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山城天空多嫵媚
讀六月、春風、宋孝先著「戀戀山城」乙書札記
那年的山城,這所占地寬廣的省立學校也有一片蕉園,一個蔬果園,一個養雞場。我住的單身宿舍對面是一方池塘,池塘的水乾了,大魚小魚清晰可見,還以為這麼多漁獲,晚餐必有鮮魚宴,結果落空了。大夥不免埋怨首長不會做人,據說那些魚都送人做公關了。意氣風發的林姓首長還兼任黨政要職,出入是有私家司機的黑色轎車,同鎮同宗的另一首長只騎五十西西的歐兜拜,在山城引為趣談。
讀到六月寫的「香蕉王國滄桑」這文,提到「茶店仔」讓山城成了夜夜笙歌酒醉金迷的不夜城,我有另類看法。蕉農辛苦了一整天,肩挑逾百斤的香蕉,穿著髒污污的香蕉衫,到「茶店仔」放鬆一下,實無可厚非。有一晚,總務人員接受招待,找兩個單身漢作陪上「茶店仔」,熟男是放浪形骸,我則如坐針氈,其實,昏黃的燈光下,也只是歌聲和猜拳聲。當年嫩得可以,有位山城姑娘大方示情意,卻碰到呆頭鵝。
六月寫「蔗鄉夢遠」當年甘蔗園的風情無限,尤其在蔗園尋覓烏甜仔菜、烏點規、豬母菜,有時「偷」吃甘蔗吃到撐著肚子更饒富趣味,甘蔗採收期間,男女工人打情罵俏,水牛拖著牛車滿載甘蔗在田野鄉間小徑緩緩而行,好不熱鬧。她家種的是紅甘蔗,這與白甘蔗差很大,種蔗和收成甘蔗的辛酸卻只有蔗農才能體會。台諺「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吃一支白甘蔗,被糖廠稽查員逮到還要罰錢。我不記得那年的旗尾糖廠煙囪是否還在冒煙,但糖廠的冰品和旗山枝仔冰城同樣燴炙人口,那是我們常光顧的地方。
從家鄉下營到山城可謂舟車勞頓,先在下營乘協成客運到麻豆,再轉搭興南客運到台南,再坐台南客運經關廟、龍崎一八二線道經內門抵旗山,前後耗時三、四小時。那年把山城的景點都踏遍了,全台唯一木造的旗山車站、俗稱亭仔腳的石拱迴廊、有巴洛克建築風格的旗山老街、旗山農會、武德殿、百年老校旗山國小、中山堂、中山公園、孔廟、旗尾糖廠等都留下足痕,可惜沒爬過旗尾山。鄰近的美濃、六龜、甲仙也曾和朋友有過遊蹤。
春風那篇「募捐的故事」很令人感動,負責盡職有愛心的老師永遠是學生的貴人。另篇「老師出差」把那位兇巴巴的
讀了宋孝先寫的「鐵橋歷險記」於我心有戚戚焉。他們是在白天三五成群走鐵橋,把鐵橋當作勇敢訓練場,作者和大他兩歲的哥哥及同學走鐵橋時是跟在最後面,過程險象環生頭皮發麻,尤其背後又有冒黑煙的火車追趕,只好冒險跳下三公尺下的河床。這和我寫的「夜走鐵軌的少年家」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我是單身匹馬在夜間走鐵橋,好像略勝一籌。
宋孝先標榜「旗山子弟空軍行」他初中畢業就去考空軍幼校,幼校畢業繼續讀空軍官校,然後如願的成為飛官。巧合的是我在旗山一年後也到幼校服預官役,還兼任教官,看了這本書,自然覺得親切。
六月的文字平易近人淡中有味,春風筆下充滿愛心,宋孝先展現凌雲壯志之豪氣。這書很適合做大中小學生的課外讀物,老中青少皆宜,讀完此書餘韻無比。
(2015.12.27.)
附註:「戀戀山城」2015年11月正中書局出版。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5樓. 尋夢2016/05/09 12:30原來您是校長,難怪文寫的好,我也拜讀了這本"戀戀山城"
感觸良多,但寫不出心得啊!
給您按"讚"!
靜靜的為自己編夢 - 24樓. 吹牛皮 大俠2016/03/19 11:59very good!
very good!
謝謝你的來訪, 我為你又寫了下列文章, 請您來賜教批評:
- 23樓. 湯姆士2016/02/16 11:35
拜讀過六月大作
樸實而有味
相信這又是本好書喔
- 22樓. 東村James2016/01/21 22:13很愛
六月姐的文章平實真誠﹐我很愛
- 21樓. 通霄客2016/01/20 00:20蔗園、蕃薯園 親切的家園
讀大作 猜想我們是接近同一代的人 1950 年小學畢業前 步行30多分鐘上學經過山坡上的蔗園 回家路上 偶而撿到人家收成漏下的小段甘蔗 吃起來 比山珍更美 現代的孩子 沒有這福份了。 - 20樓. 天涯孤鴻···花窗2016/01/16 23:25記憶
屏東糖廠的冰棒至今難忘,旗山,六龜這些地方親切感依稀
甘蔗田,西瓜,香蕉,都是南台灣的特產
燒甘蔗田的煙味彷彿在記憶的空氣裡浮蕩· · ·
- 19樓. November2016/01/15 03:40

感謝,祝闔府 安康如意 - 18樓. 宋孝先2016/01/10 09:19
那年山城天空多嫵媚,無悔山城處處留足跡;回首山城歲月無虛渡,留得山城戀戀在吾心。
火車站旁的大陸飯店,來一碗五元的大滷麵,才算收假完美的結局,前兩年回去重溫舊夢,
大陸飯店已人去樓空,雖然歷史長河擦肩過,戀戀山城重新來結緣,謝謝六月牽拖入筆耕。
宋兄遨翔萬里又筆尖如劍,謹以古詩對應: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李白「將進酒」
一畝桑田 於 2016/01/11 09:54回覆 - 17樓. 悅己2016/01/08 13:50
對臺灣鄉下的印象
真的是漸行漸遠了
有這些記錄歷史的散文,真是非常有意義和重要呢!
- 16樓. 航迷老叟2016/01/06 10:43
總有一個感覺,故鄉的情景也都不斷的在改變,
也只能靠照片和一些文字的記錄來懷念,
格友六月、和戀戀山城的另一作者宋將軍的著作,都曾讀過,
作者想要將家鄉的美經過讀者閱讀後再傳遞結下一位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