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黎(Aldous Huxley)在"夜晚的音樂"Music at Night and Other Assays"(1931出版, 寫作時間略早於美麗新世界)中提出, 普氏正是這種把生活的雜質納入自己藝術作品的"全真藝術家",所以在心理觀察, 內省, 優美文字, 與憂傷情感之外, 閒言絮語, 饒舌抹黑, 歲月和死亡行經人體的醜態與不堪, 都必然歷歷在目; 同時代音樂家, 赫胥黎則舉了"馬勒"Gustav Mahler 為例。 |
|
|
|
|
版主覺得, "保持式記憶"(voluntary memory)翻成"自主性記憶"較佳, "迸出式記憶"(involuntary memory)則翻為"不自主性記憶", 似乎更貼近思想的運作方式, 洪騰月教授審定的普魯斯特一書即譯成不自主性記憶, 又, "普魯斯特及其小說"作者張寅德則把迸出式記憶翻成"無意識記憶"。走筆至此, 各位或許會對符號學感到興趣, 不妨閱讀義大利符號學權威安伯多艾可Umberto Eco 的著作"玫瑰的名字"( 1986拍成電影, 到台灣改名"薔薇的記號", 取得太離譜,史恩康納萊主演) , "傅科擺" 等, 他把人追求符號意義的行為, 溶於文學歷史小說之中。
我們的自尊、偏見、類比力、抽象的才智和習慣所做的那項工程正是藝術要拆除的,它將使我們逆向行進、返回隱藏著確實存在過卻又爲我們所不知的事物的深處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2011/04/08 22:21 |瀏覽 147|回應 0|推薦 7|引用 0 幸虧有了藝術,才使我們不只看到一個世界、我們的世界,才使我們看到世界倍增,而且,有多少個敢於標新立異的藝術家,我們就能擁有多少個世界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2011/04/08 22:11 |瀏覽 162|回應 0|推薦 3|引用 0 文筆之於作家猶如顔色之於畫師,不是技巧問題,而是視覺問題。它揭示出世界呈現在我們眼前時所採用的方式中的性質的不同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2011/04/07 21:27 |瀏覽 167|回應 0|推薦 5|引用 0 真正的生活,從而是唯一真正經歷的生活,這也就是文學...人們沒有察覺它,他們的過去就這樣堆積著無數的照相底片,一直沒有利用。因爲才智沒有把它們「沖洗」出來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2011/04/04 07:59 |瀏覽 162|回應 0|推薦 5|引用 0 真正的藝術,諾布瓦先生會稱之爲文學愛好者的遊戲的藝術,其偉大便在於重新找到、重新把握現實,在於使我們認識這個離我們的所見所聞遠遠的現實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2011/04/02 20:05 |瀏覽 144|回應 0|推薦 6|引用 0 我們的眼睛所見和我們的才智所確認的東西被令人生厭和徒勞無功地一用再用,不禁讓人納悶,在什麽地方找到的歡樂和原動力的火花,使他精神抖擻地推進自己的工作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2011/03/31 23:17 |瀏覽 167|回應 0|推薦 6|引用 0 逐漸保留在記憶中的是那些不確切的詞語的連接系列,我們的真實感受蕩然無存,這些感受才構成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生活和對我們而言的現實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2011/03/29 22:05 |瀏覽 163|回應 0|推薦 8|引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