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子女都離棄摩門教
2025/06/13 19:55
瀏覽41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我的子女都離棄摩門教
(RNS)——作曲家兼編劇辛科·保羅的子女們都成年後離開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這對他來說是一個挑戰。以下是他所經歷的。
2025年6月10日
(RNS) ——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經歷過這樣的事——我們所愛的人離開教會。聖經裡不乏這樣的例子。亞當、夏娃和該隱,阿爾瑪和小阿爾瑪,艾瑪·史密斯和她的孩子們。這會帶來很多負面情緒,例如羞恥、評判、恐懼和心碎,但我相信這些情緒不必一直伴隨著我們。
我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我的三個孩子都離開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而且都不容易。以下是我一路走來學到的。
不要責怪自己。
立刻問自己做錯了什麼,這很正常──尤其是在一個要我們做很多事的教會裡。我們很多人會責怪自己或家人,認為我們應該多做家庭禱告、研讀經文或舉行家庭晚會。
有時我們會錯誤地把親人的忠誠視為個人目標或榮譽勳章。每當我在講台上聽到「我們五個孩子都去傳教,並在聖殿結婚」這樣的話,我都會感到畏縮。人生不是一張清單,我們的家人也不是榮譽勳章。
它們也不是恥辱的標記。我曾經聽到一位忠信而優秀的弟兄在長老定額組裡發表了評論,但很快又說:「但我又知道什麼呢?我的孩子們已經離開了教會。」這不會玷污你的名聲。它不會貶低你的信仰或價值。
事實上,有一種奇妙又可怕的東西叫做選擇權,它讓人們可以自己做決定。儘管我們竭盡全力去規避它,確保我們所愛的人會按照我們的意願做出選擇,但我們做不到。即使是每週都有家庭晚會、每天禱告和研讀經文的家庭,也會有會友選擇不再加入教會。責怪自己或他人只會浪費精力,阻礙我們前進。
當我們所愛的人選擇離開教會時,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繼續愛他們,就好像什麼都沒改變一樣。
這對不同的人可能意味著不同的事情。人們很容易認為,試圖讓某人意識到自己做了錯誤的選擇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但我相信這裡需要的是純粹的愛──沒有目的、沒有條件的愛。
例如,羅素·培勒長老回答了一位教會成員提出的這個問題:“如果我的家人或朋友不太活躍,我應該做多大努力才能讓他們回來?”
巴拉德回應道:“我的答案是,請不要向他們傳道。你的家人或朋友已經了解教會的教義。他們不需要再說教!他們需要的——也是我們所有人需要的——是愛和理解,而不是評判。”
迪特·鄔希鐸長老在他的偉大演講「來加入我們」中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
「有人可能會問,『如果福音這麼美好,為什麼有人會離開?』有時我們會認為這是因為他們被冒犯了、懶惰了或犯了罪。
其實,事情並非如此簡單。事實上,適用於各種情況的原因不只一個。其實我知我們一些親愛的成員多年來一直在糾結是否應該脫離教會。
在這個由一位提出問題並尋求答案的年輕人重建的、如此高度尊重個人自主權的教會裡,我們尊重那些真誠尋求真理的人。當他們的旅程將他們帶離我們熱愛的教會和我們找到的真理時,我們或許會心碎,但我們尊重他們按照自身良心敬拜的權利,正如我們自己也享有這項特權一樣。
一年前,我們的兩個孩子已經告訴我們他們不會再去教會了,第三個孩子告訴我她也想談談。她說她真的很害怕說出來,但她也要離開教堂。
然後她哭了起來,說:「但我親眼看到另外兩個孩子離開,你和媽媽仍然愛著他們,所以……」我緊緊地擁抱她,讓她知道我們當然愛她,而且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會永遠愛她。我不知道我是否曾經比那一刻更親近那個孩子,此刻我充滿了真誠和愛。
我們需要明白,離開的決定是艱難而痛苦的。做出這個決定的親人需要知道,我們的愛始終如一、不帶任何目的、無條件。我們可以相信不同的事物,卻依然像以前一樣親近──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更親近。我們會傾聽,而不是試圖勸阻他們。正如巴拉德所說,他們需要我們的愛和理解,而不是說教和評判。
離開教會的人往往內心充滿怨恨,有時他們會忍不住分享這些怨恨,以及他們認為教會存在的其他所有問題。這時,你可能會忍不住參與辯論。但現在不是時候,除非你認為贏得辯論比維繫與親人的關係更重要。只需傾聽。
我和兩個女兒都經歷過這樣的時刻,從那時起我們就沒再談過教會的負面話題。我想這是因為我一開始專注於傾聽,而不是辯論。辯論太難了。我其實很擅長辯論!但如果辯論的話,那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不要傷心。我們所愛的人不必感到他們讓我們心碎。我知道這很痛苦,但我們不能把這一切都歸咎於我們自己,歸咎於我們的傷痛。如果我們真正理解,我相信就沒有必要感到心碎。
孩子們剛開始的時候,我就預見了不祥之兆。他們總是無法完全融入教會,所以我已經準備好了。是的,這很艱難,有時仍然很艱難——但這不是世界末日,我們也不應該讓他們有這種感覺。這不公平。
我立刻意識到,我們關心的是親人的個人或是我們的家人將不再永遠在一起。諷刺的是,在這個宣揚「家庭是永恆的」的教會裡,我們有時會感到難以承受的悲傷,因為這種教導讓我們相信,在某些情況下,家庭並非如此。
但我不相信“悲傷的天堂”,也不認為我們的教義教導如此。正如保羅在我最喜歡的經文之一《哥林多前書》中所說:「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然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我們真的不知道來世會是什麼樣子,也不知道誰的最終歸宿會在哪裡。我們必須相信神會安排好一切——無論它是什麼,它都會很美好,我們都會愛它。
目前,地球上超過99.5%的人都不是我們教會的成員。這個數字相當高。所以,如果我們所愛的人離開教會,他們只不過是加入了這個群體。那又如何
(辛科保羅 (Cinco Paul)是 《神偷奶爸》、《愛寵大機密》和 Apple TV+ 系列《Schmigadoon!》等電影的編劇、作曲家和創作者。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