暫,都有需要利用設計的手法讓那空間變得更合乎人性。
愛因斯坦曾說過「專家是訓練有素的狗」,當然這話聽起來有些苛薄有些挖苦的味道,但是想想好
像自己似乎也有一點這種傾向,簡單的說就是我們把自己陷死了,所以自然就談不上甚麼創新了,
但是看書尤其是非專業的書,往往會讓自己的想法跳脫出陳窠當中,激發出一些新的點子。
我也發現女兒現在也陷入這種情境,所以我就先引導她去看一些專業的雜誌,看看別人所寫的文
章,讓她了解到為何一件事情但是每個人所看到的結果不一,而自己想想是否自己的判斷與別人有
所出入,當然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一定是對的,但是分析之後就會慢慢了解到為何別人的看法可能比
較獲得支持。那自己是差在甚麼地方自己再去檢討,或是自己可能認為這事件可能是個單純的事
件,但是往往是許多外在因素所影響才導致會有如此的結果。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她學習心胸要開
闊,不要對任何事情先有了成見就很難去接受別種看法了。
以我們這一行來說能夠有突破性的發展往往非科班出身的,甚至探究他的背景資料會發現也許與這
專業完全搭不上邊,也許就是他沒有受到既有的思想箝制,所以才會以內行然絕對想不到的角度切
入,才能創造出驚喜,而書往往是為我們開啟這一扇門,能不愛書嗎!
- 1樓. CHF狗爺/馮濟灝2015/10/12 11:04
我對讀書的看法是這樣:
不管任何學科,基礎上都有比較科學的思考與方法。科學方法和科學地脈相通。舉清代考證學來講,當時學者用的就是科學方法。
學識最終的目標要在審思明辨的明理。中華傳統的知識分子強調知識的社會責任,這是明理的實踐。此外學識必須用實務作為基礎。空讀書本不夠的。
假如學的是文史領域,那就要跨多領域,這種學科裏的細目(也就是各科系)互相發明,不能侷限。
這也讓我們學理工的到了某個階段才發現許多人文的或是社會學其實才是真正影響的關鍵.所以反過頭來再去接受學習這些領域的東西 小彩的美加台生活 於 2015/10/12 14:3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