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就是三國的馬超大戰曹操那場戰役,
馬超為他的父親馬騰復仇,
殺的曹操比華容道還狼狽,
華容道後來遇到了心軟的關雲長,
渭南之戰,曹操直接遇到了上帝。
這應該是馬超在三國最意氣風發、英雄蓋世的一場戰役,
寫得比赤壁大戰還要讓人血脈噴張。
他後來雖當了劉備的五星上將,
竟然就沒他什麼事了,
出場次數還沒馬岱多。
然後、然後就掛了。
回到這齣戲上頭,
天阿,我怎麼現在才第一次看這齣。
天阿、天啊、天啊,這齣真真也太好看了吧。
先說一下古,
這齣戲據說是范鈞宏于1960年代寫的劇本,
由李少春扮演韓遂、袁世海扮演曹操,
好大的腕兒啊。
因當時的政治氛圍,排了一次就沒敢演了,劇本也就不見了。
五十年後,也就是2010年左右,
李寶春用了種種方法把這齣戲劇本拼湊出來,
一說是從中國戲劇學院圖書館翻到劇本,李寶春整理而成,
這點我是存疑啦,那什麼年代,還能在圖書館裡。
一說是李寶春按照「戰渭南」的劇本,
並請教當年參與過彩排的人,
把劇本變出來。
我想不論哪種方法,一是李寶春非常有心,
二是李寶春真的改編功力十分驚人,
這劇本可是厲害的不得了。
范鈞宏是誰,「楊門女將」就是他改寫的,1959年。
我也超愛「楊門女將」,每演必看。
但一跟這齣「渭南之戰」這齣純爺兒們戲比起來,
結構、層次、人物刻畫、角色安排,
方方面面,皆遜三分。
除了劇本,這齣戲具備所有我喜愛的因素,
有花臉戲,還是曹操,那就是大大的花臉,
有大場面打架戲,我聽到戰事的鑼鼓點敲將起來,
我就熱血沸騰,不行了。
有一堆穿著紅紅綠綠大靠的武生與銅錘花臉,打仗嘛!
有一點非常重要,唱腔編的太正點了,全都用傳統唱腔。
我最煩新編劇老是自作聰明編新唱腔,煩透了,
我心裡面住個一個古老的靈魂,好嗎?
去蕪存菁、去蕪存菁,
我就不明白,為什麼新編戲非得把最精華的唱腔給斃了。
曹操、韓遂陣前說悄悄話,
那應該是二部合唱吧,也太動聽啦。
最後一幕,曹操、韓遂、馬超各有各的心思的三方疊唱,
我又再次不行。
馬超這小子實在太優了啦,
任性、霸氣,動作乾淨利落,年輕啊,
而且這武生唱得還不差,不容易啊。
比起我們當年的朱陸豪,那真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其他,我喜歡他的舞台設計,
簡單、莊重、有氣質,
我最怕傳統戲曲那種複雜華麗的舞台設計,
像中京院的舞台確實簡單,
但可不可以麻煩他們把那塊換場的藍色破布給換了,
也實在是太醜的。
演員表現上,
年輕台灣武生演員徐國智挑大樑演出馬超,
出乎我意料中的好,
下盤之穩啊!
我覺得,李寶春可真會調教。
當然,我認為他自己也非常努力。
老天爺賞飯吃。
楊燕毅的曹操,當然是沒話講,
大段大段唱腔也都表現得十分出色。
大陸演員一向精準。
李寶春的韓遂,
他的舞台表演,真的比其他老生演員放得開,
六十八高齡,演出打架戲,下腰翻身都不含糊,
但是,我覺得他這次公演狀態不太好,
嗓音沒有以前圓潤了,
不知是不是民間劇團,負責行政事務。
「巴山秀才」還沒什麼問題,
「斷密澗風雲」幾個高音都是勉強飆上去,
「渭南之戰」也只是還好罷了。
無論如何,這齣戲實在太精彩,
我真的是很佩服「台北新劇團」,
以一個民間劇團來說,
排這麼大場面的戲,非常非常不容易,
他的新戲,劇本都是水準以上,
還要培養這麼多新人,
而這些新人真的每次看都在進步中,
非常非常不容易。
什麼時候還要再演「渭南之戰」啊,
他演一回我看一回。
好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