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錢不要存銀行》(2)
2009/02/19 09:31
瀏覽992
迴響0
推薦5
引用0

在第二篇『各種金融商品的投資觀點中』,首先勝間和代就談到要瞭解資產配置。因為80%的資產報酬率都是由資產配置來決定。

書中從一般人最常接觸的產品定存,就有個很有趣的投資報酬的問題可以思考。若有一筆錢長期不用到,一般較為保守的金融工具是定存,但是公債的報酬比定存高,且政府的信用又比銀行高(銀行比政府容易倒吧!),但是一般人卻會選擇銀行的定存。這是因為我們對金融產品了解不夠加上證券公司和銀行誘導庫戶定存比較有賺頭,才會導致的觀念。

在不動產的投資上,他建議若要買住宅不要買那種剛蓋好的大樓,尤其是廣告打很大的那種。因為在全新建築的房價中,有一大部分被建商賺走,至少是房價的兩到三成(廣告費、銷貨毛利等)。對照於台灣的不動產,我自己是覺得值得投資的標的主要是以商業區為主(住宅區佔少部分) 。因為只要是經濟交易都是跟『供需』有關聯,而好地段的不動產就是那幾個點。現在台灣的建商大興土木的蓋住宅區,但是對照目前的出生率缺低的可憐,以未來的人口供需度來說,還是供應大過需求(若外資進來買,也是買精華區),大多數的房價應該還是會直直落。所以買不動產還是只能買好地段的,不然跌的機會反而比較大。

勝間和代在投資上他建議剛入門的新手可以從共同基金開始,雖然共同基金有收些許的手續費,但是一般上班族較沒有時間蒐集股票的相關資料,若把股票做功課的時間換算報酬,投資基金比較划的來。以我自身的經驗來說,當初從1997年開始投資基金開始就每個月投資五千元,以績效來說也都不錯。後來對股票慢慢更了解後,看到電視上的名嘴(x)說應該把基金贖回自己做功課買股票(不要讓基金賺手續費),後來由於操作的方式與散戶資訊的缺乏(散戶的通病),最終反而把之前賺的通通吐回去得不償失。

換各角度想,其實投資基金就像是自己當董事長,請基金經理人當總經理的意思一樣,只要董事長只要花些時間把大方向抓對,其他繁瑣的分析的就交給專業的經理人操作,再適時的檢視績效反而輕鬆又保險。

而她也建議若使用基金的方式來做資產配置,可以把資金分成四等分『國內股票、國內債券、國外股票、國外債券』,不過再這方面我卻有些不一樣的思考方向。

因為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在各國的股票上都會有連動的效應,通常美股漲跌都會帶動其他國家的股市,所以認為買國內外的股票基本上沒有太大資產配置的必要。應該要選擇『屬性差異大』的方向才能達到資產配置的效果,而不是以國家作為主要的區分。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雜記
自訂分類:書籍
上一則: 《天使遊戲》1
下一則: 《錢不要存銀行》(1)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