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珍藏127年佛舍利,印度計劃公展
2025/06/08 10:17
瀏覽4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珍藏127年佛舍利,印度計劃公展
據《印度快報》獲悉,目前,印度文化部正計劃首次展出佛陀的舍利,這些舍利由佛陀的親族釋迦族存放,是在阿育王的舍利塔中發現的。
作者: Divya A 
新德里 | 2025年6月8日

皮普拉瓦出土的水晶棺;(右)刻有銘文的棺材。 (加爾各答印度博物館)
1898年,在北方邦的毘婆羅國(古迦毘羅衛國)的 一次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一個據信已有2300多年曆史的水晶匣,連同其他四個匣一起被發現。這個5公分 x 10公分的水晶匣的魚形旋鈕上鑲有珍貴的寶石和金箔。另一個水晶匣在一個埋於地下18英尺的石匣中被發現,上面刻有一段婆羅米文銘文,大致翻譯為:“此盒盛有佛陀舍利,由薩迦族的蘇基爾提兄弟及其姐妹、兒子和妻子捐贈。”
127 多年來,幾件來自公元前三世紀的佛教聖物,包括五個寶箱、一個砂岩匣和 221 件寶石和珠寶,一直被保存在加爾各答印度博物館的安全保險庫中,受到妥善保護,從未向公眾展示。
據《印度快報》獲悉,目前,印度文化部正計劃首次展出佛陀的舍利,這些舍利由佛陀的親族釋迦族存放,是在阿育王的舍利塔中發現的。
消息人士稱,會議地點正在規劃中,很可能在「首都一個安全且合適的地點」舉行,以確保更大程度的公眾參與。他們表示,會議最快可能在下個月舉行,但具體日期尚未最終確定。
根據記載,1898年1月,在伯德普爾莊園(Birdpur Estate)一座土丘的挖掘過程中,一位英國莊園經理之子威廉·克拉克斯頓·佩佩(William Claxton Peppe)發現了一個18英尺深的豎井,通往一個砂岩寶箱,箱內裝有舍利、聖骨和骨灰。當時的印度總督埃爾金二世勳爵(Lord Elgin II)認識到這些舍利的宗教重要性,將這些聖骨和骨灰贈予了暹羅國王拉瑪五世(Rama V)。然而,根據當時的印度博物館館長阿里吉特·杜塔·喬杜里(Arijit Dutta Choudhury)告訴《印度快報》,這些寶箱、寶箱和相關舍利被留在了印度,由帝國博物館(現加爾各答印度博物館)保管。
近期,印度文化部向香港蘇富比拍賣行發出法律通知,要求停止拍賣佩佩家人持有的部分聖物,並要求將這些物品歸還印度。儘管蘇富比拍賣行停止了原定於5月7日舉行的拍賣,但印度對這些物品的法律訴求尚未有任何結果。
蘇富比試圖出售皮普拉瓦佛舍利,此舉引發全球擔憂,因為這將被認為是佛陀的聖物商品化。古爾岡SGT大學亞洲高級研究院歷史實驗室:社區、遺產與物質文化計畫官員庫許‧凱薩裡表示,對全球許多人來說,這些佛舍利並非文物,而是信仰的鮮活體現。
她表示,蘇富比事件對印度等後殖民國家有重大影響,因為它凸顯了收回殖民政權掠奪或出口的文化遺產的更廣泛鬥爭。
凱薩裡表示,儘管印度已批准簽署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約,但歸還這些文物仍面臨許多挑戰,包括舉證責任和缺乏雙邊條約。她還表示,這些文物分散在私人和博物館收藏之間,這使得印度很難將其歸還。
這些遺物大部分於1899年被移交給加爾各答的印度博物館,根據印度法律,它們被列為「AA」級文物,禁止移除或出售。部分骨灰被贈予暹羅國王,而佩佩後裔保留的部分則被拍賣。
喬杜里表示,印度博物館的聖物和聖物箱從未被借出或展出過。 「加爾各答印度博物館收藏的皮普拉瓦聖物被列為*AA*級文物,彰顯其非凡的歷史、文化和宗教意義。由於其獨特的價值,這些文物將按照國際博物館慣例,以最高的標準進行保護。」他說。
印度文化部獲悉蘇富比擬舉辦拍賣會後,已要求印度金融調查小組(FIU)與香港相關部門協調,強調此次拍賣的非法性,並確保其符合國際法。在致蘇富比的通知中,文化部也重申了其「致力於保護印度文化遺產,確保皮普拉瓦文物歸還」的承諾。
通知中表示:“我們呼籲香港蘇富比立即撤回這些文物的拍賣,並與印度當局合作,將這些聖物歸還到它們應有的地方。”
然而,專家認為,印度對皮普拉瓦文物的所有權在法律上可能較為複雜,因為這些文物是佩佩在英國殖民政府分配給他的土地上發掘的。凱薩裡表示,殖民時期的發掘以及隨後佩佩家族的私人擁有,使得非法出口的證據更加複雜。此外,這發生在印度1972年《古物與藝術珍品法》生效之前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