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天空無限寬廣
讀「散文阿盛」札記
閒閒沒代誌,順手拿本舊書,看篇舊文,居然欲罷不能,沒多久就把這書看完,還引誘我重讀一次,文字的魔力實在不可思議。
這書書名就叫「散文阿盛」一九八六年九月希代出版。那篇膾炙人口的「廁所的故事」就在書的第二篇,這文我讀過好幾次了,每讀一次總要發出喀喀的笑聲。對於習慣於使用抽水馬桶甚至免治馬桶的年輕世代,看這文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文中所寫的我一一經歷過,讀來倍覺親切。不說別的,光就廁所裡的蛆,台語叫「屎學仔蟲」我會記起好久以前在成功嶺集訓被排長大罵「不要像蛆一樣亂動」 這樣的經典罵法,至今記憶猶新。
作者阿盛(本名楊敏盛)是新營人,就在我的家鄉下營的鄰近,其間隔著柳營鄉,對下營人來說,新營是城市下營是草地。我對新營很熟,因曾在那裡讀了六年書,但有些地方是看了這本書才知道。以前下營人說要到新營「蕹菜窟仔」七桃,我不解其意,原來那是查某間。以前下營上帝廟大拜拜來了很多外地乞丐等待分一杯羹,長輩說他們都住在乞食寮。原來新營有乞食寮,阿盛寫「乞食寮舊事」好像神話故事,但卻是真人真事。文中住在乞食寮的一戶人家黃藤,以拾荒為生,妻子生下三男一女卻不耐貧困生活跟別的男人走了。也不知黃藤怎麼熬過來的,他就是有辦法讓兒女接受教育還大放異采,當大兒子黃金書考上台大讓乞食寮破天荒出了一個大學生時,造成的轟動自不在話下。以後另兩個兒子陸續考上大學,還讓大兒子到美國留學更令人嘖嘖稱奇。此人到底有多少銀錢?
阿盛包打聽的結果是阿藤哥收買破銅廢鐵簿紙生意時也兼收購古幣,他擁有一袋龍銀通寶之類的古代錢大翻身變成奇貨可居,可到大城裡換得大把新鈔。好戲還在後頭,當阿藤嫂得知昔日良人已富貴,要求破鏡重圓,被老藤哥潑了一身自來水。
中文系出身的阿盛,他的筆法和觀察與眾不同,不落學院的巢臼,他在文章中很自然的加入台語,諸如「老歲人」「屎學」「一尾流氓」「度啐」「磚庭」「稻埕」「厝角鳥」讀來更加有味。他的社會觀察涵蓋鄉村與都市的光明面和黑暗面,筆尖也揭露一群不見陽光的弱勢女子。
同是農家子弟,阿盛寫農家生活常讓我驚嘆。在「火車與稻田」一文中,九歲的阿盛眼看不願做農的三兄坐火車離去,三兄說他不喜歡土角厝、牛糞餅、沾粘乾土的布衣,恨極了車水抓泥,僅管阿母苦勸他要幫阿爹。阿爹拖老命在稻田裡打滾,憑經驗就能「一眼瞄出什麼地方有多少搶吃肥水的雜草,要想除盡雜草,一憑除草劑是不行的,須得趴下身子,膝頭沒入田水中,手用勁,噗的一聲聲,跪著一寸寸往前移,體狀全似爬行的龜,那是千年不變的最好的除草姿勢,也是半百年紀的人最覺苦痛的姿勢。」(P129)我讀中學放暑假下水稻田除草就是採用這樣的姿勢,日頭赤焰焰,甘苦沒人知。
離鄉多年的阿盛坐火車返鄉,父親的田不見了,變成一方方的灰面水泥。「幾千百次我在田間癡迷想幻的望著火車直到它不見了,如今,我意緒紛雜的覓尋父親的田,父親的田確實不見了,我早知已賣掉,可是它怎會不見了!」(P133)這種良田變成灰面水泥的景況在台灣到處可見,不知該喜或該悲?「兒子伸手要拔路邊的長草,妻喝止了他,髒髒,你看,弄髒髒了爸爸打你。猛抬頭,我近乎憤怒的瞪著妻,她惶惑地注視我,我腦中一團紊亂,一時之間不想對她解釋為什麼生氣,我拍拍兒子的頭,順手抓住一叢草,習慣性的捏著最底下一截草梗,噗一聲,草根與碎土同時離地而起。」(P133)阿盛不失農家子弟本色,和過去在水稻田拔除雜草的習慣性動作一樣,給兒子上了一課,妻子應該懂了。
農家生活的苦與樂,如人飲水。我最喜歡阿盛在「稻菜流年」一文中的這些文字:「豐年收穫的穀子鋪滿稻埕,餐桌上卻恆常見不到白米;豐年收穫的番薯好像天長地久吃不完,番薯簽、番薯塊、簽簽塊塊,午餐晚餐,醬菜魚乾,恆常是這般;度一回春節,買一回新鞋,恆常不套襪子就穿。」(P147)這樣的形容讓我會心一笑,早年的農家難得一頓白米飯,呷番薯簽配鹹瓜子是家常便飯,現在反了,番薯簽、番薯葉成為餐桌上的佳饈。
從文學角度看作品,有人認為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兼具思想和意境之美,為文清新雋永質樸無華。或許阿盛作品只算是雜文,但雜文仍屬散文的一個分支,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特性,形式多樣,修辭手法多變,諷刺、幽默、知性、感性並陳,林語堂魯迅是代表人物。阿盛能在台灣文學上獨樹一格,也算是異數了。
(2015.08.24.)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1樓. 盹龜雞~ 謙謙 使君子2015/10/22 01:02
資源回收 能晉入古龍銀搜集, 這位乞食寮的老爹 也不是尋常人物啊 。 老婆跑掉了 咬緊牙根 硬是拉拔大 三個大學生兒子, 真有骨氣 。 阿盛記錄下當年的打拼小人物 ,也幫我們記下昔時剪影, 讓我們還記得消逝的年代 。
原來地名乞食寮, 還真是住過散赤人家 。
- 20樓. 鄧潔2015/09/13 22:19
謝謝老師的分享
好久沒來老師家拜讀您的好文
跟您致歉與祝福
第一 阿盛的散文
晚輩讀過他的詩和散文
很少人還能夠體會農家子弟的清貧
他把自己的生活與文學交融在一起
您的分享與分享 更加強阿盛的文學特質
第二 感恩分享
好久沒逛網路格友的文章
感恩您與我們一起享受阿盛的文學之美
祝福您 闔家平安快樂
思敏敬拜
- 19樓. 三郎2015/09/13 06:30
大自然的法則 與時俱進
稻田除草 在苗青達到一定高度
放水到適當的高度 完全可以交給褔壽螺
它們可以把雜草清得令人滿意
重點是耘田的水平要做好 否則放水曬田時
水淤積地方的稻青 會被咬得很厲害
早安
- 18樓. 放逐生2015/09/09 20:27
新營是個還算方便的住處,可惜就業市場不夠大,沒法繁榮規劃。
市區內除了水圳邊與一些老房子及有錢人保留的荒地外,要看到農地或菜園子都難了。
- 17樓. 吹牛皮 大俠2015/09/09 12:10好
這本書該不該收藏到台灣文學館呀? 這本書好像敘述廣大台灣鄉村庶民的生活經驗.
另外, "早年的農家難得一頓白米飯", 為什麼? 白米誰吃了? 這是_個很棒的研究題目. 這樣歷史才能大白, 現在年青人才能了解真正台灣之全貌.
謝謝你的來訪, 我為你又寫了下列文章, 請您來賜教批評:
- 16樓. 郁勝2015/09/07 16:14民國八○年代之前,報紙副刊是大眾閱讀文藝作品的主要媒介,阿盛的文章是那個時代年輕人最熟悉的趣味文,他的散文比現在熱門的凸槌愛情小說更有趣得多!
- 15樓. 柔怡2015/08/31 21:31曾在某年度散文選集看過《廁所的故事》一文,印象非常深刻,對作家幽默傳神的文筆深深折服。也看過他的其他作品,非常佩服您的介紹。
- 14樓. 王國良(阿國)2015/08/27 09:41《散文阿盛》
本來想買一本來看,但因已絕版,還好可向圖書館借來看,感謝您精彩的介紹。讀這書要細細品味才夠味道。 一畝桑田 於 2015/09/04 22:06回覆 - 13樓. 酉愚2015/08/25 23:27
- 12樓. 瀟 鴻2015/08/25 21:12
讀一本好書真的是會讓人
心領神會而會心一笑...
那由衷而來的視野自是寬廣無限了!
當初要訂這文題還再三猶豫呢。 一畝桑田 於 2015/09/04 21:5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