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5年公布,中國「澳門歷史城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澳門旅遊局介紹的旅遊指南中,介紹的歷史城區,多達22個歷史建築,在好友FRANK安排,來到大三巴牌坊,從巴黎人酒店」專程搭計程車來,值嘛?當然值得的。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誌之一,也最為人熟悉,牌坊是昔日天主之母教堂的前壁,屹立在綿長莊嚴的石階上。
大三巴牌坊共有五層
第一層 入口層:
三個入口,希望之門、信仰之門、仁愛之門,門上都刻有耶穌會徽
第二層 聖德層:窗楣上共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裝飾
第三層 代表著童貞聖母的勝利
中央為聖母升天像,旁邊有祈禱、奏樂、獻香的天使
第四層 耶穌聖 兩側有耶穌受難的浮雕
第五層 天主聖父、天主聖神
牌坊的浮雕特別,這座教堂建於17世紀,由一名義大利籍的神父所設計,由日本工匠精雕細琢而成。融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和東方的建築特色,中西合璧,莊嚴宏偉。可惜在1835年的火災後,教堂只剩前壁。就算只剩前壁,澳門當局可保護的很好,我們才有機會來朝聖。
大三巴牌坊的背面鋼架支撐著
超多的遊客,有歐美、韓國、大陸等等,看來來澳門指標的景點,大三巴牌坊當之無愧。再往牌樓下方巷子踩街,人擠人,有點被嚇到,鉅記餅家不只一家,每一家都擠滿人。
鉅記餅家的杏仁餅在台灣,是知名的杏仁餅伴手禮,逢年過節,特別是農曆年特別的搶手,幾年前超商的禮品區,有得買,但數量不多。店內像在台灣的伴手禮店一樣可以試吃,而且還是熱呼呼,好香的杏仁餅,再加上一杯熱茶,就更棒了。
試吃盒
剛出爐熱呼呼的杏仁餅
英記杏仁餅
是澳門另外一家知名杏仁餅品牌
來店人潮看似沒有鉅記的好
賣場空間小
但,英記的我喜歡
香氣比較淡
銷售量冠軍全年賣出8,180萬粒
迷你杏仁餅是招牌
店內告示
可以帶回台灣的意思
買了幾盒,哈哈!
(看來台灣遊客不少,提示可以帶回台灣)

「莫義記」雪糕
獲米其林2016年推薦街頭小吃店
招牌是貓王榴槤雪糕
櫥窗裡漂亮多種水果口味雪糕
轉角水果攤的奶油草莓
在台灣沒見過
買了一盒吃
水分多甜,好吃
番石榴(芭樂)三個折台幣50元
不貴
搞燒烤(搞笑店名)

中西混合的建築
澳門獨特的建築風格
街上的建築物有幾棟色彩鮮豔,歐風十足,內部改建適合現代人居住的環境,外表仍保留過去歷經明朝、清朝前期、清朝後期和近代建築,很有意思,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老建築物和不同時期並存的建築物,初次來到大三巴牌坊,充分感受澳門政府對具歷史價值值得保存的古老建築物的重視。
保留過去路不平的人行道和車道
這麼不平的路一定有特殊意義
改天來弄清楚
鮮明藍色的警車
在大三巴牌坊周邊踩街
感覺熟悉
像在台北西門町踩街般的日常
.......接續.......
- 2樓. 曼特寧2019/02/02 08:44
民國100年遊過澳門
我覺得這裡一輩子去過一次就夠了
如果想要多瞭解“澳門”的歷史人文,與現在的中西融合,在我是一次不夠。
當然,輕鬆旅遊,一次也行。 卡娃思 於 2019/02/08 08:38回覆 - 1樓.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2019/02/01 16:20
二十年前第一次去玩,問了兩個連導遊都不知道的問題:為什麼叫大三巴及澳門?前者是我在牌坊右前方發現的一塊石碑推敲出來的,三巴即 St. Patrick;後者是在返香港的碼頭上,一位白人女海關官員告訴我的:Macao 是「廟口」的音譯,那是最早華人的市集所在,白人初來時詢問「這是什麼地方」所得到的回答。中文的「澳門」是後來改的,但英文名未變。謝謝分享並祝週末及春節快樂!
謝謝到訪也回應
自由旅行大師楊春龍主筆撰述的這本書「澳門自由玩精品書」這麼說...
大三巴,是聖保羅的粵語轉音,大三巴就是聖保羅教堂。因為教堂的這面孤立的巨牆,像極牌坊,所以取名叫大三巴牌坊。這座教堂建成的時候,曾為東南亞最大的教堂,在20世紀大三巴一直是澳門的印象,只要看到大三巴牌坊的圖像就會聯想到澳門。
至於澳門的外文名稱「Macau」,則是在450多年前...僕人商船在澳門媽閣廟埕登岸,船員問地名,漁民回答「媽閣」,葡人將媽閣音譯為「Macau」,於是澳門的英、葡語地名就統稱叫Maau了。
卡娃思 於 2019/02/01 17:04回覆文內,我再補充。 卡娃思 於 2019/02/01 17:0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