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第二人生 40歲後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2017/10/31 12:03
瀏覽18,214
迴響1
推薦0
引用0

這篇文章是自己進行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過程敘述,希望能讓病者與家屬對此手術能有更多的認識與病患面對時的心態分享。

 

藉此也由衷的感謝在此期間給予我鼓勵、打氣、問候、關心的家人朋友們。

人生下半場

八月底,我在太平洋的關島飯店陽台上望著窗外的碧海藍天,帶著海洋濕氣的風迎面來。心想著,今天正式的進入四十歲了,結束了人生上半場也無法逃避的進入下半場!

 

四十歲之後,政府補助的免費健康檢查我也開始參與了!首次的健檢,體重正常且飲食上還自認不油不鹹又生活規律的我,卻在膽固醇的選項中亮起紅燈(膽固醇:232 ;正常指數:50-200)。在醫生的建議之下希望我能夠先從控制飲食和增加運動降低膽固醇指數。所以也開始利用空閒的時間,拾起久未觸碰的籃球,朝向健康邁進。

 

久未打球的我,一開始的跑跳投籃熱身後心臟就出現陌生飛快彈跳,這時心想著應該要多幾次訓練才能把強度增加才能消弭這種狀況。籃球的運動持續了一兩周後,開始的熱身跑跳就讓的心跳感依然快速的在胸口跳動。而這種心跳感是之前運動未曾跳動的感覺。為了消除疑慮,也想尋找心臟專科的診所檢查狀況。但平日事務比較繁忙一時也無法抽出時間。

 

選擇檢查的那天是個特別的日子,下午需要從桃園直飛上海。獨身一人需由捷運中壢環北站搭乘至機場,所以便趁著早上的空檔找了一間中壢平鎮附近的心臟專科檢查。花了長久等待,進行心電圖檢測之後進入問診間。王醫師拿起心電圖表看了我一眼,說著「你要做心導管了!」,擁有心血管家族病史的我聽到後並不意外,只是覺得怎麼來的這麼早!王醫師並規定我手術前不要進行激烈的運動與注意飲食,也必須按時的服藥確保安全,還給我一罐舌下片讓我發生困難的時候能夠緩衝病情。

心導管手術

從上海回台後排定了手術時間,預期三天的心導管手術便開始進行。對於執行心導管手術來說,算是危險等級不高的小手術。因為診所醫生的介紹,進入了南桃園的區域醫院就診。心中也暗自評估若手術需要裝支架,看可否三十萬左右把問題解決。

※支架有分為兩種:塗藥支架(七萬元)與一般支架(五萬元)

 

之前心電圖與超音波只是一個概略性的檢查方式,所以執行心血管手術需要透過注入顯影劑在體內觀看才能實際上掌握明確的身體狀況。手術進行前我躺在病床上緩緩的推向手術室,當日的艷陽透過了窗台灑向我的臉龐,但是心中還有帶著無可避免的緊張。在準備區等待後,懷著些許緊張的心情進入了手術室。我全身赤裸著穿著手術服服躺在與身同寬的台上,冰冷的空氣與燈光讓人陰鬱。醫護人員從我左手手腕動脈插入顯影劑的引導管(有點痛),在我頭上的攝影機持續的游移拍攝。大約十五分鐘後,手術醫生看著顯影後的資料跟躺在手術台上的我說著,「你血管的狀況很差,支架置放不容易,要不要考慮開刀!

 

天啊!自己原本構想是頂多放支架就可以把事情解決的,現在竟然演變為開刀!躺在手術台上的我一時還無法接受這訊息,想到要把胸口打開,便無法冷靜思考的想要藉由裝支架逃避。。雖然當下不太能夠接受這個結果,但醫護人員的狀況分析與鼓勵,讓我在冷冷手術室中還有保有一絲絲的溫暖。

 

「冷靜」在平日是可輕易取得,但面臨重大抉擇之際往往心中充滿的多是恐懼與逃避。努力的把沮喪驅逐逐漸回歸理智之後,才能做出比較正確的決定。恐懼之時,有時候遇到抉擇點時,自己看待當下的自己顯得陌生,看起來已經不是原本認識的那個自己了,似乎在這個時刻點,才能更了解自己不是想像中的堅強。

 

退出手術室之後,需要讓左手腕動脈止血,所以過六小時內無法下床行走,而自己也因為手術後感到昏昏沉沉,一直到了隔天不舒服的狀況才慢慢舒緩。

 

選擇開刀

之後與家人討論、思考後決定,既然本身的狀況置放支架困難度高且後遺症不少,或許只能考慮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才能根本解決目前所遇到的問題。心臟冠狀動脈繞道不算是小的手術,若要我此刻在區域醫院進行心中還是不太放心,所以便開始思考轉診哪間開刀的醫院比較適合。

 

雖然耳聞振興醫院是心臟的權威醫院,但我們考慮家人探視的交通問題後,再從台大、榮總、亞東選擇。後來我們選擇了交通便利且醫療品質佳的台大醫院。選擇醫院之後,經同事的介紹與網路搜尋後,選擇了心臟外科的許榮彬醫師。

 

再一次,我又懷著忐忑的心從桃園搭車前往台大醫院,希望能夠把目前的病歷資料再一次重複檢視,期望可否能夠將病情反轉!踏上台大醫院遞交轉診單等候門診後,拿著準備好的轉診資料與動態攝影光碟交給許榮彬醫師檢視。原本許醫師看著資料還覺得沒有嚴重到開刀,但看著影片到最後之時還是給了排定兩周後需要開刀的訊息。於是我拖著沉重的腳步前往返回桃園上班。獨自孤獨低著頭帶著背包緩步的走著,當捷運站來車時響起的音樂,聽起來溫柔的音符都顯得特別的哀傷。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網路資料)

手術是在阻塞的冠狀動脈接合一條新的血管,如同公路損壞,於其上增加一條新橋樑(血管)繞過維持順暢。

 

手術是由胸腔正中切入,外科醫師可看見整個心臟,取下腿上大隱靜脈當作新血管,在心臟表面搭起一條條的新橋樑血管,恢復較佳的心臟收縮功能。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一旦繞道手術完成,醫師以電擊重新使心臟跳動,並停掉心肺循環機;然後病患將會被接上許多儀器,以監測心律,且放置兩條導管以供引流自胸腔流出的液體,有時候會在病患胸前接受暫時性的節律器。術後會在加護病房待上兩三天,接著病患會轉到一般病房觀察照顧後出院。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是一項高難度外科手術,具有相當危險性,部份患者手術後可能發生併發症,其可能發生的因素視病患年齡,病情嚴重度,伴隨疾病嚴重度及麻醉危險度決定。根據不同文獻報告, 手術後併發症如下: 手術後出血,心肌衰竭及低心搏出,急性心肌梗塞,心律不整,高血壓,呼吸衰竭,腎臟衰竭,感染症,腦血管病變(即腦中風或腦出血)或低氧性腦病變,神經病變,精神異常,消化道出血,肝功能異常或衰竭,胰臟炎,遲發性心包膜積液,肋膜腔積液, 腹腔積液及其他偶發之病變: 如主動脈剝離症,腹腔內臟血管(腸繫膜動脈)栓塞, 周邊血管阻塞等等。

 

 一般而言,冠狀動脈繞道術的成功率為90%96%,但依每一個人的狀況不同會有所不同,心臟外科醫師會依據其疾病及身體狀況判斷並和病人及家屬討論。

 

負面心情

等待開刀的期間,從網路搜尋的看到了手術的併發症與成功的機率,不由得開始擔心了起來。雖然手術的成功率為90%96%,但相對的來說也有10%之內的風險,因為現在開刀的不是自己單身一人,而是代表一個家庭,所以手術的成敗與否都會巨大的影響。

 

在這段期間,緊張、害怕、憂鬱的心情在所難免。聽到朋友們對我的鼓勵與正面思考的建議,都能讓自己原本的心態舒緩些。有時候甚至想說,若有醫生騙我此次手術有極高的成功率,對自己來說都是一個救贖。這份擔心,白天在工作上還可以專注而轉移意念,但進入夜深人靜之後,負面的心情便迎面襲來難以入睡。

 

後來整理情緒後,開始理性的分析這件事情。既然手術是無法避免的,手術的成功率也是一個不確定的因素,能做的,就是自己能夠掌握的部分。對我來說,已經的尋找最好的醫院與醫師,手術前也先盡力的把身體的狀況調整到最健康的程度(不感冒,體重61kg),也已祈求上天神明保佑此次的手術順利。這些人為能夠掌握的部份也都盡力完成,現階段的我只要把自己能夠掌握的部分做好就可以了。

準備開刀

接到等待已久醫院的通知電話後,感覺這一刻有些不真實的來臨了。中午抵達醫院後開始接受一連串的檢查,包含身體上需要手術的大部位都需要塗優碘消毒,等待之後再拿消毒沐浴精仔細的刷洗消毒。在空檔之時,除了填寫一堆需要開刀的同意書表格外,恰好有位加護病房的護理師詢問我是否可以讓自己加入他們的研究,允諾後,他也很熱心的解說開刀到加護病房所會遇到的問題,讓原本陌生的輪廓逐漸清晰。

 

此時心中也把開刀後住院分成三個階段,希望能逐步完成

階段

項目

心理狀況

身體狀況

時間

第一階段

手術前

辛苦

一般

 

第二階段

加護病房

辛苦

辛苦

2-3

第三階段

一般病房

一般

一般

7~10

 

夜晚之後,隔天終於來臨了。起床後我換上手術服裝坐在輪椅等候早上八點開刀手術。在家人的陪伴下進入了手術等候區,躺在床上的我望著慘白的天花板顯得孤獨感更重了些!當麻醉科醫師緩緩的解說待會麻醉的程序,同時也柔聲與家人說會好好照顧病人。在這個時刻,醫護人員輕聲細語的鼓勵與安慰,實際上都會加強了病患許多的心裡安定感。

 

推進手術房了!

 

看著依舊冰冷的器具與針筒,冷冽的白色燈光下是身穿深綠色手術服的醫療人員忙進忙出,此刻的心情反而有些平淡,因為思考再多也無法改變現在與未來。當罩上麻醉面罩之後,心中默念著意念開始閉眼吸氣,每呼吸一次就感覺整個人往上起浮上一個高度。大約五個呼吸循環之後,就已經沒有知覺。

 

加護病房

當耳朵聽到了有人在叫我!因為強烈的光源讓我慢慢張開迷濛的雙眼。眼睛看到了家人與感受到身體被乾坤大挪移後的痛楚。鼻子插著氧氣管、嘴巴也含著插管,也感覺到脖子上有需多管線交錯著,身體無法動彈,四肢無法動彈,只能靠點頭跟搖頭與外界溝通。

 

此刻,心中是雀躍的,我還能有知覺的存在這個世界之中。

 

送進加護病房後,可以感覺到左側大腿間的緊繃痛楚。原來許醫師選擇我的左大腿的大隱靜脈作為心臟血管。手術後當日拔掉了原本塞在嘴巴的插管,當我交談之時,發現我的聲音沙啞且說話虛弱。令人更不舒服的是,乾涸的嘴唇因為插管時有添加唾液抑制藥品,缺少水分讓嘴唇開始破皮。護理人員問我是否想要飲水,我當然的毫不考慮的答應著。眼見他拿著沒有帶著針頭的針筒,吸入便於紀錄的水量。手術前我知道過多的水量會造成心臟的負擔,無法飲用多水量是我能夠了解的。所以我只能珍惜的、緩慢的、一點一滴的吸允針筒中有限的供水。當久躺病床後也因為無法翻身,開始造成局部的麻痺,這時候也只能藉由輕微的活動四肢舒緩緊繃。於是我在無法正常翻身的狀況下,開始步上第二階段的復健之路。

 

因為胸口和左側大腿都有傷口,但醫療人員還是提醒著需要適時的活動四肢才能夠防止沾黏,所以也必須頂著傷痛活動爭取傷後復元的黃金時間。就在護理師細心的照料之下,日夜不斷做著反覆的動作,讓狀況日漸好轉。終於第三天,許醫師的同意下可以轉入一般病房。

轉入一般病房

聽到轉入一般病房讓人開心,但我知道需要拔除我身上諸多的管線。執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需要有多儀器與器材管線輔助,所以當撤下這些管線時,也是一個大工程。先是帶著還能接受的刺痛拔掉脖子上的管線,然後再護理師的提醒下,配合呼吸拔除胸管與尿管。拔除胸管與尿管的痛苦,只覺得自己的呼吸急促卻更顯無力,痛苦到甚至有些放棄哀嚎權利的程度,令人不敢想像。費盡波折,終究是完成了!

 

當轉入一般病房後,不但可以看到家人也能夠使用手機訊息傳遞平安。休息片刻後,也開始能夠下床緩慢走路。所以開始邁入第三階段之後,心情與身體的狀況都能大幅好轉。在此時回想這一路的風雨,歷經一番高低起伏後,也再次由衷的感謝這段時間家人、朋友們的付出與鼓勵。

迴響(1) :
1樓. 月光
2023/05/02 00:12
感謝您的分享,我40來歲的先生感覺跟你走一樣的道路,心導管判了繞道這條路,明天手術。

請問您手術至今已幾年了?術後恢復的都好嗎?

祝福您與一家健康喜樂!

(Faintingstar@hotmail.com)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