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荷花,開心papago來到了
台北市賞荷新景點
南港的新亮點《山水綠生態公園》
原來是山豬窟垃圾掩埋場,從2011年已經不再掩埋處理廢棄物,台北市環境保護局將這裡復育成21公頃的山水綠生態公園,在2013年完工啟用,二年的時間,不知道啟用後的生態公園,有更好更美了嗎?有網友在臉書打卡,得知荷花開了,專陳來瞧瞧。
台北市賞荷熱門地標的台北植物園,今年的荷花不若往年,還得等等,而《山水綠生態公園》滯洪池的荷花也開了,去年七月的夏天,媒體曾報導說,這裏的荷花可以媲美台北植物園,我將這裏替代我2015年荷花的攝影寫真,來了之後,滿足了,園區環境超優的,好的事物就是要來分享,看看介紹就知道了⋯⋯
▲▼咖啡屋前的荷花池
從咖啡屋的露台
近距離觀賞荷花開
或沿著池邊欣賞著,美!美!美!
帶著長鏡頭
稍遠一點距離看看荷花
再拍拍
這麼賞花,是我的最愛
▲▼花開花落
花開時燦爛
花落時淒慘
沒有一朵花能躲過的過程
這麼美的花開時刻,得好好珍惜
《山水綠生態公園》
盛開的荷花,好大好大!
上午八點左右觀賞荷花
好強的太陽光
花兒一樣綻放美豔
紅的艷麗
柔的粉嫩
這麼大的園區裡
快步走動一動,走一圈
小動作也大大流汗,走快些或跑一下
不得了了,流到眼睛裡
園區裡栽種有楓樹、台灣欒樹、櫻花樹⋯⋯
可都還長得不夠大
樹木還沒有成蔭
也真或許要等十年後
(管仲名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栽種樹木需要十年
園區躲陽光的地方
看似不多,也不少,蠻多的
只要走進分散在園區
周圍的幾個涼亭、遊客中心、咖啡小屋
瞭望台、休憩花廊等等這些設施
涼快許多了
站或坐在這些設施中觀景
台北展覽館周邊看得清楚
▼咖啡小屋前
野豬坡
▼成群小白鷺、牛背鷺
三不五時飛過來給你看一下
【山水綠生態公園】位於台北市南港區南深路37號,原為山豬窟垃圾衛生掩埋場,總面積65公頃,掩埋面積35公頃,掩埋物品容積為617萬立方公尺,為臺北市第二座大型衛生掩埋場。
2010年起臺北市已達到「垃圾零掩埋全回收」的目標,現已轉型為廢棄物暫置場,負責廢棄物拆解回收作業,同時部分場區已改為「山水綠生態公園」。
園區《平面導覽圖》
這樣大的園區
據說假日來遊客多
很適合親子共遊
給自己和家人一個假期
遠離電腦、iPad
動一動
赤著雙腳,踩踏草坪
順道賞賞盛開中荷花
很棒的!
▲ㄟ,這是什麼?
太陽能花鐘
▼休憩花廊、瞭望台
▼兒童遊樂區
有花就一定會有蝴蝶蜻蜓
環境才優
也一定要有鳥兒聚集,環境更優
牛背鷺(黃頭鷺)
燕子、家八哥、白頭翁
大捲尾鳥好多,一直叫
家八哥也不少,牠的叫聲被大捲尾蓋住了
山水綠生態公園
也蠻適合野餐或者舉辦戶外團體活動好地方
不需要解說的看環境中、玩樂中
遊客中心裡的靜態展示
全都是廢棄物再利用的佈置,看得明白
▲▼鐵鋁罐再利用的展示牆面
這一趟半日遊
環保教育輕易地瞭解了
台北市民落實垃圾分類經過幾年的努力
零垃圾掩埋目標達成
好棒!好棒!
北市民多了一個這麼大的綠地
台北市因為資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成功經驗
獲選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最家實踐城市區」展示
2011年獲「國際大都會協會獎」
這些榮耀歸功於
垃圾處理政策的順利推行
與山豬窟垃圾處理成效績效與經驗
這些若不是在《山水綠生態公園》親眼所見
很難有記憶,這回我可牢記了
家中垃圾資源分類與回收
變得很有意義了
小市民小動作一樣窩心
好友們,您覺得呢?
玩不過癮
卡娃思已安排假日與家人前來開心pa pa go野餐喔!
⋯⋯⋯⋯⋯⋯⋯⋯⋯⋯⋯⋯⋯⋯
入園資訊,上午6:00至晚上10:00
地址:台北市南深路37號
【山水綠生態公園】交通資訊
一、公車:
(一)指南客運《679》
在福聖宮【山水綠生態公園】下車即可到達入口
(二) 《212》,《小5》
在舊莊二站下車,經過【田園社區】,往【山豬窟游泳池】方向,即可到達園區下方,就一條路,往園區「集水渠道」旁的右側水泥階梯往上爬,約10-15分鐘即可抵達園區入口。
二、捷運
捷運南港展覽館轉乘679公車即可抵達園區入口
三、自行開車
高速公路由國道3號北上中央研究院匝道出口
下交流道後直行南深路約1.5公里抵達公園入口
⋯⋯⋯⋯⋯⋯⋯⋯⋯⋯⋯⋯⋯⋯
貼心小提醒
非假日,沒有廠商攤商
野餐還不錯
咖啡屋、遊客中心都設有自動飲水機
記得帶水壺與食物
【後記】
山豬窟的歷史
在1970年前,山豬窟曾是臺北市主要的垃圾堆置場之一,但由於堆置量過多造成崩塌,且距離主要市區較遠,於1970年後臺北市的家戶垃圾改集中於葫洲里垃圾以掩埋廠,就大家知道的內湖垃圾山,也是最近台北市新的景點,歷經多年成功復育,變身成功為【內湖復育園區】,2015年6月5日啟用。
1992年,山豬窟被選定為接替福德坑垃圾物生掩埋的新掩埋場地點,經一年整建後,於1994年6月18日啟用,接替已經飽和的福德坑垃圾衛生掩埋場。
最初規劃於2004年底停止使用並關閉掩埋場,但因臺北市推動垃圾減量及資源回收,在2004年底時仍有可用容積46萬立方公尺,因此延長使用至2010年底。而在2010年因可用容量仍有25萬立方公尺,因此再次延長期現至2020年底。
由於臺北市已於2010年達到「垃圾零掩埋」的目標,因此於2011年改做為負責廢棄物拆解回收作業的廢棄物暫置場,並將部分掩埋地區改設為生態公園,並命名為「山水綠生態公園」
(台北市環保局網站資訊,http://goo.gl/KWGmP9)
【圖、文/卡娃思,攝於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