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女子集體墳場、嬰兒強制收養和任其死去的殘疾嬰兒:走進歷史悠久的英國教堂
2025/05/07 00:16
瀏覽3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未婚女子集體墳場、嬰兒強制收養和任其死去的殘疾嬰兒:走進歷史悠久的英國教堂
英國ITV 新聞社會事務記者 Sarah Corker 與親生母親們談論了她們在英格蘭和威爾斯其他家庭遭受殘酷虐待的經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幾十年裡,青少年未婚懷孕被社會視為絕對禁忌。
這對一些未婚女性來說後果是毀滅性的可恥。
從1949年到1970年代中期,估計有20萬名婦女被送往由教會和政府開辦的母嬰院,在那裡,嬰兒要麼被收養,要麼因照顧不善而死亡。
ITV新聞的調查發現了幾家機構內部存在著殘忍和虐待行為的報導。
位於肯德爾的聖莫尼卡產科醫院曾由英國聖公會卡萊爾教區管理,直至 1970 年關閉,該院有著黑暗的歷史。
卡萊爾教區表示,認為任何兒童都不應該被剝奪適當的醫療服務是“令人憎惡的”,正如莎拉·科克報道的那樣
ITV新聞根據資訊自由請求獲得的埋葬記錄顯示,在該養老院出生和死亡的45名嬰兒被埋葬在一個沒有標記的集體墳墓中。
我們也聽到了來自三個不同來源的指控——其中包括一名家庭成員——稱未婚母親們被剝奪了現代醫療服務,殘疾嬰兒只能痛苦地死去。
威斯特摩蘭和朗斯代爾的議員蒂姆法倫希望坎布里亞郡警方調查這棟房子在其 52 年的歷史中發生的事情
威斯特摩蘭和朗斯代爾選區的議員蒂姆·法倫告訴 ITV 新聞:“這些婦女被當作下等公民,她們的孩子也被當作二等嬰兒,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更糟。”
「看來,在肯德爾這裡夭折的嬰兒被認為不太適合被收養。這些嬰兒,可能患有殘疾或其他疾病,無法像其他嬰兒那樣獲得最先進的產婦護理。這恰恰體現出一個社會,有些人被認為不如其他人重要,」他說。
英國獨立電視台 (ITV) 新聞的一項調查發現,英格蘭各地有近 200 名嬰兒被埋在無名墳墓中,據稱20 世紀 50 年代、60 年代和 70 年代,教會開辦的未婚母親之家存在忽視和虐待嬰兒的情況。
埋葬通常是秘密進行的,家人並不知情。
坎布里亞郡警方已確認正在調查歷史虐待指控,並表示「歡迎任何有助於警方調查這些場所相關問題的新資訊」。
目前,當地正在發起一場活動,為這些死去的嬰兒舉行紀念儀式並建立永久紀念碑。
卡萊爾教區於1918年至1970年間負責管理該養老院,他們表示:「任何兒童被剝奪適當的醫療服務都是令人憎惡的,我們敦促任何掌握此類資訊的人聯繫坎布里亞郡警察局。
一位發言人表示:“在得知第一批指控後……我們盡快向警方報了案。”
聖莫尼卡醫院所遭受的苦難並不是一次性的。
自從我們7月發布第一份報告以來,越來越多的親生母親站出來分享她們在英格蘭和威爾斯其他家庭遭受殘酷和虐待的經歷。
“我從未完全康復”,母親被迫放棄嬰兒供人收養
1960年代中期,安·基恩被送往南威爾斯由斯旺西和布雷肯教區道德福利協會開辦的未婚母親之家。
她回憶說,自己17歲時就懷孕了,但卻未婚,自己被當作「罪犯」對待,並被告知自己是個「壞人」。
她永遠不會忘記助產士和醫生的“不必要的殘忍”,他們讓她在沒有止痛的情況下分娩。
“我非常害怕,那是一種懲罰的氣氛,你無法用任何東西來緩解痛苦,因為‘你是個壞女孩’。”
“他們說‘你會記住痛苦,然後你就不會再這樣做了’之類的話。”
基恩女士寶寶
的襪子和標籤。

基恩女士與兒子在一起僅僅八天後就被迫將兒子送去收養,甚至被騙去告別。
「助產士說『哦,他走了,他在那棟樓裡,他的新媽媽會來接他,你再也見不到他了’,我當時就麻木了。
“我們去了洗手間,她抓住我的乳房,擠出了裡面的乳汁,然後說‘你不再需要這個了’,這太殘忍了”,她告訴 ITV 新聞。
基恩女士後來成為工黨議員和初級衛生部長,但那段經歷的創傷從未離開過她。
威爾斯教會發言人向ITV新聞表示,教會「對安·基恩在母嬰之家接受的殘酷和無情對待表示毫無保留的道歉……該機構於 1979 年關閉」。
“我們無法消除過去的痛苦,但我們正在盡最大努力讓今天的家庭生活得更好。”
16 歲時,蘇珊·伯勒被告知放棄她的孩子是她“唯一的選擇”
「星期天,我們被當作墮落的女人在教堂裡遊行。因為我們手上沒有金戒指,所以我們不配做母親,」蘇珊·伯勒說道,她的兒子在1964年被帶走,被送往倫敦衛理公會開辦的未婚母親之家。
當時16歲的伯勒女士說,她被反覆告知,收養是她「唯一的選擇」。
60年前那一天的痛苦一直縈繞在她心頭。
“我們都意識到了我們所犯下的罪行,事實上,我相信如果我們犯了謀殺罪,我們會得到更多的尊重。”
她後來嫁給了孩子的父親,但卻被家人斷絕關係,他很難應付這件事帶來的創傷。他後來自殺了。
伯勒女士結婚當天的照片。
來源:ITV 新聞
在隨後的幾年裡,蘇珊一直試圖尋找她失蹤的兒子。
“2009 年,我試圖聯繫我的兒子——可惜他不願意聯繫我。”
「當我被拒絕的時候,感覺就像再次失去他一樣。我只是想讓他知道我有多愛他。我沒有放棄他。我心裡仍然有一個巨大的空洞,我渴望知道他是誰,我只是想知道他現在變成了一個什麼樣的人,」她告訴ITV新聞。
衛理公會發言人表示,「對於此事造成的影響深感抱歉」。
「由於社會態度已經改變,教會努力變得更加包容,當時對許多年輕女性的照顧並不像我們今天所期望的那樣。”
聲明也表示,教會「決心解決歷史傷害和不公義」。
威爾斯和蘇格蘭政府已就其在這次醜聞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式道歉,但英國政府迄今拒絕這樣做,而是辯稱「國家並未積極支持這些做法」。
活動組織“收養道歉運動”呼籲工黨政府“採取正確行動,向所有受影響的人正式道歉”,並“確保每個受到創傷的人都能得到他們需要的幫助”,無論是治療、諮詢還是改善收養後的支持。
教育部發言人表示:「我們對所有受到歷史性強制收養影響的人表示最深切的同情。
“這種做法令人憎惡,根本不應該發生。我們將學習權力下放國家的做法,並探索如何為受影響的人們提供更多支持。”
卡萊爾教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的想法和祈禱與所有站出來講述歷史上遭受情感虐待經歷的人同在。”
它補充說,它致力於支持那些聯繫教區並要求與該養老院有關文件的人。
我們不被當人看待」:英國-愛爾蘭強制收養案件仍未得到公正對待
2025 年 5 月 6 日
英國政府認為未婚愛爾蘭母親是公共財政的負擔,而天主教會則希望讓嬰兒保持信仰,ITV 新聞社會事務記者 Sarah Corker 報道
幾十年前發生的事情深深影響了卡希爾家族的三代人。
菲奧娜·卡希爾的母親瑪麗亞於 1954 年出生在倫敦紅十字會母嬰之家,但剛出生時就和未婚子的母親菲洛梅娜一起被送往愛爾蘭最臭名昭著的機構之一。
菲洛梅娜十幾歲時從愛爾蘭搬到倫敦工作,後來遇到了瑪麗亞的父親。和成千上萬的人一樣,她被貼上了「PFI未婚生子」的標籤。
在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英國的社工將「來自愛爾蘭的未婚懷孕女性」縮寫為 PFI,即「來自愛爾蘭的懷孕者」。
強迫收養醜聞:“我被偷走的童年應該得到道歉”
「這毀了我的生活」:母親被迫放棄孩子的創傷
當時,數以千計的年輕女性逃離愛爾蘭,以躲避那裡殘酷的製度,但她們發現英國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地方,各種勢力密謀向婦女施壓,讓她們放棄她們的孩子。
英國當局視他們為國庫的負擔,而愛爾蘭天主教會則希望讓嬰兒繼續留在他們的信仰中。
最終,他們制定了一項有組織的遣返計劃,遣返行程由國家和教會組織並支付費用。
50歲的菲奧娜是一名藝術家和護理員,在看到我們對歷史上強制收養事件的持續調查後,她聯繫了 ITV 新聞。
菲奧娜·卡希爾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試圖拼湊出她母親童年的秘密
瑪麗亞在愛爾蘭韋斯特米斯郡的卡斯爾波拉德母嬰之家度過了兩年之後 ,那裡的嬰兒死亡率高達 40%,之後她被一名被她形容為「情感虐待」的女人收養。
菲奧娜回憶起她的母親因早年的艱難生活而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症狀,以及這種創傷是如何代代相傳的。
「她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她說。 “成長的過程可能會很混亂,也很艱難。我們只能盡力支持她,但我只記得自己感到很無助。”
瑪麗亞住在唐卡斯特,於 2023 年去世,享年 69 歲,直到 21 歲申請護照時才發現自己是被收養的。
「我被綁架了,我的孩子也被綁架了」——這是英國和愛爾蘭的陰謀
都柏林肖恩麥克德莫特街上的前聖母瑪利亞慈善姐妹洗衣店的內部。
圖片來源:PA
直到40歲時,她才發現自己有兩份出生證明,一份是英國的,另一份是「偽造的」愛爾蘭的,這才發現自己是英國公民。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她一直試圖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但沒有成功。
「她想要的只是媽媽的一個擁抱,」菲奧娜說。
自從母親過世後,菲奧娜就覺得她有責任繼續爭取正義和認可。
「它就像一個永遠不會消失的黑暗角落,」她說。 “有一件事是絕對不能發生的,那就是把它掩蓋起來,然後被遺忘,我無法忍受這種想法。”
強迫收養:英國的無聲醜聞
菲歐娜花了幾十年的時間研究檔案和文件,試圖拼湊出她母親童年的秘密。
她說:“當時存在反對愛爾蘭移民的言論,而英國納稅人為此付出的代價在檔案中多次被提及。”
“他們用成本來證明這種做法是合理的。這是一種真正充滿恥辱、秘密和壓迫的文化。”
「大主教們大談拯救天主教徒的靈魂,拯救靈魂比拯救生命更重要。他們認為,一旦進入這個機構,他們就不再是人了。”
倖存者目前正在向愛爾蘭和英國政府尋求賠償——他們說這兩國政府直接參與了 1930 年至 1970 年代末的「殘酷」遣返計劃。
今年 3 月,工黨議員、愛爾蘭工黨協會全國主席利亞姆·康隆 (Liam Conlon) 提出了《菲洛梅娜法案》,為英國 13,000 名愛爾蘭母嬰之家的倖存者提供支持。
康隆在接受 ITV 新聞採訪時表示,他「不知道」 PFI 強制遣返計劃,並將其描述為「可怕的」。
工黨議員、愛爾蘭工黨協會全國主席利亞姆·康隆 (Liam Conlon) 告訴 ITV 新聞:“人們希望記錄真相”
他說:“這確實令人震驚,而且是這起廣泛醜聞中未被充分報道和認識的一個方面。”
“聽到這些本來非常脆弱的女性來到英國,然後被驅逐出境,而且她們往往還懷著孕,還被關進這些機構,這真是太可怕了。”
菲奧娜和她的家人現在呼籲保存和開放英國宗教和國營母嬰機構的所有檔案。
她希望有一個專門的場所來保存文件、物品和口述歷史,這樣發生的事情就不會被遺忘。
菲奧娜補充道:“很多人仍然認為自己被‘拋棄’了,完全沒有意識到未婚女性和兒童受到了怎樣的對待。”
2021 年,愛爾蘭總理就歷史上的強制收養及其造成的痛苦正式道歉。
愛爾蘭政府發言人表示,道歉「伴隨著政府為倖存者制定的行動計劃,該計劃規定了八個主題下的行動,包括補救、獲取記錄和紀念」。
英國政府回應我們的調查表示: “這種令人憎惡的做法根本不應該發生,我們對所有受影響的人表示最深切的同情。我們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並將繼續與受影響的人溝通,為他們提供支持。”
2016年,英格蘭和威爾斯天主教會領袖為「以天主教會名義行事的機構所造成的傷害」道歉。
樞機主教文森特·尼科爾斯承認“通過收養放棄孩子會造成悲傷和痛苦”,並補充說“所有收養機構的做法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價值觀”。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