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舘,已有260年歷史。
強盛了幾百年的大不列顛,稱霸海上的殖民帝國,五大洲都有英國的影子,也趁勢掠奪了無數珍貴文物。
千山萬水來到英國,當然不能錯過慕名以久的舘藏。
進入大英博物舘,發覺這麼大,心裡急著慌,浮光掠影,走馬看花逛一圈,就耗費了二小時。
英倫最末日,再次造訪,租了導覽耳機,直奔埃及舘。
拉美西斯二世頭像
二百年前,英國駐埃及領事索爾特,收集了大量文物運回英國,當時的英國大使和使節,在為英國增添古代文物上貢獻卓著。
埃及象形文字
希臘古文明--帕德嫩神殿,神殿的雕像也搬來了。
西元1802年,駐君士坦丁堡英國大使埃爾金更是不遑多讓,取走神殿大部分的雕像,後來售給大英博物舘。
儘管英國老是聲稱保護文物的立場,希臘政府也不甘示弱,要求歸還的聲浪始終不斷。
1860年,晚清國力不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圓,趁勢掠奪中國文物。
1907年,英藉匈牙利探險家斯坦因,遠赴中國敦煌騙購文物,造成了敦煌文物大劫難,包括成千上萬的壁畫、雕塑、絹畫和經卷文獻等,經由印度運往大英博物舘。
在異鄉看著這些中國古物,儘管不太舒心,然而轉念想想,若非當年英國的「掠奪」,使文物得以完善保存,我們今天可能也無緣欣賞到這些珍貴文物了。
來自全世界的文物,數量之多,令人咋舌。經過了三個小時的文化洗禮,體力不支,再也走不動了,看看時間,也該啟程到機場了。
博物舘對面,有家餐舘。
平常在台灣,食無肉,衣不文采。到了英國,日日夜夜尋不到素食可吃,心想,再不入境隨俗,恐要魂斷異鄉。點了英國名菜FISH&CHIPS,仔細一瞧,不正是炸鱈魚和炸薯條,在台灣稱之為速食,在英國則號稱名菜,可惜這千年古國,竟無法衍生出精緻的飲食文化。
一邊用餐,耳邊卻傳來熟悉的英文老歌。
「I have a dream, a song to sing to help me cope with anything
If you see the wonder of a fairy tale.
You can take the future even if you fail
I believe in angels
Something good in everything I see
I believe in angels
When I know the time is right for me
I'll cross the steam
I have a dream」
七日奔波,體力已屆極限,隨著旅遊接近尾聲,總算可以卸下心頭重擔。我坐在倫敦的一隅,回憶著此行見聞,卻被一首老歌打斷思緒,仔細聆聽,思索詞意,沈醉其中。
「當我排除萬難,走過有如童話故事般的英國,雖然將來會面臨失敗,我仍然深信世間的美好,令我勇於迎接未來。」
一首英文老歌,為我的英國旅程,畫下了美好的句點。
- 3樓. 麥芽糖2014/08/20 20:28都是搶來別人的古董
把自己的個性, 昭告世人!
- 2樓. 軒轅子(炎黃子 、居竹)2014/08/15 02:53文情並茂的遊記
年輕時,對西方強國千方百計地掠奪古文化國的文物而氣憤不平。
如今反思,倒心平氣和多了。
西方強國並沒破壞它們,反而做了層層的保護,
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些古文化國的古文物,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格主見多識廣,敘述事物簡練通達,一氣呵成,在UDN不多見。我很同意您的看法
古物保存與維護,是必須花費相當人力、物力和時間
我每每到日本,親見古寺的修繕,短則幾月動輒數年
他們寧可犠牲門票收入,也不願坐視年久失修而造成古物的毀壞
若非他們的長期悉心維護,後人恐怕很難再見古代風華
Wenty 於 2014/08/16 08:32回覆 - 1樓. 夏爾克2014/08/11 23:00看來看去,還是對中國的文物最有感覺,尤其是把頭拿在手上的那一尊,總覺得似曾相識。其實站在古文物為全人類共有的角度來看,只要保存的好我覺得在哪裡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