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來第一次在台北過雙十節,趁天氣涼爽出去走走。本來只想去凱達格蘭大道,經過南昌路的"南門工場",想起上次在鐵道園區博物館聽說這個地方,決定進去一探究竟。
南門工場
我孤陋寡聞,不知道公賣局在菸酒之前曾專賣樟腦,日據時代甚至賣鴉片。而今天參觀的地方其實是七十多年前製造樟腦和鴉片的工場,和菸酒沒有關係。
日據時代臺灣總督府於1897年規定鴉片專賣,並陸續將樟腦、食鹽、菸草、酒等納入專賣事業。1899年建造專賣局臺北南門工場,為製造及試驗樟腦、鴉片等兩大專賣品的重要生產基地。1901年改名南門工場,1931年改名為臺北南門工場,是日本時代臺灣唯一的公營樟腦加工廠。
戰後於1952年改稱臺灣省樟腦煉製廠、1956年改名為臺灣省樟腦廠。1967年開放樟腦民營後停工廢廠,廠房陸續拆除。1974年起陸續處分廠區土地。東側撥交中央銀行、北側撥交財政部、南側撥交臺開信託等單位興建大樓。現僅存樟腦倉庫(紅樓)、物品倉庫(小白宮)、四百石貯水槽、及一段工廠紅磚圍牆。面積縮減至今日規模,不及原廠區八分之一。
紅樓建於1914年,為兩層樓紅磚混合鋼筋混凝土混造建築,是主要的展示館。
除了有關樟腦和鴉片的製作、用途、及在台灣的歷史,紅樓二樓還有"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介紹科學繪圖在臺灣的發展與演進,及與臺灣自然史探索研究的關係。從科學繪圖的定義與發展史開始,逐步進入到19世紀以來,博物學家和自然觀察者陸續在臺灣所記錄的自然史,以及當代科學繪圖的發展。透過科學繪圖的呈現,可讓觀眾從博物學者的視野,追隨臺灣未曾間斷的自然探索足跡。
![]() | ![]() |
![]() | ![]() |
![]() | ![]() |
展示場還有一間工作室,讓有興趣的參觀者選擇花鳥標本紀錄形態特徵,體驗科學繪圖的樂趣。上面最後一張相片就是參觀者的作品。
"小白宮"是臺灣少見的明治時代石造建築,因外觀灰白而得名。是園區內多功能展示空間。
![]() | ![]() |
看到這裡肚子也餓了,就近在園區裡的荷造場餐廳吃點心。餐廳面對庭園,裡面裝飾雅致,點心味道也不錯。
![]() | ![]() |
![]() | ![]() |
凱達格蘭大道
用過午餐繼續走到凱達格蘭大道,早晨慶典已過,路上人不多。因為車輛改道,可以自由站在馬路當中拍照。
![]() | ![]() |
![]() | ![]() |
新式電子牌樓可以不斷變換圖案設計,本來應該生動活潑。但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有點單薄,色調顯得蒼白。不像以往習慣的喜氣熱鬧。可能每個時代的主事者和設計師有不同的美學觀念,老太太不懂就不評論了。
最後繞到中正紀念堂,廣場上有一些表演,但老太太腳痛,只想趕快回家,沒有停下欣賞,手機也罷工不讓我拍了。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3樓. 黃彥琳~~「熊穴」遠足記2020/10/21 00:29
「南昌路」就是「南昌街」嗎?
南門市場就在我娘家附近,可我竟然也不知有「南門工場」
謝謝介紹,下次回台灣可以就近去走走
南昌路就是南昌街,民國49年正式更名南昌路,但一般還是習稱南昌街。
南門工場在日治時代和光復初期是樟腦廠,民國56年(1967年)12月樟腦開放民營,這裡也停工廢廠,廠房陸續拆除。直到1998年被指定為古蹟,可能很多人(包括我)都不知道那裏曾經有一座工場。
看雲 於 2020/10/21 18:05回覆 - 2樓. ellen chou 雨僧 初夏花園2020/10/15 01:25
沒注意過。大概也是近年才整理過的。
初進報館時,曾跟大記者到公賣局球場採訪過籃球賽。
這是以前的樟腦工場,公賣局球場在南昌街另一邊,已經被拆除改建成辦公大樓。
看雲 於 2020/10/16 01:13回覆 - 1樓. 悅己2020/10/12 03:34
還以爲南門工廠是南門市場呢。
我小學五年級搬到臺北的第一個住處就是羅斯福路南門市場附近,離烟酒公賣局不太遠。
看了看雲這篇,才知道我的孤陋寡聞,明年回臺要去好好參觀這個南門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