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察顏觀色: 五臟六腑的秘密就藏在您臉色中
2015/03/11 00:04
瀏覽6,51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察顏觀色: 五臟六腑的秘密就藏在您臉色中


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    主治醫師    俞 佑


(本文經採訪改編刊載於常春月刊第384期)


您是否經常對著鏡子觀察自己的臉色,總覺得有時蠟黃,有時泛紅,有時黑藍,好不困擾中醫觀察皮膚,有對應於五行的青、赤、黃、白、黑之說。西醫雖然沒有這樣的說法,但是皮膚是全身最大也最容易觀察到的器官,確實經常能反映出您身體內臟器官的狀況。一位好的皮膚科醫師觀察您的皮膚,往往可以從一些徵兆,早期發現身體內臟器官的警訊,進而建議並轉診您至相關專科醫師進一步檢查、治療。以下,提供您一些實用的知識,從皮膚的表現窺見五臟六腑的秘密。開心

 

肝臟

肝病在皮膚的表現,最有名的當屬黃疸。黃疸是由於膽色素沉積在皮膚和鞏膜所造成的黃色變化。另外,肝臟不好,特別是膽管堵塞的人也容易全身搔癢。慢性肝臟有問題的人,由於荷爾蒙的不平衡,可能會發生體毛減少(特別是手毛、恥毛、腋毛)、妊娠紋般的伸展紋。B型和C型肝炎的病人有可能產生四肢部的紫斑(cryoglobulinemia)和紅色壓痛硬結節(polyarteritis nodosaerythema nodosum)。肝硬化的人,還可能發生男性女乳症與手腳掌纖維化的狀況。長期酗酒的人,有可能發生類似庫欣氏症候群的情形,亦即月亮臉、軀體肥胖、四肢近端肌肉萎縮等狀況。慢性肝病的人也容易在身上發生許多微血管擴張或細小的血管瘤,情況嚴重的時候,會讓全身的皮膚看起來好像泛紅一樣。掌面的發紅是最常見的。

 

腎臟

慢性腎衰竭的病人皮膚會極其乾燥,容易脫皮且全身劇癢。尿毒症的病人往往全身看起來皮膚顏色暗沉有如灰土,這是由於胡蘿蔔素和含氮代謝物沉澱在皮膚當中所致。急性腎衰竭的人則可能會有水腫和皮膚表面結霜樣變化的情形。腎臟不好的人也容易產生結節性癢疹這種全身長滿一顆一顆因劇癢而搔抓出來的硬結節,以及穿孔性皮膚病(perforating dermatosis)。嚴重的慢性腎病患者可以在全身的血管內造成鈣化,引起血管栓塞和進一步的皮膚嚴重壞死(calciphylaxis)

 

心臟、肺臟與血管

當血液處於缺氧的狀態,缺氧的血紅素增加,便會導致皮膚呈現藍紫色的色澤,稱作發紺。先天性心臟病、嚴重肺病、肺栓塞、心臟衰竭的人都容易產生發紺的情形,特別是在肢體末梢如手指、腳趾、鼻頭、耳垂以及黏膜分布的地方容易觀察到這樣的情形。杵狀指也常見於心肺功能不好的病人。感染性心內膜炎的人可以在手腳掌觀察到會壓痛的紅色結節(Osler Nodes)和小出血紫紅斑點(Janeway lesion)

 

糖尿病

糖尿病的患者皮膚會增厚、肢端關節活動受限、產生黃色瘤(Xanthoma)以及黑色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糖尿病患者因為引起血管神經病變以及傷口難癒合的關係,容易在下肢產生難治的潰瘍。慢性糖尿病的患者容易在小腿前側出現一塊一塊棕黑色稍微下陷的硬塊,稱作糖尿病性皮膚病(Diabetic dermopathy)

 

甲狀腺

最常見引起甲狀腺亢進的格雷夫斯症(Grave’s disease),典型為人所知的症狀是凸眼以及脛骨前黏液水腫(pretibial myxedema),即在小腿前側產生一顆一顆凸出的結節。甲狀腺亢進的人也容易禿髮、多汗、面部潮紅、掌面泛紅、皮膚呈現柔軟如新生兒般的質地。反之,甲狀腺機能低下的人則容易產生黏液水腫、皮膚摸起來冰冷無彈性、舌頭及嘴唇肥大、眼瞼浮腫、頭髮體毛乾燥無光澤以及皮膚呈現橘紅色調的胡蘿蔔素血症(carotenemia)

 

肥胖

肥胖的患者容易產生許多皮膚息肉、毛孔角化、男樣多毛症、痛風石以及黑色棘皮症。因為皮膚皺褶多且容易摩擦的關係,容易引起對磨疹、體癬、股癬和皮膚念珠菌症。罹患皮膚感染症的機率也顯著增加。容易在腹部和大腿等處產生肥胖紋以及下肢水腫。

 

性荷爾蒙

更年期後的女性荷爾蒙缺乏會造成皮膚產生皺紋、乾燥以及萎縮的老化現象,同時臉部容易潮紅。肝斑(melasma)是分布於臉部的不規則型棕色斑塊,通常是懷孕後特別明顯。雄性荷爾蒙過多也會造成雄性禿,要注意的是,女性也可能產生雄性禿男樣多毛症(Hirsutism)也是反映雄性荷爾蒙過多的現象,主要變化是鬍鬚、胸毛、背部和恥毛的異常增加。假如女性出現男樣多毛症、青春痘突然冒出許多且治療反應不佳、月經不規則,則應懷疑是否有雄性荷爾蒙過多的情形,需抽血檢查腎上腺是否有增生或腫瘤,以及是否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istic Ovarian Syndrome)

 

其他泛紅的情形

多血症(polycythemia vera),或稱絕對紅血球增多症,會使皮膚呈現整體泛磚紅色的狀態。上腔靜脈受到腫瘤或其他可能的壓迫會引起血液鬱積在頭頸部,進一步造成頭頸部的發紅。間歇性的潮紅(flushing)可能是類癌瘤(carcinoid tumor)、肥大細胞增生症(mastocytosis)或嗜鉻細胞瘤(pheochromocytoma)所引起。

 

◎  小整理BOX  從臉色觀察健康  ◎  

1.潮紅或泛紅:女性更年期、甲狀腺亢進、多血症等

2.蒼白:急性貧血(創傷後或大型手術後、胃食道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等)、慢性貧

(地中海型貧血、缺鐵、維生素B12缺乏、葉酸缺乏、惡性腫瘤、慢性腎衰竭血壓)、休克、低血糖、長期缺乏日曬等。

3.:肝臟代謝差或膽管阻塞,引起黃疸;孩童腸胃不好也可能臉色發黃。

4.灰黑:尿毒症、糖尿病洗腎患者。

5.藍紫:心臟病、肺部疾病。


(本文版權屬作者所有,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取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