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2019,
五十年,半世紀,一萬八千二百六十三個日子。
故事還是得從1969說起。
需要嗎?應該大家都知道吧!
需要吧,因為還是有很多人一知半解。
來自台中的金龍少棒隊,
打敗日本關西少棒,取得遠東區代表權,
進軍威廉波特,拿到世界冠軍。
過程歷經千辛萬苦,只能用關關難過關關過形容。
打比賽是一件事,出國比賽的經費又是一件事。
預算120萬,那年頭也算很大的錢了。
最後政府出了一半的錢,另一半要棒球協會自籌。
謝國城先生最後四處跟企業募款才得以成行,
其中還包括美軍顧問團。
他都去問人家,可不可以搭「便機」去美國比賽。
威廉波特Williamsport,位於美國賓係法尼亞洲Pennsylvania,
我記住的第一個美國城市。
在那個民生凋敝的年代,冠軍對我們意義多重大啊,
哪怕只是夏令營的冠軍。
作家朱天文描寫起那個年代的往事,
鞭炮聲中,她的父親朱西寧感嘆的說,
我們離冠軍好像已經好久了!
金龍少棒回國後,因為蔣夫人,蔣宋美齡女士,
他們進了陽明山的華興中學就讀。
沒想到竟然開啟北華興、南美和近三十年對抗的故事。
華興於1955年(民國44)原為收留一江山守軍烈士遺孤,
及大陳島撤退來台孤兒設立的育幼院,
後來才成立的小學、初中、高中。
第一代教頭們,
華興的方水泉、陳秀雄、杜勝三、葉國輝,
號稱四大天王,其中方水泉、陳秀雄都已經離世。
華興、美和從青少棒打到青棒,再延續戰火到大專、成棒、職棒。
雖然在這過程中,華興總是輸多贏少。
「飲恨、吞敗、悲情」是最常用在華興的身上。
但他們共同掀起的滔天巨浪,我現在想起來,都還是不由自主的熱血沸騰。
1972,青少棒冠軍賽,小學中午廣播放中廣實況。
最後華興輸給美和,某男生趴在桌上唉聲嘆氣,
老師說,「是哪一個在鬼哭神嚎!」我忍不住笑出來。
1974,青棒關鍵賽,美和一分贏華興,我記住華興那位先發劉秋農。
1975,青棒冠軍賽,華興從敗部打上來,最後一局逆轉勝5:4,
我記得林華韋那支打到牆邊的二壘安打。
不過,那屆亞軍是高雄高苑,不是美和。
1976,青棒冠軍賽,華興又從敗部打上來,最後加賽一場決定生死。
華興輸了,不過我就是記得李文瑞拼命衝向本壘時被刺殺時,
那一臉的不甘心。
美和組隊,去羅德岱堡時,曾記恩教練不滿中華隊第一場比賽,
火冒三丈集合全隊訓話,他舉美和、華興冠軍爭奪戰為例,
說這兩隻隊伍均是全力以赴,將奮戰精神發揮到極點,
這是做為運動員最起碼的條件。
於是,我又感動了。
1977,青少棒冠軍賽,華興對上復興,最後一局,
謝長亨二出局二好球,那記價值連城的三壘安打。
壘上黃清輝、李俊宏,加上謝長亨,
頭也不回,在壘上撒腿狂奔的身影。
我心跳都快停止了……
我記性會不會太好了些。
花開花落,少年子弟江湖老。
後來,後來我就轉去看大專棒球、成棒了。
現在,中華隊出征,我好像只認得教練團成員。
時代不斷向前走,陽明山從草山變成高級住宅區。
華興也從收容烈士遺孤及大陳島孤兒的育幼院,
多次轉型,變成招一般學生的普通學校。
蔣夫人過世,學校經營方針隨著社會變革更動。
棒球隊於2003、2007年分別解散,華興棒球隊走進歷史。
當初那個一聲令下,由國防部支援,炸山整出來的球場,
被縮小縮小再縮小,一種心底被狠狠掏空的感覺。
對於我們這些華興的資深球迷來說,無語。
直到2016年暑假,終於又成立華興少棒隊的社團,
2018年參加「107年台北市學生棒球聯賽」少棒乙組,
又看到那個傳統白底藍字的華興球衣。
當時看到那新聞,幾乎都要噴淚了。
2019年,終於又看到棒球場重啟的新聞。
不知這是經過多少人努力折衝後的結果,
雖然,比起以前的球場,只剩三分之一,
也不知道未來會走到什麼哪一步,
但是,有開始總是好的。
2010年開始,因緣際會幫華興校友會打理臉書粉絲團,
也將近十個年頭,天阿,十年。
我不知道會不會有下個十年,
還是覺得這是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
我忽然覺得,
我應該沒有很愛棒球,
我只是非常愛華興。
愛那一段,讓我青春飛揚的日子。
華興棒球校友會真的是內聚力、執行力很強的棒球校友會,
當球隊已經解散了十三年,
在職棒圈,應該都沒有華興的選手了。
他們依舊努力的從事棒球基層教育,
希望恢復華興的球隊,哪怕參加乙組都好。
華興少棒,那一大票華麗的教練團名單。
當他們教導小朋友,結束比賽,向球場敬禮時。
我忽然想起小時候,幫華興加油的記憶。
我的熱血青春啊。
2019.12.14華興棒球校友會舉行成立五十週年的紀念活動,
重頭戲就是與宿敵美和的友誼賽,
回到陽明山的華興棒球場舉行。
華興領隊林華韋、教練葉志仙,
美和領隊趙士強、教練楊清瓏。
連裁判都是四位華興畢業的國際裁判,
請出第一代的郭源治壓陣,
熱熱鬧鬧過完這一天。
有夢最美,築夢踏實。
華興五十,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