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風格派藝術&非具象繪畫巨擘──對現代建築,設計影響莫大的〔皮特.蒙德里安〕──〔幾何抽象主義〕經典──〔紅,黃,藍結構〕
1910年代抽象藝術(Abstract Art)開始發展後 分為兩種趨勢:
一為‘抒情抽象’ 又稱熱抽象 這是以高更的藝術理念為源頭
經野獸派 表現主義發展而來 帶有浪漫傾向
以康丁斯基為代表
二是‘幾何抽象’ 又稱冷抽象 以塞尚的藝術理念為源頭
經立體主義 構成主義 新造形主義發展出來
以蒙德里安為代表
皮特.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1944)是風格派幕後藝術家與非具象繪畫的創始人之一
以幾何圖形為繪畫元素 為抽象主義先驅之一
對後代建築 工藝 設計影響頗大
自稱‘新造型主義’ 又稱‘幾何形體派’
1872年 蒙德里安出生於荷蘭阿默福斯特
父親為小學校長 環境讓他自小接觸美術
曾跟隨居在海牙的叔父習畫
1892年進入阿姆斯特丹的國立藝術學院習畫 奠定寫實能力
1909年經歷個人宗教觀念改變 創作方向變更 開啟新造型主義思考方向
1911年蒙德里安見識到立體派作品後 大為震撼
從其中吸取精華 以抽象方式成現作品 並加入自我風格
第一次世界大戰其間致力繪畫中新造型
1917年 蒙德里安的朋友第奧.范.多斯堡(Theo Van Doesburg)創立‘風格’(De Stijl)雜誌
讓眾多同好發表理念
蒙德里安成為其中最有名的成員
‘風格派’運動主張純抽象與純樸 外形縮減為幾何形狀
顏色只用紅 黃 藍三原色 以及黑 白二非色彩之原色
藝術家共同關心的問題是:將物體簡化至本身的藝術元素
平面 直線 矩形成為藝術的支柱
〔紅,黃,藍結構/Composition with Red, Yellow, and Blue〕可說是蒙德里安創作理念的精華
他把構圖簡化成垂直與水平塊狀
色彩也還原成紅 黃 藍三原色
在此所有的繪畫意義皆消失掉 剩下的只剩色彩與線條
本畫只有畫布是正方形 色塊則是蒙德里安精心經營的比例
其敏銳的形色關係 對後來的設計師與建築師有莫大影響
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人們應該對蒙德里安的設計理念不感陌生
這種絕對抽象的特色在我們周遭比比皆是
雖說純粹抽象不免有些單調 但卻具有秩序平衡之美
讓人能在觀察萬物的過程中感受到一股平靜感
介紹這位幾何抽象大師的經典给各位
參考資料:
維基/Wikipedia
〔西洋美術史〕 張心龍著
〔藝術的故事〕E.H. Gombrich著
〔西洋美術史〕 嘉門安雄 編 呂清夫 譯
http://baike.baidu.com/view/134152.htm
http://www.hudong.com/wiki/%E6%8A%BD%E8%B1%A1%E4%B8%BB%E4%B9%89
http://www.aerc.nhcue.edu.tw/4-0/art/s14/mean2.htm
http://departmentart.co.uk/2010/03/piet-mondrian/
蒙德里安 1900