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文壇上兩位美食作家相繼過世,讓人不勝唏噓!更感受生命的脆弱與無常。
王宣一為了愛兒的新作發表,與先生前往義大利,準備再往英國。誰知用餐時身體突然不適、頭暈。頭一趴休息一下,竟沒了呼吸。
韓良露去年一口氣發表了三本新書,教讀者無比驚喜。誰知今年年初身體不適中斷旅行回國檢查,卻已是罹癌末期。生命消逝的匆匆,快的讓人不知所措。
那些來不及說的再見,只能留給關愛的人去悼念與緬懷。
今天看了中天韓良露專訪。她對主持人李文儀侃侃而談自己對美食、美味、品味的看法。人稱食神的她表示,美食未必是美味。美食是廚師裝點的美美,看起來好吃的食物。美則美矣,但未必符合每個人的胃口。美味則是家中飽含回憶的家常菜。或許,它並非擁有好的賣相。可是,當妳品嚐它時,所有過去與親人食物互動的吉光片羽,就這麼乘著味蕾的翅膀,回來了!
聽到這段,我很感動,也很有同感。在我的回憶裡,媽媽煮的絲瓜鮮蚵粥我總能嗑上好幾碗。縱使我已年屆中年,那碗粥老能帶領我的思緒奔回童年時光,那個蟲聲唧唧的午后
再談品味,所謂品味的品是三個口,也就是說累積許多吃的經驗,這些經驗讓自己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美味。品味是經驗與知識的培養。
最後,她下了結論:最美味的東西一定要有靈魂挹注其中,能勾起內心情感的食物,才是真正的美食。
她也提及健康的重要,如果沒有好胃口,再怎麼好吃的食物放在面前,也無法下咽啊!鏡頭前的她與之前豐腴的體態比較起來,算是「清瘦」了不少。莫非,此時的她已經知道自己生病了嗎?唉!
對於美食的魅力與帶給人們的快樂,韓良露舉了兩個例子:
她提及父親過世前因為生病,胃口不佳。總是吃很少。有一天她特別找到一間用傳統老麵發酵的包子店,買了十顆回去孝敬老父親。父親咬了一口後高興的說:「這是用老麵發酵的呀!」於是,一口氣吃了七個!(我猜這包子一定是小籠包)。
一個女兒為了控制媽媽身體的健康,限制媽媽不能吃這、不能吃那。有一天,她心血來潮買了媽媽愛吃的點心(當然是不大符合專家所謂的健康標準),當她看見媽媽吃下去時眼睛閃亮的光彩,她愧疚了。當下,她決定:一個禮拜七天,六天吃醫生規定的健康食物,一天讓媽媽吃她喜歡吃的。
是呀!吃能代給人的滿足除了口腹之慾外,也是一種人生樂趣。如果只顧健康的活,卻平淡無味。試問,有多少人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呢?
關上電視,是該再去圖書館借幾本韓良露與王宣一的書了!
- 7樓. 盹龜雞~ 六月的野薑花 香味甜淡2015/04/18 12:49王宣一 韓良露 兩位都是溫暖蘊藉的晚中生代 出色作家, 每一篇文章都出得動人心弦 , 怎麼這麼匆促就走了, 讓人心疼又難過 。
- 6樓. 一畝桑田2015/03/30 17:18美食
美食不等於健康飲食,
若美食美味前面再加健康兩字就魚與熊掌兼得了。
- 5樓. 安安小秋2015/03/15 13:16
韓良露的驟逝,讓我無限感概...
很想買她那本與24節氣有關的吃之書。
我大嗜號之一,就是吃..
- 4樓. 多硯坊 (休)2015/03/09 18:11也許是年幼時的物資貧乏
中學的便當菜裡
番茄炒蛋湯汁悶過的米飯
高麗菜裡淡淡的蒜香
這些媽媽親手所做
都成了記憶中永不磨滅的味道童年家貧,中午沒錢訂便當,總是得回家一趟吃午餐再到校。直到有一次不知何故終於花了五十塊訂了一個便當,印象中雞腿好大隻,還有蛋,又有一種燜菜味,很特殊。不過,現在回想,當時只是羨慕,便當美不美味已不是重點。常在思念中出現的,是午餐阿嬤煮的菜豆粥、竹筍肉絲粥、絲瓜肉絲粥。 幸福的白開水 於 2015/03/12 19:53回覆 - 3樓. Steiff Bear2015/03/08 18:59
『最美味的東西一定要有靈魂挹注其中,能勾起內心情感的食物,才是真正的美食』
說得真好!
擺盤再美,裝潢再高級,沒有愛與靈魂挹注的食物,不能負起美食之名。
- 2樓. 秋裡( ~賞花思故人 )2015/03/08 17:02
前幾日才在中時副刊讀到韓良露的<冬日最燦爛的顏色 >,
怎麼突然就離世了? 無常人生呀!
- 1樓. 旭日初昇2015/03/08 10:35--
韓良露將美食跟美味界定得很道地入味。
現在餐廳所供應食物都很精緻美觀,美則美矣,是否符合美味就端看食客的口味了。
食物可說是個人的成長經驗的紀錄與回憶,心情對了就是美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