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話說遊記
最近家人整理書房,找出幾本遊記,舊書重讀饒富趣味。書目如下:
一、徐霞客遊記(一九六四年八月台灣商務印書館)
二、徐霞客紀念論集(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三、老殘遊記(英漢對照一九七六年台南東海出版社)
四、西雅圖雜記(梁實秋著一九七二年元月遠東圖書公司)
五、萬遊記(萬城目學著王蘊潔譯二零一二年五月愛米粒出版社)
六、少年台灣(蔣勳著二零一二年十月南京譯林出版社)
七、稀遊記(楊照馬家輝胡洪俠合著二零一四年八月遠流出版社)
賦得孤雲獨往還
「秋空淨無極,兀兀片雲孤。不與風同駛,遙令雨自蘇。卷舒如有約,尺寸豈隨膚。我欲神相倚,從之逕轉無。
「為霾并為電,彌天總是雲。誰能繪霄漢,了不作氤氳。捧日開朝霽,飛霞散夕曛。此中無一繫,何處著紛紛。
「出岫何幽獨,悠然颺碧空。遙分秋水影,忽度夕陽風。長天不留蹟,冷月若為容。歸宿應何在?崆峒第一峰。
「彩霞竟何往?蒼狗自徜徉。出沒千峰迥,夷猶一壑長。鶩飛難作伴,龍躍豈相忘。不待為霖日,方令天漢章。
「卷舒有妙理,誰云倦始還。垂天寧幻態,觸石豈無關。神過群俱渙,情空跡自閒。始知能體物,造化掌中刪。
---- 徐霞客----
此五律題為「賦得孤雲獨往還」乃明崇禎五年徐霞客所作。其詞意之高妙,描繪之細緻,必身歷其境且長於寫景者始能為之。
徐霞客本名徐宏祖,字振之,號霞客,明江陰人,生於萬歷十四年(1586年)卒於崇禎十四年(1641年)享年五十有六。他是中國偉大的旅行家,錢牧齋譽其為千古奇人,遊記乃千古奇書。「徐霞客紀念論集」一書中有胡適寫的「丁在君與徐霞客」一文,對徐霞客推崇備至。胡適說旅行家丁在君的「西南遊記」之中,最富於文學趣味的是他寫金沙江的幾篇文字,丁在君寫金沙江用徐霞客開頭:「最早知道金沙江是揚子江的上游的是徐霞客。」丁在君最佩服徐霞客,最愛讀他的遊記,去西南旅行理所當然的帶了徐霞客遊記做參考。一九二一年丁在居在北京的「文友會」用英文講演徐霞客,特別表彰他是中國發見金沙江是揚子江上游的第一個人。胡適說丁在君花了很多功夫整理徐霞客的遊記,給遊記做了一冊新地圖,又做了一篇很詳細的徐霞客年譜。二十世紀初的旅行家丁在君(本名丁文江)對十七世紀旅行奇士徐霞客惺惺相惜,透過丁在君和胡適的文字,讓徐霞客穿越時空三百年栩栩如生。
大凡好遊者總得無後顧之憂,徐霞客不到五十六歲的生命,有二十餘年遊跡遍天下,令人生奇。
三百年前的遊記能留傳至今殊屬不易,遺失殘缺自所難免。其編次成書,季夢良功不可沒,後經宜興曹駿甫鈔本以補足之。商務這本「徐霞客遊記」乃劉虎如精選註解共二十篇。
徐霞客寫遊記,自然是當時通用的文言文,現代人讀來難免吃力。我選擇其中的「遊黃山日記」「遊武彝山日記」「遊雁宕山日記」詳閱之,只因我曾遊過黃山、武夷山和雁蕩山,也寫了「武夷山下的船歌」「那座山令人迷惑」兩篇遊記。
「遊武彝山日記」開頭寫道:「
我遊雁蕩山時印象深刻的是在「大龍湫」旁有座徐霞客雕像,據說他三度遊此山。他的「遊雁宕山日記」裡,小龍湫、大龍湫、玉女峰、剪刀峰、靈峰、展旗峰、天柱峰、獨秀峰、頂珠峰、靈嚴寺、靈峰洞、碧霄洞、僧拜石、蟾蜍石、玉龜寺、含珠嚴、天聰洞、雲靜菴、常雲峰等均躍然紙上。雁蕩山素以靈峰靈岩奇峰怪石著稱,日記裡有段文字「山腋兩壁,峭立亙天;危峰亂疊,如削地攢,如駢芛,如挺芝,如筆之卓,如蹼之欹。」形容得真好。
大小龍湫是有名的瀑布景區,霞客寫小龍湫是在獨秀峰和卓筆峰「兩峰南坳,轟然下瀉者,小龍湫也」而「龍湫之瀑,轟然下搗潭中,嚴勢開張峭削,水無所著,騰空飄蕩,頓令心目眩怖。」隔天再到龍湫,則「積雨之後,怒濤傾注,變幻極勢。轟雷噴雪,大倍於昨。」顯見霞客觀察寫景的功夫了得。
老殘遊記袖裡乾坤
老殘是另類人物,自然有作者的影子。這遊記使用的文字已近白話文,開頭先介紹老殘這位遊客的身份。此人原姓鐵單名英號補殘,因慕懶殘和尚煨芋的故事遂取「殘」字做號,大家因他為人頗不討厭也都叫他老殘。他原是江南人士年紀不過三十多歲,雖曾讀些詩書,因八股文章不通,未能入仕途也沒人請他教書,生意又學不成。其父雖為官三四品,臨退仍兩袖清風。老殘既無恆財又無業,自然飢寒漸逼人了。所幸遇到一個能治百病的搖串鈴道士,拜他為師,從此也就搖起串鈴子,替人治病餬口去了。
老殘就這樣奔走江湖二十年,這年走到山東古千乘地方,有個大戶黃瑞和害了怪病,渾身潰爛,群醫束手,居然被老殘治好了。黃大戶請了戲班唱三天謝神的戲,又搭了一座菊花假山,今日開宴明朝設席,好不暢快。
老殘多喝兩杯就在睡榻上歇息,才閉了眼就看見兩位至友來訪,邀他共遊登州府蓬萊閣勝景。他們來到蓬萊閣覓了客房住下,玩賞海市的虛情,蜃樓的幻景,還徹夜不眠看「日出海拋球」他們用望遠鏡凝視,在天水交界處看到輪船駛過,又看到一隻帆船在洪波巨浪中漂盪很是危險,還好一小時後帆船駛近了。
他們看到船上的人都有民不聊生的氣象,而且有人在搶奪財物殺害船客。老殘認為那船可能迷航了才會引起暴動,心生一計,帶了羅盤、紀限儀器和幾件行船要用的物件,雇隻漁船追趕過去。接近大船時看到有人在高談闊論搧風點火,船上一片混亂。當老殘他們三人跳上大船,將羅盤等呈上後,原本舵工很感謝,卻被水手咬定他們是洋鬼子派來的漢奸,要船主將三人殺了。還好船主體會三人來意甚善只是眾怒難犯,就把他們放了。三人垂淚回到小船,卻被大船上的人用被浪打碎的斷樁破板將那漁船打得粉碎沉下海中去了。
未知三人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8樓. 吹起了自然風2015/05/26 10:43
只看過一本 老殘遊記 令人回味
書早已不見 記得下次到圖書館翻翻有沒有 ><
- 27樓. the dreamer girl2015/04/04 14:45
- 26樓. 幸福的白開水2015/02/10 09:49
古今遊客何其多,能像徐霞客、劉鄂等遊記文章傳世的,幾希矣!
徐霞客,得年五十六,有遺產。一生有二十幾年都在雲遊四海。或許,所有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就是要他完成寫遊記的天命。
- 25樓. 李安納 魯昂之旅2015/02/09 03:44天南地北話說遊記
徐霞客的遊記與老殘遊記
都是有趣的讀物
書中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
引人入勝
- 24樓. 穆仙弦 - 古人如何判斷上吊氣絕者有救否?2015/02/08 16:20
三人在海上浮沉,浪頭凶猛,也不知過了多久,就在老殘快失去意識的時候,抓到了一根浮木,讓他心神稍定,但仔細一看,兩位友人已不見蹤影,那艘大船也不知去向。老殘四望,一片茫茫大海,正愁性命危矣,忽見不遠處有一座小島,於是奮力游至岸邊,總算大難不死。
上了岸,老殘放眼一看,眼前是成千上萬的狐獴,樹老水清,盤根錯節,宛如化外之境。他將小島巡視一番,知道島上有水果,水是淡的,亦能生飲,可暫保性命。剩下要做的,就是每天在岸邊等待路過的商船來救他了。
但日復一日,從來沒有一艘船經過。最終,老殘窩在這無人的小島上結束了他的一生。
許多年後,有個少年和一隻獅子也因船難漂流到了這座島上,幸運的是,他們自己有艘小船可以離開。而促使少年一定要離開的原因,是他在島上的水果中看見了一顆人類的牙齒。
少年後來獲救了,順利回到有人類居住的大陸上。在他活到中年的時候,有人來訪問他,還將他年少時在海上遇難的故事拍成電影,取名:少年P i的奇幻漂流。
你知道嗎?故事中出現的那顆牙齒,就是老殘留下的。
- 23樓. 亞納2015/02/07 22:36
遊記中有了人物的敘述就更吸引人
老殘遊記就是如此
- 22樓. 也薇2015/02/06 11:12我也愛看老書,前不久才讀過梁實秋先生的《人生幾度秋涼》。開卷有益。
- 21樓. ti (人回來了 )2015/02/03 09:15說遊記
說老殘,真像說書,精彩
等續篇...
- 20樓. 媺媺2015/02/03 07:44
聽先生說書來了,
好久好久不曾閱讀文言文的遊記了,
讀古人的遊記,耐人尋味,一幅幅山水畫即在眼前。
謝謝分享~
順祝 安康
- 19樓. 詹于萱2015/02/02 21:03
無論有沒有錢~我認為都應該讓自己去旅行
讀著他人的遊記就像是親身經歷作者所到的地方
既是吸收知識~也能增廣見聞~
謝謝一畝桑田 好友分享~祝福您 闔家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